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那個在奶茶店“掙學費”的大學生,歡迎閲讀。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鋭 李夢琪雙手靠在身後的欄杆上,身體微微傾斜,外灘的風輕輕拂過她的臉,把她的頭發吹向了一邊。7 月 30 日 17 時 13 分,她淺淺笑着,和那一刻的上海以及東方明珠合了影。
今年 21 歲的李夢琪人生第一次到上海。這是她乘坐 13 個小時的動車,從中國西部一座小城前往做暑假兼職的江蘇,路上經過的匆匆一站。
" 我去過的地方比較少,經常在電視裏見到上海,網上也説很繁華,金融中心的确讓我震撼,借用郭敬明(初到上海)的話來講‘這個城市不屬于我’。" 她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説完,接着就 " 哈哈哈 " 地笑起來。當天晚上,李夢琪抵達了她此行目的地江蘇常州。
大約三個月前,作為四川省教育廳評選認定的 2023 屆四川省優秀大學畢業生,就讀四川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李夢琪,獲得了專升本保送四川師範大學的名額。正式拿到錄取通知書前,她決定去男朋友工作所在地的江蘇,一邊兼職、一邊旅遊。
" 今年很多(招聘)不要暑假工,我就去一家一家地問,告訴他們會做到 9 月份,掙到的錢主要留下來繳學費。" 李夢琪説,她即将去報到的四川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今年新生學費從 3700 元 / 期漲至 4800 元 / 期,再算上住宿費、代管費等超出了原本的預算,自己可能要把想留起來的零花錢也貼補進去。
也許很多人忘記了,這是自 2019 年末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的大學生們第一個 " 來去自由 " 的暑假。廣州九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人力資源平台兼職貓曾發布過一份《2019 暑假職場生存報告》稱,大學生是暑假工主力軍,2019 年,00 後作為生力軍已占暑假工群體的 37%,日收入 "100-120 元 " 的暑假工占比最大。
上述《報告》也提到,有意思的是,相比 95 後更追求高成長性、偏腦力勞動的職業,如金融、互聯網以及文職等崗位,00 後更加傾向市場調研、勞動力崗位、服務員等,更能接受 " 苦活累活 ",最關注能力與想法的匹配度。同時,從企業層面來看,零售行業最歡迎暑假工,其次是互聯網、工廠和餐飲行業。
暑假工
李夢琪的老家緊鄰四川成都,是一個常住人口約 300 萬人的地級市,2022 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 4.3 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 2.3 萬元。
李夢琪向經濟觀察報回憶時提及,高三畢業時,她第一次做暑假兼職就在當地一家全國連鎖類型的餐廳做服務員,時薪 9.5 元。當時,經理對他們管理态度傲慢、嚴苛,言語之間也不禮貌,讓她的第一次 " 打工 " 就留下不好的印象。
" 我 2022 年過年去過江蘇,看到那邊的工價都是 22 元 / 小時,成都大概是 18 元 / 小時,想掙錢還是得去經濟發達的地方。" 李夢琪説,懷着這樣的心情,她就出發了。沒想到,第一場面試她就敗下陣來。
" 當時去 MUJI(無印良品)門店面試,原本覺得競争不大,我口才好、人也活潑,應該能拿下來,結果去了發現大學生一批一批地在排隊面試。" 李夢琪有點失落,但被日企 " 禮貌、尊重 " 的文化打動," 面試官會站起來先給你鞠躬,説歡迎你來面試,然後雙方一起坐下。"
這場面試失敗後,李夢琪最後去了一家奶茶連鎖店工作。" 很典型的中國企業,但是因為都是年輕人,比較随意、自由,我們最大的店長才 24 歲,大家相處起來就很愉快。" 她説,在奶茶店工作兩個月,工資扣掉一些日常花銷,存下 5000 元左右,很滿意。
李夢琪老家的一位高中同學,也是一名本科在校大學生,但今年沒有外出做暑假兼職,原因是 " 除了進廠,要錢不要命,其他時薪太低了 "。
