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藏不住了…本純愛戰士實名上頭!,歡迎閲讀。
誰沒幻想過,天上突然掉下來一個"哥哥"?
他既成熟,也有玩心。
于是——
老師叫家長的時候,哥哥可以幫忙打掩護,cover掉所有煩惱;
作業寫不完的時候,便理直氣壯地向哥哥求助。
……然後他會監督着你寫完:
越想越饞,誰懂?!
《偷偷藏不住》請出來負責,你真的欠我一個段嘉許這樣的哥哥!!
一開始,院長是衝着"改編自暗戀天花板小説"的名頭打開這部劇的,但必須承認,看前兩集,cp感沒嗑到,反而一頭扎進了"哥哥"的坑裏。
點開評論區,許多觀眾都走過了類似的心理路程——
段嘉許就像是桑稚的完美版哥哥,讓人想要"同款鏈接":
年少時有這樣一個榜樣和力量源泉,是極大的幸運:
随着桑稚年齡增長,懵懂的情緒有了方向,才慢慢品出一絲清甜……
沒錯,不同于常見的濫俗現偶,《偷偷藏不住》沒有一上來就瘋狂撒糖。
而是将少女的成長心事娓娓道來,用一股温暖明亮的力量引人入坑。
一集入坑,六集上頭,熱度也一路狂飙。
果然,也藏不住了……
開播當天,有個熱搜引起熱議——
《偷偷藏不住》的閱聽人群體是誰?
我想,是那些曾經用力暗戀過的人,是至今仍向往美好的人,也是沒被世俗打敗、心懷温暖的所有人。
暗戀的心情,好甜
桑稚(趙露思 飾),随便學學的隐藏學霸。
初中時,上課常常走神,成績穩居第一。
升高中後,物理嚴重拖後腿,排名有所下滑。
不喜歡、不聽講,考前臨時翻翻書居然也能飄過及格線。
真要卷起來的話,誰會是她對手。
跟随性知足愛幻想的桑稚相比,大學生段嘉許(陳哲遠 飾)活得努力緊繃很多。
實習、兼職兩把抓,哪裏能掙錢哪裏就有他,名副其實的打工王子。
總是缺錢缺覺的樣子讓人心疼,也暗示了他生活中有難言之隐。
温暖又上進的他,滿足了桑稚心中關于哥哥的理想範本。
從此親哥越看越不順眼。
一來二去,兩人結下"不是兄妹勝似兄妹"的緣分。
也給日後一段穿過漫長歲月的暗戀長跑埋下草蛇灰線……
暗戀是什麼?
劇裏,這兩個字不再抽象,而是具象成了顏色、氣味、觸感和形狀。
比如牛奶瓶。
在某個相約補作文的早晨,猝不及防貼上了桑稚原本有點愠色的臉上,滿是膠原蛋白的臉龐被擠成了圓滾滾的包子狀。
原來,遲遲未現身的段嘉許是去給她買牛奶了。
段嘉許不知道的是,桑稚對牛奶過敏。
回到家,媽媽看到牛奶如臨大敵,桑稚連忙跑去把牛奶倒掉,然後寶貝地把瓶子攥在手心。
一邊攥着一邊畫畫,騰空打着節拍的雙腳,出賣了她此刻的雀躍心情。
後來,當這幅溢出愛意的塗鴉被當事人發現,又要極力地否認。
甚至不惜編造出一個網戀對象,欲蓋彌彰,轉移視線。
喜歡一個人,他的名字會自帶神秘和莊嚴感。
從手機備注裏的"段XX"到紙條上的"段jiaxu",再到看見他全名後的"段嘉許"。
那三個字,一點一滴,變成少女心裏珍藏的秘密。
偷偷的掩飾,也許是暗戀中最可愛的掙扎了。
但喜歡總會從追逐閃爍的目光、莫名上揚的嘴角、臉頰掠過的绯紅,一次次地流淌出來。
你自以為藏得很好,其實所有迹象都被對方盡收眼底。
誰還沒有嘴角上揚?
