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花式“搶人”的海底撈又行了?,歡迎閲讀。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文丨高宇哲
編丨謝中秀
海底撈似乎又 " 行了 "。
8 月 29 日,海底撈發布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中期業績。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多項經營數據同比大幅提升,實現營業收入 188.9 億元(人民币,以下未注明則同),較去年同期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增長 24.6%;淨利潤 22.6 億元創新高,已接近 2019 年全年淨利潤。
對于這個業績表現,海底撈 CEO 楊利娟在财報中表示," 今年我們繼續聚焦公司的核心管理理念——連住利益,鎖住管理,通過優化組織架構和精細化管理門店,讓餐廳的運營狀況得到顯著改善和提升。"
以此觀之,海底撈持續進行的 " 啄木鳥 " 計劃、" 硬骨頭 " 計劃似乎取得了功效。
在提升門店效率之外,近期更吸引消費者關注的,是海底撈的 " 花式搶人 " 戰略。
8 月初,有網友在山東青島的知名旅遊打卡地李村樂客城夜街廣場,看到了紅底白字的 " 海底撈火鍋 ",正在夜市擺攤。同一時間,在上海南京東路夜市,也出現了海底撈攤位。在山西太原,海底撈則以户外宵夜車的形式,賣起了小龍蝦、啤酒和火鍋。
消費者一邊調侃 " 太卷了 ",一邊搶着到海底撈夜市攤位排隊,并發回來自現場的第一反饋," 兩個人吃飽大概花費 44 元 "" 排隊的人太多了,需要等 1 個小時才能取餐 "" 真的很幹淨,親眼看着工作人員把腦花入鍋 "。
對此,海底撈回應道,近期在夜市等地出現的外擺形式,是門店結合當地顧客的消費喜好進行的個性化創新試點。其小紅書官方賬号也大方認領了 " 小撈本撈 " 身份,在推薦三個 "(海底撈攤位)打卡點 " 之餘,還應景地向網友們征集新坐标。
燃次元也看到,随着小範圍試點的 " 引爆 ",海底撈已經在鄭州、西安等更多城市設定攤位。
除了闖進夜市,海底撈 " 搶人 " 動作頻頻,此前演唱會火熱,海底撈在多個城市的演唱會現場,舉着熒光棒、提供大巴車,為粉絲提供免費接送服務;近期又有消息熱議," 海底撈推出洗頭服務 ",200 撈币可以兑換一次,洗一次大概 20 分鍾 ……
" 搶人 " 動作頻頻," 努力 " 的海底撈也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消費者的好感度。
此前由于價格上漲、菜量下降、服務不再是絕對吸引力等原因,這兩年消費者開始對海底撈產生不滿和質疑。
"41 元半份毛肚僅 7 片 ""8 元生菜僅 2 片 " 等消息時被報道,另據大眾點評必吃榜數據,近年火鍋類行業平均人均消費為 101.9 元,而海底撈人均消費為 110.1 元,價格位于中等以上。
不滿一旦滋生,就容易蔓延,與價格上漲、菜量減少一道,海底撈的标杆服務體驗也越來越多地被消費者诟病,無法匹配的服務與價格,使海底撈一度面臨嚴重的口碑下滑。
如今海底撈花式 " 搶人 ",上半年數據也一挽頹勢,向好趨勢似乎開始顯現。
只是如今火鍋市場已經卷成紅海,火鍋新品牌層出,價格上漲、服務吸引力下降的海底撈,還能玩出什麼花樣?這些花樣又能助力業績幾何?