" 就我們這個店,今年送的暑假工比去年多了 50%。"8 月 1 日,在佛山美的集團總部附近,一家名為邦海人力資源的門店負責人陳琳(化名)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做暑假工的一般是 18 歲以上的學生,主要是想掙點零花錢換手機、電腦等,也有家庭經濟條件相對緊張的需要幫補家用,又或者給自己掙學費的。
陳琳續稱,通常來説,工廠用暑假工是想減少成本。從今年招工的情況看,5、6 月需求比一季度 " 冷清 ",7 月以來有回暖的迹象,且工價也有所上升。其中,5、6 月高薪工價大約在 23 元 / 小時,最近有一些 26 元 / 小時。
" 如果吃得了苦,進廠一個月是可以拿到 1 萬元左右的,算是天花板了,我們送去拼多多倉庫回來的人給看的工資條,但鞋都跑壞了,一天微信步數都是幾萬步。" 她説。
不向往大城市
李夢琪的朋友們,對她最大的印象就是 " 健談 "。
上大學以前,李夢琪在當地高中班上的成績不算好," 經常倒數 "。她説,自己确實不夠努力,現在都還回來了。在大學裏,她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國家勵志獎學金、四川省優秀大學畢業生也是靠自己扎扎實實努力的收獲。
" 高中就是沒日沒夜的學知識考試,我真的沒有興趣,要逼自己去學就過得很抑郁。" 李夢琪説,但是在大學裏,她發現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很快樂,每一科都認真去學,不挂科且能拿到好成績,在課餘還要去參加很多活動比賽去拿獎,有的時候為了一個比賽要準備好久,反復打磨自己的講稿,是累且充實的。
" 我從小的夢想就是當老師,再加上我很喜歡小孩兒,最後就選擇了幼教,選專業的時候可以説毫不猶豫。" 李夢琪説,她的幼兒文學老師,是一位她很尊敬的人," 她大一就帶我們,大三結業考試也是她監考,我是那個考試的主講,考完試老師跟我講説‘李夢琪,我覺得你成熟了好多,不只是形象上,還有你講課的方式’,那一刻我特别有成就感,專科這三年我還是很有收獲的。"
大學期間,李夢琪也是一個典型的精打細算女大學生,每個月生活費 1200 元,還能剩下 300 元。" 只要戒掉奶茶、外賣,三餐正常吃都沒問題。" 她説,自己偶爾也會去勤工儉學。
李夢琪并不掩飾自己的家庭并不富裕的情況,家裏還有正在念小學的妹妹。供養兩個孩子,父母的經濟壓力也不小。她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由于一直呆在小城市,疫情三年對他們家的影響其實并不算太大,46 歲的父親今年入職成都附近一家锂電池工廠,目前月收入大約 7000 元,母親今年 42 歲,在老家的小城市裏月入 2000 元,也照顧家庭。
" 專升本是為了學歷,和普通本科有差異,但總歸是比專科強,要是有可能也會考研究生。" 李夢琪稱,現在幼師的工資不太樂觀,她未來的就業方向還是以考公、考編為主,目前計劃考中職教師。她見過上海的繁華,但并不留念,認為家鄉小城能 " 天天回家吃爸媽做的飯 " 也很幸福。
" 上海太堵車了!" 李夢琪調侃。
8 月 2 日,獵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平台獵聘發布的《2023 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報告》亦顯示,投遞各梯隊城市的應屆生人數較上屆同比大幅增長,排序為:三線城市及以下(2023 屆應屆生投遞人數同比增長 88.41%、2023 屆應屆生投遞人數占比 9.39%,下同 > 二線城市(87.70%、14.75%)> 新一線城市(74.77%、38.54%)> 一線城市(71.44%、37.32%)。同時,53.64% 的應屆生表示最理想工作城市是新一線城市,其次是一線城市(占比 24.24%)。
上述《報告》亦稱,在選擇城市時,應屆生最優先考慮的前四要素分别是:" 工作機會 "、" 房價及生活成本 "、" 教育、醫療等資源 "、" 落户政策及對外地人的友好程度 ";在期待薪酬方面,超五成應屆生首份工作期待月薪為 5 千 -1 萬元,超過六成應屆生期待三年後月薪為 1 萬 -2 萬元。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夢琪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