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讀奶茶名羞恥症”上熱搜,新茶飲逼“瘋”年輕人,歡迎閲讀。
近年來,新茶飲品牌越來越喜歡在名字上下足功夫,堪稱 " 卷名 " 大戰。
" 從來沒有見過那麼長的奶茶名,我都以為我近視眼重影了。" 近日,脱口秀演員翟佳寧在節目中吐槽奶茶名越來越長,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網友共鳴。
他調侃道,自己點了一杯 " 芝芝莓莓芒芒桃桃茶 ",光是念名字就費勁,後來在另一家茶飲品牌門店,還遇到了更長的名字—— " 小鹿丸奶泡噗哩噗哩茶 "。
翟佳寧的吐槽戳中了許多網友的心聲,他們紛紛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自己喝過的 " 奇葩 " 長名奶茶,引發了一場花樣奶茶名字的大比拼。
比如 17 個字的 " 牛油果羽衣甘藍植物分子燕麥爆珠酸奶 ",仿佛是将健康食材的 " 百科全書 " 濃縮在一杯奶茶裏;
還有 22 個字的 " 秘魯黑瑪卡牡蛎肉苁蓉黃精鹿鞭人參鐵觀音娟姗奶 ",這名字不僅長得讓人喘不過氣,還活脱脱像一杯藥膳奶茶。
奶茶市場開始 " 卷 " 奶茶名,背後其實是品牌競争加劇、消費更新以及年輕人追求個性化體驗的結果。
為了在種類繁多的茶飲市場中脱穎而出,店家通過添加多種成分、設計層層疊加的名字,試圖在名稱上就讓人產生 " 物超所值 " 的感覺。
過去,點杯奶茶不過是簡單的 " 珍珠奶茶 "" 椰果奶茶 ",或是加個 " 雙拼 "" 三拼 " 了事。
奶茶命名多采取較為常規、直觀的方式,借用地網域特色:" 台式珍珠奶茶 "" 港式絲襪奶茶 " 等;或者直接描述產品的口感和主要成分:" 芒果奶蓋冰沙 "" 抹茶紅豆拿鐵 ",這類命名方式體現了品牌對產品原材料的重視,提升了消費者對品質的信任。
如今,奶茶命名俨然成了一場 " 網絡玩梗 " 的競技場,刻意增加了一些 " 娛樂化 " 和 " 話題感 "。商家紛紛将各種奇葩命名方式應用其中,甚至出現了各種流派。
比如疊詞轟炸型:這類名字将原料一律 " 疊 " 個遍," 椰椰 "" 莓莓 "" 芝芝 "" 桃桃 " 層出不窮。名字越重疊,仿佛越俏皮可愛。消費者在點單時,明明只是點杯奶茶,卻要被強行帶入 " 可愛風 "。
比如網絡熱梗型:比如 " 海王姐姐檸檬茶 "" 渣男暴打鮮橙茶 ",不少消費者調侃,去這種奶茶店是不是還得雇幾個 " 渣男 " 來烘托氣氛?這類名稱似乎目的在于借助網絡社交話題來提升品牌關注度,但對于消費者而言,每杯奶茶背後仿佛都藏着一個大劇情。
比如詩情茶意型:像 " 花下引 "" 清茗抹 "、" 點水驚秋 ",透着幾分傳統詩意之美,使點單過程更像是一次雅致的茶道體驗。消費者在點單時,仿佛走進了一場古韻悠悠的品茶會,連喝奶茶都帶上了幾分 " 文人氣質 "。
還有不明所以型:這種類型的名字往往讓人一頭霧水,完全看不出是個什麼飲品—— " 喝下去再也不會有傷悲 "" 梨不開愛種草莓的小莓莓 " 等等,消費者往往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态來一杯。
确實,随着消費觀念的更新,奶茶消費成為一種融合視覺、味覺、精神層面的多維度體驗。對于年輕人來説,奶茶不僅是一杯飲品,更是情緒的慰藉、社交的媒介,甚至是一種個性表達。
在适度的範圍内,創意的名字确實能增添品牌個性,吸引年輕消費者的注意,甚至成為社交媒體上讨論的熱門話題,帶來額外的品牌曝光。
然而,當奶茶名復雜到難以讀懂、難以點單甚至讓消費者產生 " 被調侃 " 感時,趣味反而變成了負擔。過于復雜的名字還可能導致品牌形象不夠 " 沉穩 ",讓人懷疑產品本身的品質和穩定性。
而對于一些名字拗口、生僻、或概念過于復雜的奶茶新品,品牌往往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去推廣,特别是在實際點單中形成障礙,增加店員和顧客之間的溝通成本。
總的來説,產品主義才是品牌長久發展的根基。再華麗的名字也無法掩蓋產品品質的缺陷。消費者或許會因為一個有趣的名字而產生好奇,但最終能否持續選擇,取決于這杯奶茶是否美味、服務是否周到、體驗是否愉悦。
唯有在扎實產品的基礎上加入适度創意,才能在這個日益激烈的奶茶市場中走得更長遠。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餐企老板内參 ",作者:内參君,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