" 卷王 " 海底撈,花式 " 搶顧客 "
" 殺入 " 夜市擺攤的海底撈,給消費者帶來了一絲新意。
王圓在得知青島開了全國首家海底撈攤位之後,竟然生出了幾分自豪 " 青島你出息了!",她和朋友相約來到位于李滄區的樂客城李村夜市," 這邊人流量平時就很大,海底撈攤位從下午 4 點半開始,營業到晚上 10 點。"
不知是否新開的原因,目前攤位的菜品主要是冒腦花、冒血旺、現炸酥肉、茴香小油條四種," 還有一個隐藏款,掃碼點單的頁面,有 22 元一份的滑牛粉絲。" 王圓告訴燃次元。
菜品的味道,王圓是比較滿意的," 就是量有點小。" 但是現場排隊的人非常多,出現爆單情況時,工作人員會把下單的二維碼放起來,過段時間再擺出來。
而讓王圓印象深刻的是," 雖然天氣很熱,但是攤位的工作人員們堅持帶口罩。在外面吃飯最讨厭工作人員叽裏呱啦説話噴口水,這一點細節滿滿。"
海底撈開啓夜市擺攤模式,願意買賬的也不止有王圓。
來源 / 視覺中國
" 説句實話,我真的會買,因為小攤上很多東西都不幹淨,但是海底撈的衞生條件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肖蕭告訴燃次元。
去過一次西安海底撈攤位的斐斐告訴燃次元," 他們都是戴口罩、手套、帽子的,還會穿工作服,看起來很衞生。"
由此可見,海底撈不僅精準拿捏了年輕人對 " 夜市小吃 " 的情結,還降維打擊了夜市場景中一直存在的衞生條件差等問題。
在菜品和形式上,為了迎合本地消費者的口味與習慣,海底撈各試點城市的攤位也各有不同。
上海選擇了素有 " 中華商業第一街 " 之稱的南京東路,商品以缽缽雞、滷味和串串為主,還推出特色小吃狼牙土豆等;山西太原的海底撈不僅賣小龍蝦、啤酒和火鍋,還兼具夜間娛樂活動,顧客可以在户外玩桌遊、駐唱、點歌。
更受消費者關注的價格問題,由于售賣品類有限,多為小吃,從各地情況來看,從幾元到十幾元不等,一般不超過 20 元,有人認為 " 九塊九就能吃上海底撈了 ",也有消費者吐槽," 八塊錢的雞爪太貴。"
不過從目前市場的總體反饋來看,海底撈這波算得上是 " 穩赢 "。
在策略上,它不僅拓展出了新的消費場景,收攬了海底撈店面以外的散客;在大眾情緒上,也獲得了年輕消費者的共情," 真的很努力了,沒有擺爛還有點感動是怎麼回事!"" 他真的好努力啊,思想不滑坡 "。
"好卷好努力 " 的海底撈,今年花式整活、" 撈人 " 也不只開進夜市這一舉動。
在今年演唱會經濟的爆發視窗期,海底撈抓住演唱會散場後大批人流打不到車、吃不到飯的痛點,為粉絲提供免費接送服務,狠狠吸引了一波關注和消費者。
在武漢五月天演唱會、西安 TFboys 演唱會、上海蔡依林演唱會等多個城市的演唱會現場,舉着熒光棒的工作人員和海底撈大巴車,幾乎成為 " 售後标配 "。
雖然此舉被網友調侃為 " 拼命搞錢的樣子,社畜看了都心疼 ",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在消費者需求洞察還是服務體驗上,海底撈都扳回一城。
