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内聖外王《道德經》:明白這幾點就相當于看了全書,歡迎閲讀。
圖源 Veer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 2029/2000 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 3494 天
什麼是 " 内聖外王 "?
通俗地講就是,對内能修身養性,對外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是不是有一種得《道德經》得天下的感覺?
其實,對于佛教、儒教、道教南懷瑾先生有個比喻。
他説儒家就像糧店,那是生活的必需品;
佛家就像百貨店,琳琅滿目,你進去逛一下,不買東西也有收獲;
道家像藥店,有病的時候有問題的時候,那就要找到《道德經》了。
這樣説來,《道德經》不但可以育人、解惑而且還能治病,如此良方怎麼可以錯過呢?
今天淺談一下對此書的幾點理解。
第一:以反為思,以中為用
羅素説:" 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教訓是什麼?就是我們常常忘記歷史的教訓。"
" 以反為思 " 就是逆向思考,這個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我們很多人都忽視了以反為思的目的。
目的是什麼呢?在《道德經》裏是要學會以中為用。
《道德經》有雲:"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鋭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意思是:求盈求滿又想把持,不如适可而止、恰當好處;把錐子錘打得極為鋭利不能長久保持;積得金玉滿堂也沒辦法長久守住;炫富炫貴驕狂放縱,會給自己留下無盡禍殃。
這就是以反為思,以中為用。老子重要的事説了 4 遍,目的是告訴我們 " 功遂身退,天之道 "。做事不可極端,功名利祿都是浮雲,守 " 中 " 才是終極,方可順應天道,善始善終。
謙受益,滿招損,只求自我持續更新打小怪。
幸福的人走到最後,都是淡泊名利,虛懷若谷的,世界在他們面前,只取悦心之物。
"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光怪陸離、五彩缤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亂;嘈雜的音調,使人聽覺失靈;過于豐盛的食物,使人味覺錯亂;縱情狩獵,使人心情放蕩發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為不軌。
因此,聖人但求吃飽肚子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摒棄物欲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這句話在如今看來未免太過苛刻,但是結合時代,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理解。
聲、色、娛、樂都不可讓它黑化擾亂心智成為物欲,我們要有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找到 " 中 " 守住心神。
吃太多會導致肥胖不健康,所以節制飲食;運動過量傷膝蓋,所以要适量;消費太多要吃土,所以要理性消費。
反向思考,可以平衡我們及時享樂的心理,從而找到一個平衡點,讓現實和欲望勢均力敵,找到以中為用的點,不偏不倚,淡定向上。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 · 羅蘭認為平衡就是高質量人生,他説,所謂高質量人生,其實就是平衡不斷遭到破壞和重建。
以反為思,重要在于以中為用,走在極端腳下不是深淵就是地獄。
第二:不争而為,以低為用
魯豫問白岩松:" 過去這 18 年,對您影響最大的作家是誰?"
白岩松説:" 老子。"
或許是擔心對方不信,白岩松還多加了一句:" 老子,千真萬确。"
緊接着他解釋道,年少時匆匆而過,認為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陳腐味太重,如今年過 30 才明白,老祖宗早就在這兒等你了。
白岩松很慶幸自己再次打開了《道德經》,讓自己在裏面找到了答案。
老子説 " 道 " 是最高境界,而什麼像道呢?水最接近于道。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争,故無尤。"
水善于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争。
誰能戰勝水呢?水可淹七軍,但是抽刀斷水水更流。什麼是強?什麼是弱?越低越包容,所以越遼闊。
"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天之道,不争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 無私才能成其私。"
《道德經》中有很多類似這樣的重復,為什麼要重復呢?因為重要。
它教導我們不去争,但是要有所為,要懂得以 " 低 " 為用,然後一切自然而來。
這不是和王國維的 " 三種境界 " 不謀而合了嗎?
歷經孤獨不放棄,身心憔悴不後悔。
眾裏尋他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為而不争,以低為用,終将有所得,有所用,有所悦。
當處在低處,就要把低當成一種價值,因為在低處和高處看到的完全不一樣,這樣當自己爬上高處時,自然可以縱觀全局,能更好的把握人生。
就像商場中的一句話,一個人如果太早擁有财富,一般會落得老年落魄的境界,如果一個人大器晚成,那麼他的财富才穩固。
從高處看高處,總是過于簡單,從低處一步步看高處,就會更深刻。而深刻就是獨家記憶,它融于血液,會讓我們更有韌性和耐力以及洞察力。
不争是态度,以低為用是戰略,當你經歷浴火而生,你還會怕一點小火苗嗎?
烏龜雖然爬行得很慢,但是它卻信念堅定,每一步都不會放松;兔子雖然跑得很快,但是卻因為驕傲自大,最後耽誤了大事。
做人要不争,還要懂得以低為用。
第三:以有為利,以無為用
梁文道説:"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存在即合理,那麼就可以説無用即為有用,而且真正的大智慧就是把 " 無 " 給用好。
任何一件事,都存在有用和無用,就如有無相生,他們之間是不可分割的,可惜的是我們太注重有用而忽視了無用之用。
《道德經》裏面説道:" 三十輻共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户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意思是: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内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 有 " 給人便利," 無 " 發揮了它的作用。
這就在告訴我們: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一定要看到 " 無 " 的價值。
喬布斯讀大學的時候,曾去旁聽一節書法課,進而迷上了書法。随後他花了大量時間去上書法課。他的同學都不以為然,但他卻堅持下來了。
多年後,喬布斯負責蘋果電腦項目時,他學過的書法派上了用場。他要求開發團隊讓蘋果電腦支持不同的字體,而且每一種字體都要求工整、美觀,有書法的韻味。
這些特性成為了蘋果電腦的一個大賣點。
其實從無處看和從有處看有異曲同工之妙呀!
好的對立面就是壞,我們看一件事,既能看到好的點又能看到壞的點這才是睿智。
想到三毛的一句話: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裏,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裏。
看似無,其中卻有 " 有 " 的力量,以無為用,可以讓我們的人生更為廣闊。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評價老子:" 在人類生存的任何地方,老子的道家哲學都是最早的一種哲學。"
讀《道德經》,常讀常新,對内可以修身,對外可以處事,與大家共勉哦。
作者:琴晴情卿,精讀原創作者。琴棋詩畫都喜歡,柴米油鹽也樂意。
↓免費試讀《精讀君通識詞典》前 30 個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