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寧泉楊東,雄心不止500億而已?,歡迎閲讀。
楊東出手了,在一個大家并不太理解的時刻。
來自業界的信息,在剛過去三個月内,楊東創立的寧泉資產陸續打開了一批封盤已久的存量私募產品的募資。
作為過去兩年最 " 當紅 " 的主觀私募大佬之一,楊東在去年 "9.24" 前并沒有如此熱烈的 " 吸金 " 動作。
但在上證指數從底部上漲了 20% 之後,他反而做了上述安排,這多少令一直推崇他的投資者有點意外。
是對未來市場的空間有足夠大的期待?
抑或是發現了某些值得捕捉的戰術機會?
還是對寧泉團隊後續的資管能力有了更多信心?
楊東和寧泉都沒有做過多解釋。
但募資還在進行,考慮到寧泉資產之前的受托規模已經達到 450 億一線,此輪募集後,大概率寧泉的規模将超越 500 億,甚至挑戰其他一線私募投資集團。
楊東對資產規模的雄心,原來不止 500 億啊!
開放老產品募集
根據資事堂了解到的信息,從 2025 年 1 月至今,寧泉資產陸續與各家渠道合作,批量打開存續產品的募資之門。
寧泉這輪的主要募資方案是将存續產品(即多年前成立的 " 老產品)打開吸收新的投資者,或吸引老投資者追加申購。
在過去幾年的牛市裏,寧泉應用了一些衍生品投資,較為有效控制了產品回撤。因而預計相關老產品再次申購時的部門淨值不會太低。
另外,寧泉此次打開申購的產品類型包括了過去成立的三年封閉期的股票策略產品。這意味着投資者申購後,相關基金份額要從申購成功起 " 鎖定 " 至少三年。
自 2021 年 A 股行情走弱以來,類似三年封閉期的主動權益產品已經很少見諸市場渠道。
此番,寧泉再次 " 推出 " 三年期封閉期產品,體現了管理團隊對自己產品的強烈信心。
楊東親自站台
由于是老產品募集,相關產品并沒有制作太多詳細的投資信息,但出示了過去三年的年化收益。
相關統計顯示,寧泉成立滿三年的產品,其平均年化收益是比較可觀的正收益。
另外,產品頁也非常突出的把 " 楊東 " 的形象凸顯了出來(下圖)。
資料的初始部分即強調,寧泉資產是一家高度專注二級市場主動權益類投資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創始人楊東先生為寧泉核心人物," 具有 32 年投資經歷,倡導價值投資,追求投資性價比,對資本市場長期趨勢具有敏鋭洞察力 "。
資料還稱,楊東擔任寧泉資產執行董事和投資委員會主任,目前 " 把握寧泉投資研究的大方向 "。
策略容量被 " 熱議 "
另外,資料還 " 透露 ":寧泉資產這家私募機構的最新管理規模,目前已妥妥超過了 450 億元人民币。
這意味着完成這一輪募資後,他的規模會進一步增長。
當下的财富行業内,對于主觀權益基金經理的受托規模的關注頗多,讨論度也很高。
其中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角度是,讨論知名基金經理能夠勝任的投資策略容量。
當寧泉的規模達到 500 億人民币甚至更多以後,他會用什麼樣的投資策略來支撐這個規模,頗令人好奇。
" 解法 " 不少
對于寧泉未來的投資策略,如何應對大規模新增資金的管理,渠道和業内人士有不少猜測。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寧泉通過招聘更多投資重量級人物來擴容策略容量。
寧泉自誕生以來,基本秉持的是 " 一個團隊、一種(組)策略 " 來管理組合的方案。單純增加人手無助于其規模的明顯提升。
更何況,哪裏去招聘和楊東 " 等量齊觀 " 的基金經理呢?
其次的選擇是增加可投資資產類别或工具。
這個方案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一方面,楊東一直很樂意在合适的時候擴容自己的資產類别。不論是年輕時的可轉債,或是近年使用越來越多的衍生品工具。
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場的發達和越來越多的金融工具誕生(央行自己都在創設新的工具)。新工具的投資價值和組合使用的空間是越來越大的。
這點也很符合楊東一貫追求 " 投資性價比 " 的風格。
其三,通過優選時點來把握間歇出現的 " 戰略 " 戰術機會。
這點也不能排除。
但如果是這個答案,那就意味着,楊東一定在某個市場角落發現了一些市場忽視的機會,而且這個機會的資金容量要相當大(足夠容納上百億新增資金)。
而且,這個機會在 "9.24" 前不存在或不明顯,相反是在 2024 年尾聲以來,日益凸顯出來。
以此匡算的話,那麼對于市場内的其他投資者而言,可能要好好思考一下,什麼樣的機會可能在這個市場裏浮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