繼 " 演唱會撈人 "" 擺攤 " 之後,8 月 16 日,一則 " 海底撈可以洗頭發 " 的新聞衝上熱搜,再度引發有關海底撈服務的大規模讨論。資料顯示,此舉為海底撈無錫一門店進行的個性化創新試點,200 撈币可以兑換一次服務。
頻頻 " 整活 " 的海底撈,在服務、體驗上持續加碼,為自己吸引了一波關注,也為海底撈的口碑帶回了一絲升温。
掘金 " 夜經濟 "
花式求生,還得拓寬消費場景。從動作來看,海底撈似乎把重點之一放在了 " 夜經濟 "。
被消費者诟病服務 " 降級 " 的海底撈,自今年開始在門店增加 " 夜宵 ",并在今年 7 月推出了全新的夜宵菜單,包括核心產品 " 蛙呀蛙鍋 " 以及年輕人的夏季靈魂食物小龍蝦等。
這也引來部分年輕人打卡,來自北京的李菲告訴燃次元," 晚上 10 點看完電影,去海底撈店内還有猜拳活動,還有跟很流行的悲傷蛙人偶互動,獲勝的人可以免費領取啤酒或者玩具。"
此次進軍夜市,開啓擺攤,似乎也是海底撈掘金 " 夜經濟 " 的另一表現。
對于夜市擺攤試點,商業觀察員 CC 告訴燃次元," 這是從新的商業機會考慮,一方面地攤經濟盛行,品牌的目标客户是年輕人,用户在哪裏,就去哪裏找用户。另一方面從增加營利來看,假設一個地攤一晚上淨賺 1000 元,如果在全國開出 1 萬個地攤,一天就可以多創造 1000 萬元的淨利潤,一年下來也是 36.5 億元的淨利潤。"
" 它的底層邏輯是夜市上的人群與海底撈的潛在客户群是高度重合的。雖然海底撈的產品不便宜,但是憑借自己的品牌效應,(即使在夜市也)是可以撐住這個溢價的。另外在地攤上吃海底撈,或許味道差不多,但是消費體驗是不一樣的。"CC 補充道。
餐飲行業從業者王安認為," 這是以低價產品拓展消費客群,突圍夜經濟消費場景。"
近年來,夜經濟受到關注,海底撈選擇下注夜經濟,也是有據可依。
今年夏天,夜經濟成為消費市場的亮點。
此外,據統計,2022 年我國夜間經濟市場發展規模約為 42.4 萬億元,較上年增加 6 萬億元。
從餐飲行業來看,據網商銀行公布的小微夜經濟新趨勢顯示,全國近九成餐飲外賣商家營業至夜宵檔,而 49% 商家的夜間營業額同比有所提升,其中上海夜宵營業額位居全國榜首。
"夜經濟 " 成為消費增長的有力場景,也成為商家和頭部品牌的必争之地。
來源 / 視覺中國
事實顯示,頭部夜市擺攤,海底撈并不是第一家。2022 年夏天,就有網友看到,麥當勞曾在上海外灘楓泾夜市擺攤,與平日的快餐不同,夜間的麥當勞化身霓虹閃爍的小酒館;今年蜜雪冰城也出擊夜市,成為移動的夜間攤位。
在西安海底撈夜市排隊的斐斐告訴燃次元," 楠火鍋、外婆印象、盒馬的攤位也在附近,但是只有海底撈一家人氣特别高。"
在品牌們紛紛下場解鎖 " 夜經濟 " 的當下,雖然海底撈擺攤再次出圈,但它還在繼續加碼新場景。近期,外賣平台還出現名為 " 海底撈 · 下飯火鍋菜 " 的新店,主營冒菜、麻辣拌等菜品,人均 30 元左右。
只是新場景能帶來新的消費者和市場,也是不同的經營邏輯,并需要額外的投入,其收入與成本對比幾何,還需觀察。
而通過這些新場景撬動更多消費者和市場,也是合理的嘗試,不過也需用心經營和努力。
業績轉好,成色幾何?