除了甜蜜的粉紅泡泡,暗戀當然也不乏淡淡酸澀。
運動會上,看到他耐心給自己的傷口擦藥水,桑稚再次被眼前這個人的細致柔軟擊中。
但轉眼看到他去幫其他受傷的女孩,又開始不争氣地自我懷疑——
他對我的好,只是他對待所有人的方式。
一想到自己不是最特别的那個,上一秒還熾熱的少女心頓時就像泄了氣的皮球。
感嘆差距,否定自己,喜怒哀樂都變得不受控制。
但喜歡的種子還是兀自生長着,逐漸長得自己無法忽視。
有天,桑稚被校霸勒索,還是被信任的朋友出賣的。
在害怕無措的時候,段嘉許恰好出現。
第一時間不是追問發生了什麼,而是輕輕将她擁入懷中,頸窩裏還帶着到處奔跑找她而流的汗珠。
一句"沒事啊,我在呢",穩穩地接住了她的委屈和不安。
救...别説桑稚了,哪個純愛戰士看了不應聲倒地?
那天他送她回家,在落英缤紛的長街上,陽光、輕風、花香和距離一樣剛剛好。
桑稚心裏,那股喜歡的心情前所未有地清晰起來……
沒有矯揉造作的人工糖精,沒有青春疼痛的潑天狗血。
有的只是細膩的清新細節,一筆一劃勾勒出暗戀心情。
甜而不膩,看得人嘴角持續上揚,仿佛跟逝去的青春又再度打了個照面。
青春的共鳴,好戳
看《偷偷藏不住》的過程,像是翻開了一本少女日記,走進了她的隐秘心事。
朦胧美好的暗戀讓人無限心動,仿佛置身于一場甜夢。
而那些關于友情,關于成長,以及所有説不出口的敏感小心思……又穩穩落地,讓人找到真實的共鳴。
比如這段來月經的劇情,就讓院長不住感嘆:"這不就是我?!"
桑稚與兩位哥哥外出吃飯,路上卻突然來了月經。
她不好意思在段嘉許面前直接説出口,只得向哥哥使眼色,可惜鐵憨憨桑延果然讀不出妹妹的"加密暗号"。
她氣鼓鼓地關上車門,又強裝鎮定地跑去找廁所。
一會炸毛一會乖巧,看得我忍俊不禁。
青春期的你我不也總被指責為"陰晴不定"?然而多變的原因只是當時説不出口。
等到一個人的時候,桑稚才趕忙确認自己的衣服,發現裙子上竟早早沾染上血迹。
她感到丢臉,更為這件"糗事"被心上人發現而懊悔不已。
即便之後換好了衣服,還是耿耿于懷,走路的姿勢都變得笨拙起來。
月經弄髒衣物,看似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但對于敏感的青春期女孩來説卻是頭等社死事件。
我想,每個女孩在走出月經羞恥之前都有這樣擰巴的心思。
《偷偷藏不住》沒有用成年人的視角居高臨下地審判她們:"小事情,想那麼多幹嘛?"。
而是温柔地走入女孩的内心,将她們微妙的心理鋪陳開來,再解開心結。
細膩的鏡頭語言與細節刻畫意味着尊重與真誠,這樣戳心的表達涵蓋了桑稚的所有生活場景,帶來無比的共情。
青春期時,校園生活意味着整個世界——
黑板上熟悉的板書、塑料三角尺,老師的經典語錄……構建出我們熟悉的課堂:
上課分神時有同學偷偷提醒,課間手挽手去小賣部,一排排傳遞的小紙條……又還原了那時的集體生活。
當然,校園裏所有捧腹大笑與暗自神傷的瞬間,大多因為朋友而起,桑稚與殷真如的友情就是這樣。
她們原本是形影不離的好友,真如卻突然對桑稚玩起了冷暴力:
桑稚主動搭話,卻幾次碰壁,多年的好友就這樣不清不楚走散了:
絕交都表現得如此模糊,或許有人覺得,《偷偷藏不住》裏缺少了戲劇性的衝突。
但,青春不就是這樣?
成年人的世界裏多的是規則與利益,需要金錢條件才交往,需要厘清糾紛才説再見,處處都要劃清界限。
少年的世界,卻總是處于暧昧之中,懵懂的情緒代替了明确的邏輯——
不需要确認關系,一個遮擋污漬的動作、一次不經意的握手,就能相親相近;
不需要明确絕交,一瞬遊離的眼神,一回失望的落單,就會漸行漸遠。
以往的青春劇太過于關注奇情的事件,《偷偷藏不住》卻尤為不同——
這是第一次,我看到了青春期的小心思被看見、被具象化、被鄭重其事地表達。
而這,才是抵達共鳴的最佳方式。
愛的底色,好暖
誰看了《偷偷藏不住》會不羨慕桑稚家的大别墅四口之家!
