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證監會立案調查:“涉嫌多項違法違規”,歡迎閲讀。
5 月 11 日,據 " 證監會發布 " 微信公眾号,證監會對浙江瑞豐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立案調查。
證監會表示,近日,媒體報道浙江瑞豐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 " 跑路 ",引起各方關注。我會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組織證監局、基金業協會等相關部門開展核查。從目前掌握情況看,瑞豐達公司涉嫌多項違法違規,我會決定對其立案調查,依法從嚴處理。我會已向公安機關等通報情況,加強協同配合。下一步,我會将與有關方面一道積極穩妥推進風險處置,維護市場秩序,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5 月 9 日下午,一則 " 規模達到 20 億 ~50 億元的私募瑞豐達資產跑路 " 的傳聞在私募圈傳播,據私募人士透露,瑞豐達資產旗下的產品已确認無法贖回。
5 月 10 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浙江瑞豐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辦公區,發現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經偵支隊抵達現場,并且查封了瑞豐達資產的辦公處。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與近年來其他私募 " 爆雷 " 事件有所不同的是,瑞豐達事件的一大關注點是其對新三板市場的利用。
公開信息顯示,瑞豐達旗下的多只產品出現在多個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十大股東中,比如賽融信、友聯盛業、農匠科技、邦客樂、味福記、和嘉天健、浩添儲能等。
其中,多只挂牌個股最近出現了明顯的高位放量,比如賽融信、和嘉天健、農匠科技等,且這些公司集中放量的時間都出現在事發前夕的 5 月 7 日。
一新三板分析人士向記者指出,新三板挂牌個股一天之内成交額過億的情況都比較特殊,除了一些國企的股份劃轉," 我印象中幾乎很少有這樣的情形 "。
在某新三板研究人士看來," 一般私募去買這類流動性比較差的新三板股票就兩種可能。一種确實有一些打着私募外衣用自己的錢做投資的那種大牛散,但即便是真實的投資行為一般也不會高價買,除非是兩邊商量好的。還有一種如果是募集來的錢,那麼就有可能是坐莊或者是惡意接盤的嫌疑了。"
雖然私募機構投資新三板本身并不違規,但是在多位業内人士看來,從瑞豐達對新三板個股的操作方式來看,存在較大的惡意高位接盤并通過 " 老鼠倉 " 套現的可能。另外,在一些業内人士看來,由于新三板的流動性欠佳,因此不宜采用市價法根據收盤價來計算私募基金產品的淨值。
對于此次事件的警示效應,有公募基金經理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缺乏流動性的市場,投資者不要被高收益迷了眼," 相信後續也會有相應的政策來防範此類事件 "。
編輯|孫志成 杜波
校對 |劉小英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證監會發布、每經 app(記者:王海慜 李娜)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