在消費復蘇和花式自救之下,海底撈的業績回血已經有所顯現。
7 月 30 日,海底撈發布的盈利預告顯示,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至半年期内,海底撈持續經營業務收入不低于 188 億元。
8 月 29 日海底撈發布的中期業績重述了這一成績,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取得營業收入 188.9 億元,淨利潤達 22.6 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撈年報數據顯示,其在 2022 年全年收入約 347.4 億元,淨利潤 13.74 億元。與 2022 年相比,海底撈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超過了 2022 年全年,甚至已經與近五年内最佳的 2019 年業績相當。
拼命搞錢的海底撈,終于打了一回漂亮的翻身仗。
業績的大幅增長,首先與整個餐飲行業的復蘇有關。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 24329 億元,同比增長 21.4%,成為前 6 個月反彈最大的消費品類。
但海底撈 23.7% 的營收增速依然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這就要提到海底撈在 " 谷底期 " 的一系列自救舉措。
由于此前的抄底誤判,擴張中的海底撈一度陷入關店虧損的被動局面:2020 年上半年虧損超 9 億元,2021 年全年虧損達 41 億元。
頹勢之下,海底撈宣布開啓 " 啄木鳥 " 計劃,在 2021 年底前,關閉了約 300 家經營未達預期的門店;2022 年又關閉了 50 家經營表現欠佳的門店。
" 關店潮 " 之後,海底撈經過重新整頓,又開啓 " 硬骨頭 " 計劃,将 48 家曾關停的門店恢復營業,新增了 24 家門店。審時度勢的舉措之下,從 2022 年财報可見,海底撈終于轉虧為盈,結束了 " 至暗時刻 "。
雖然度過了谷底期,但在競争愈加激烈的火鍋市場,海底撈想要坐穩 " 一哥 " 位置卻并非易事。
如何加強品牌的競争力,重回巅峰?從這兩年的策略來看,海底撈不再依靠單一的标準化服務,而是加碼產品創新、場景拓展等,實施多線并行。
首先,為了提高翻台率,加大產品上新頻次。
在餐飲行業,翻台率一直是重要指标,其往往與餐廳的利潤率相關。海底撈能夠成為 " 一哥 ",與 2020 年之前的高翻台率有直接關系。
近年,海底撈的高翻台率開始失靈,從 2020 年之前的 5 次 / 天掉到 2021 年的 3 次 / 天。
為了提高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海底撈開始加大產品的上新頻率。
去年,海底撈的上新頻次更新至一年三次,從效果來看,每款產品上新的一個月後,點擊率均高于同品類的平均點擊率,這也驗證了新品可以刺激消費。據晚點 LatePost 報道,來到 2023 年,海底撈的上新頻率再度提升,從半年調整為月度。
在推新過程中,海底撈也一改标準化路線,更加注重不同地區的個性化需求。
它不僅将權利下放,讓店主自主調整產品,還多次舉辦内測品鑑會。以沙棘鍋底為例,經過北京、上海、長沙等地的 20 餘次内測品鑑會,前後 19 次產品更迭,歷時 8 個多月才上市;按照地網域配需,今年還推出上海的黃燈籠椒鍋底、鮮切牛上腦,鄭州的胡辣湯,以及武漢的熱幹面等新品。
其次,拓展消費場景。除了花式搶人、掘金夜經濟,海底撈也放下身段,入局直播和團購。
餐飲品牌入局抖音幾乎已經是一種必然,但海底撈的出現,卻打破了抖音平台同類品牌的銷售記錄。今年 3 月海底撈借助周年生日月,開展了為期 1 個月的寵粉活動,連續三天霸榜抖音官方直播團購帶貨第一名,銷售破億元,成為首個正餐官方直播破億元品牌。
據統計,這次直播獲得了 3.2 億次視頻觀看,實現了在抖音的首次破圈。此外,海底撈也打響了價格戰,加入抖音團購,去年首次推出的兩個套餐,僅 3 天就賣出超 15 萬份。
推新品、入局直播和團購,不難看出曾經的傳統餐飲連鎖品牌正在積極地調轉方向,迎合當下的消費需求變化,竭力抓住消費復蘇的關鍵視窗期。
從海底撈轉虧為盈的整個路徑來看,其帶來的最大啓發在于當變則變。演唱會 " 撈人 "、夜市擺攤、直播和團購,都只是這家連鎖巨頭新動作中的冰山一角。
不過,在當下的消費環境中,除了加強產品與服務,關鍵還在于為用户提供情緒價值,才有機會拓寬品牌獲客,掌握流量密碼。
參考資料:
《" 太卷了 "!海底撈在夜市擺攤背後,火鍋店走出低迷》,來源:濟南時報;
《海底撈,換個活法》,來源:表外表裏。
* 題圖及内文配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 文中王圓、斐斐、李菲、王安為化名。
*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