重男輕女?不存在的。
桑稚只要一喊爸媽,受傷的總是哥哥桑延——
桑延真錯了教訓他,桑延沒錯也要假裝教訓他。
不僅凡事以妹妹桑稚為優先考慮對象,就連大年夜發紅包也讓我們領教了什麼叫真·厚此薄彼。
可憐桑延,連那點薄薄的壓歲錢,都逃不過被媽媽薅出來給桑稚買禮物。
笑死,你們就寵她吧!
從小到大,爸媽把她捧在心尖上。
哪怕是怨種兄妹,互掐背後流露出來的也是滿滿的愛。
小時候爸媽因為經商經常不在家,桑延除了要自己做飯,還得管妹妹那份。
長大了,也要時不時從大學寝室趕回家,陪伴獨自在家的妹妹。
對于從小跟在身後的拖油瓶,嫌棄是真嫌棄,疼愛也是真疼愛。
真正遇到麻煩,桑延總是第一個衝上去為妹妹出頭。
只不過,他的關心跟段嘉許比起來顯得太過粗線條。
有時候,桑稚抱怨哥哥根本不愛自己。
比如她受傷了,也只會得到一頓"罵"。
但其實不用段嘉許勸解,桑稚也知道這樣説對哥哥不公平。
正是幸福有愛的原生家庭,熏陶出了桑稚信任和愛的能力。
遇到任何問題,她都敢跟父母坦白,因為她相信家人永遠可以接住自己。
這一點,桑稚跟同學殷真如形成了鮮明對比。
真如本來是校園霸凌的受害者,因為什麼都不跟身邊人説,結果反而傷害了桑稚。
從父母氣勢洶洶領她退學的勁兒,就知道她從來沒有像桑稚那樣被愛過。
從小被什麼樣的愛澆灌,就會以什麼樣的方式愛人。
成長中一直被給予,于是桑稚也成長為了舍得給予的人。
對利用她的同學如此,對暗戀的段嘉許更是如此。
知道段嘉許缺錢,就以各種方式塞錢給他。
甜品店裏,打工的段嘉許請她和同學吃甜品。
但聽到他向老板預支薪水,便偷偷把錢包裏所有的錢都留在了桌上。
再比如,就算剛被搶了零花錢,也要找盡借口把僅剩的20塊塞給他。
連過年接到的壓歲錢,一樣不忘分享給他。
對于父親重病住院的段嘉許來説,這些數字杯水車薪,但是他每次都大大方方接受,為這份心意所融化。
桑稚對他的好,也成為他不堪重負的生活裏,僅有的蜜糖一般的存在。
曾經,他像暖陽一樣照進了小桑稚的生活,并讓一個少女下定決心也要成為他這樣温暖的成年人。
如今,段嘉許感受到的所有來自桑稚的暖意,都來自于他當初的耐心、懇切與善意。
所以你看,人與人之間的温暖,是彼此滋養的。
倆人的暗戀長跑,就是看着愛如何愈合一個人内心的缺口,在兩顆心嵌進同一個圓的過程中,最終讓我們重新看見愛并習得愛的能力。
院長被暗戀甜到翻來覆去的同時,也越來越好奇,這場暗戀該怎麼變為雙向奔赴?
畢竟,眼看着"打工王子"解鎖新職業,當起了桑稚的家教,她的心事似乎再也藏不住:
桑稚每天等上課的焦急模樣,也分明像極了等更新時的我……
當然,不僅是補充糖分,《偷偷藏不住》也是拂去我嘈雜心緒的良藥——
不論是桑家一家四口過除夕,互讨紅包,互相祝福的温馨:
還是段嘉許擔心桑稚因"網戀對象"遭遇危險,忍不住的責備與關心:
以及桑稚與段嘉許拉勾勾,承諾"好好學習,一起加油"的堅定:
這些瞬間猶如黎明後抖落的那束朝陽,散發着温暖而明媚的力量,總能讓人心頭一軟——
告訴我們才是美好的"愛",什麼才是值得愛的人,而我們又該成為怎樣的人。
或許過于理想,但這份純粹,才是青春最有愛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