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淨利潤暴跌九成,傳統車企巨頭,業績大崩盤…,歡迎閲讀。
10 月 30 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三季報, 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 4304.82 億元,同比下降 17.7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69.07 億元,同比下降 39.45%。
更慘的是第三季度。
第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 1457.96 億元,同比下降 25.9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2.80 億元,同比下降 93.53%。
對比四年前的财報,差距就更明顯了。
2020 年第三季度,上汽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 2149.2 億元,同比增長 2.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82.5 億元
2024 年上汽集團全年的利潤,都比不上四年前一個季度的利潤。
傳統汽車企業,真的是頂不住了。
圖片來自:網絡
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 1000 萬輛,同比增長 63.6%,中國繼續領跑全球市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别完成 705.8 萬輛和 688.7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96.9% 和 93.4%,連續 8 年保持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并不是來源于能源形式的改變,而是來源于智能化汽車的方向。
今天全球汽車市場的變革,方向已然非常清晰,那就是智能化。
據麥肯錫報告顯示,至 2025 年,中國具備 L2 及以上自動駕駛能力的車型銷量将突破千萬級,新型智能汽車的市場銷售總額将超過 5000 億。
僅僅更換能源形式,并不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睐,這也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多年一直未有突破的原因。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技術,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多年後找到的一個突破的方向,這個方向一旦突破,就與當下的世界互聯網科技所結合,并與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從而在技術上全面領先了傳統燃油車企業。
據德勤《2023 年全球汽車消費者調查》顯示,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技術的興趣持續增長,尤其是 L2 級别以上的自動駕駛功能,這表明智能化汽車正在逐漸改變消費者的駕駛體驗,也正在影響消費者的決策。
但是, 傳統車企,要轉型成為智能化汽車的發展,有非常大的難度。
上汽這樣的企業業績迅速下滑,只能説明其面對新形勢失去了靈活調頭的能力。但 越是規模大的傳統車企,調頭就越是困難。
首先是傳統的產線已經投入巨資建立了,相應的人員培訓、各種零配件供應網絡已經建立起來了,這對企業來説就叫作巨大的沉沒成本,想要抛棄這些巨資建立起來的生產體系,是一件非常難以決策的事情。
對于上汽集團這樣的國企來説,更不具備這樣的企業家精神,不敢冒險将原有的體系廢除,重新開始,這就會進入大企業創新最容易犯的錯誤,那就是路徑依賴。
柯達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數碼相機的,但他的傳統業務是膠卷,自己打死自己對于普通的職業經理人來説,是難以做出這種壯士斷腕式的企業變革的。
但對于新生企業來説,他們毫無包袱,直接往趨勢上衝就可以了。
智能化汽車的發展不僅改變了汽車的能源形式,更重要的是它結束了傳統汽車的生產發展模式,并創建了一套全新的發展方式。
新型汽車的 " 智能進化 " 不僅體現在硬體上,更體現在軟體和服務上。
據普華永道《2023 年數字化汽車報告》顯示,軟體在汽車價值中的占比将從目前的 10% 增長到 2030 年的 30%,這表明軟體已經成為未來智能汽車競争的關鍵。
為什麼中美兩國才是新型智能汽車的發展之地,而不是傳統的汽車強國日本和德國,就是因為只有中美兩國才具備有全世界最多的軟體人才。
智能化汽車的供應鏈體系,也是完全不同的。
圖片來自:網絡
傳統汽車工廠的核心配套往往是那些機械生產型企業,但新的智能汽車,需要大量的高科技電子元配件、軟體系統、甚至人工智能大模型,這都需要重新構建供應鏈。
在新的供應鏈體系中,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遠超傳統機械產品,每一天都會出現新的創新,供應鏈響應的速度遠超過往。
這對傳統車企的生產管理模式也是極大的挑戰。
可以説,在這一輪汽車革命中, 不僅僅上汽集團這樣的國企可能被淘汰出局,就連傳統汽車巨頭豐田、大眾等國際名企,其轉頭速度都無比緩慢。
在智能汽車的起步期,只有大螢幕、大冰箱到結合手機的一些軟體功能,這只能叫作智能汽車的起步,讓智能汽車變成移動終端,提供一些個性化智能化的服務,增加一些娛樂性的體驗,真正帶來對傳統汽車毀滅性打擊的,是自動駕駛汽車。
人工智能產業的當紅炸子雞英偉達在自動駕駛國際挑戰賽上榮登榜首,憑借 Hydra-MDP 模型實現了端到端自動駕駛。
特斯拉的 FSD 在北美市場的發展,已經證明了,全新的全自動駕駛汽車,正在進入每一個人的家庭。
在人工智能領網域、在傳統的計算芯片領網域,發展速度是機械行業的十倍計,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今天特斯拉能實現的自動駕駛技術,不需要幾年,就能在未來每一台智能汽車上普及。
據《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顯示,到 2025 年,中國将實現 L3 級自動駕駛規模化生產和 L4 級自動駕駛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
中國的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方向,也正在突飛猛進地向前發展。
據 J.D. Power 發布的 2024 中國汽車智能化體驗研究(TXI)顯示,智能化創新指數由 2023 年的 528 上升至 550 分,市場深度指數上升至 195 分,較去年大幅上漲 44 分。
這一增長表明, 中國汽車行業在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和普及上取得了顯著進步。特别是在新能源車型中,智能化配置的滲透率領跑,豪華新能源品牌的市場深度指數為 327 分,大幅領先豪華傳統能源品牌的 117 分。
消費者在車輛上平均可感知到的先進配置數量為 4.9 個,較上一年上升 1.1 個,且連續四年上漲。
而消費者的态度也将發生變化。
汽車之家研究院發布的《2024 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用户洞察》報告顯示,66% 的用户追求 L2+、L2++ 的高階智駕,對于高速 NOA 偏好最強,認為可以有效減緩駕駛疲勞感、更有安全保障。
這表明消費者對智能化汽車的看法正在發生改變,尤其是對于高級别自動駕駛功能的需求和渴望正在加強。
傳統車企,現在再追趕,甚至都可以説,已經來不及了。
不敢放棄傳統產線、全部 ALL IN 智能汽車的企業,都會在這一輪汽車革命中受傷慘重。
圖片來源:網絡
新能源,電車,不是趨勢, 這是全球激進環保主義的產物,但智能汽車是趨勢,特别是人工智能與汽車的結合,必将成為新一代汽車的标配。
傳統車企現在已經落後太多了,因為要建造自己的智能汽車,每一行代碼都要從零開始構建,新型智能汽車上的各種電子配件也會越來越多,沒有供應鏈的積累和研發部門大量智力的投入,智能汽車領網域的大門都進不去。
現在還存有一絲幻想的企業,都是目光短淺的,假以時日,當新一代智能汽車的标杆產品——全自動汽車時代正式來臨時,傳統汽車的衰敗也将是十倍數計的。
在商業世界,不進則退。在新技術浪潮中,不進,則死。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功夫财經 "(ID:kongfuf),作者:流沙,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