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續保保費過萬、遭保險公司“冷眼相對”...部分小米SU7首批車主遭續保難題,歡迎閲讀。
财聯社 3 月 31 日訊(記者 徐昊)随着小米 SU7 交付一周年的到來,這款備受矚目的新能源車型再次成為輿論焦點。近日,多位首批小米 SU7 車主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的續保經歷。财聯社記者發現,個别車主反映續保費用過高,亦有車主遭遇了保險公司的 " 冷眼相對 "。
" 自己作為第一批車主,已經到續保日期,但沒有保險公司主動聯系自己,自己主動詢問,甚至被保司員工删除好友。" 一位温州小米 SU7 車主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
記者随後與其取得聯系,該車主表示," 在遭遇這種情況後,我跟小米的客服聯系,他們推薦我通過小米官方渠道續保。因為我去年出過一次險,無論是通過官方 APP 還是其他保險公司,保費報價均在 1 萬元以上。"
記者發現,在 " 小米 SU7 續保 " 的話題下,多位車主曬出了自己的賬單,由于地區不同,其續保費用在 4000-7000 元不等,大多數用户的續保費用較首期保費有所降低。不過也有與上述温州車主類似的情況。一位蘇州的小米 SU7 車主曬出的保費賬單表明,除交強險外,該車主還附加了 400 萬元第三者責任險以及司機和乘客的車上人員責任險,費用高達 10240 元。
對于車主續保問題,财聯社記者咨詢了小米汽車官方客服。客服表示,車主可通過官方 APP 選擇人保、平安、太平洋和陽光四家保險公司的保險服務。若通過官方渠道購買,車主還可選購小米無憂服務包,包括維保取送車、免費基礎保養等權益,價格為 1299 元。但若車主自行選擇其他保險公司,則無法購買該服務包。
盡管小米汽車客服強調,小米汽車不會強制用户通過官方渠道購買,但部分車主認為,此舉無疑是限制了用户對保險公司的選擇。
" 從目前情況來看,小米 SU7 并不存在所謂‘特别關注’的情況。" 一位汽車保險員向記者坦言," 車險定價的數據模型比較復雜,價格浮動也比較大。新能源汽車保費普遍偏高,出險率也相對較高,所以很多保險員并不願意接單。"
新能源車險保費高,已是目前行業普遍存在的痛點。中國銀保信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新能源車平均保費實際上比燃油車高出約 21%,其中,純電車每年保費平均比燃油車多出 1687 元,大約相當于燃油車全年保費的 1.8 倍。2024 年我國保險行業承保新能源汽車 3105 萬輛,保費收入 1409 億元,提供風險保障金額 106 萬億元,承保虧損 57 億元,呈現連續虧損。
究其原因,精算師協會與中國銀保信相關人員在接受采訪時提到,新能源汽車呈現出維修成本較高、出險率較高、部分車險價格與車輛使用性質錯配和部分車險價格與車輛風險不匹配等情況。
為緩解新能源車險市場的痛點,相關部門已出台多項政策。今年初,金融監管總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車維修使用成本、創新優化新能源車險供給等舉措。同時," 車險好投保 " 平台也已正式上線,新能源車主可通過該平台鏈接保險公司投保,保險公司不得拒保。這一舉措有助于解決高風險車輛投保難的問題。
" 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市場驅動的穩定發展期,我國電動汽車取得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應繼續完善充電設施、金融保險、維護維修、二手車交易、電池回收再利用等服務體系。"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今年的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