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手機影像的2024:九大技術趨勢下,安卓全面碾壓iPhone,歡迎閲讀。
2024 年,AI 硬科技創新大年。
" 不卷參數卷應用 " 成 AI 行業共識。一邊,硬體狂疊 AI 的 buff,AI 硬體爆發,手機、PC、家電、汽車、清潔、家居、耳機、相機、存儲等行業争相妙用 AI;另一邊,AI 深入改造軟體,文小言、豆包等原生 AI 應用普及,搜索、輸入法、浏覽器、支付、辦公軟體、電商被 AI 重構。
AI 成了科技創新的 " 魔法棒 ",而這一切還只是開始。
12 月, " 雷科技 · 年度 " 專題重磅上線,其中 " 聚焦 2024" 将系統梳理科技產業 2024 年值得記錄的公司、產品、技術與人物," 瞭望 2025" 将 " 劇透 " 科技產業 2025 年值得期待的產品與技術,致敬創新、記錄時代、啓迪未來。
敬請訂閲關注。
24 年是手機影像技術突飛猛進的一年," 影像旗艦 " 成為高端手機的核心類目,中端機、折疊屏甚至千元機都将影像當成短板去做重點提升。在手機廠商各顯神通後,手機影像的水平已是一日千裏。" 輕松拍出大片 " 的手機已成功地從日用記錄工具更新成專業創作工具," 手機攝影 " 甚至成為一個細分攝影類目。如果説專業的微單相機是專業且強大,那麼影像手機們就是簡單并強大。
2024 年,手機影像又出現了哪些讓小雷眼前一亮的新技術呢?作為雷科技 2024 年度的一部分,我們在本文對 24 年手機影像行業的重點技術突破、創新與探索進行了盤點,其中一些已成行業标配,另外一些可能沒那麼成功,但不管怎樣,它們都值得被記錄,正如雷科技年度專題的主旨一樣:致敬創新、記錄時代、啓迪未來。
代表機型:華為 Pura 70 Ultra
伸縮鏡頭在手機上不是第一次出現,由于鏡頭模組巨大、機身厚重加上機械結構過于復雜,因此早已被市場淘汰。
華為 Pura 70 Ultra 則拿出了一套非常專業且先進的解決方案。和大多數消費者想象有些不同,華為 Pura 70 Ultra 并不是通過伸縮鏡頭來實現變焦,而是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傳感器的進光量,并大幅減少機身的厚度。
回顧今年的影像旗艦不難發現,華為 Pura 70 Ultra 或許不是實力最強的那一位,但它卻是機身最薄的影像旗艦,相機模組變得更為小巧,這對于那些喜歡拍照,但又對超大相機模組有些排斥的消費者來説十分友好。
(圖片來源:華為官方)
不過,目前市面上除了華為外,其他廠商或許尚未 get 到伸縮鏡頭的價值,又或許是自家技術尚不成熟,因此尚未跟進,伸縮鏡頭并未如一些人的預期一般成為潮流。
代表機型:華為 Pura 70 Ultra& 努比亞 Z70 Ultra
2022 年,華為 Mate 50 系列首發了可變光圈技術,後續小米 13 Ultra 也選擇了跟進,但其面世至今的實用性被不少消費者質疑,認為其在成像中無足輕重。
可變光圈技術确實沒有超長焦、超高像素、超大尺寸傳感器來得那麼直觀,它主要的作用是增加手機拍攝場景的适配性。以相機鏡頭為例,在拍攝人像或是產品特寫時需要用到大光圈,但拍攝一些風光或是全景照片時就要縮小光圈。如果沒有可變光圈,成像就會出現焦點外區網域模糊不清的情況。
(圖片來源:努比亞官方)
在可變光圈技術出現之前,用户可通過相機中的專業模式手動調整光圈大小,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光圈和景深之間的關系,可變光圈則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門檻,無需多餘的操作直接上手就能自動調整。
目前市面上還在堅持可變光圈的廠商只剩下華為和努比亞兩家,對于可變光圈到底算不算一項實用的技術,小雷認為 " 存在即合理 ",它确實能滿足部分用户的需求,部分廠商選擇放棄也肯定有自己的考慮。或許在明年,又會有一批搭載全新可變光圈技術的產品跟我們見面。
代表機型:vivo X100 Ultra
長焦從早期的 800 萬像素小底傳感器,進化到如今比不少主攝還強的 2 億像素超大底傳感器,就是為了讓用户拍得更遠更清晰。
2024 年最讓小雷印象深刻的是 vivo X100 Ultra 上那顆三星 HP9 1/1.4 英寸傳感器,CIPA 4.5 級防抖和兩億像素的參數,至今依然是市面上最強的手機長焦傳感器,不開玩笑地説,這顆長焦傳感器的參數和成本不比旗艦手機的主攝低多少。
(圖片來源:vivo 官方)
長焦鏡頭最大的優勢便是簡化畫面元素,排除一些雜亂的背景信息以突出主體,以及制造出廣角鏡頭所不具備的空間壓縮感,但之前的長焦鏡頭普遍存在進光量小、畫質差、優化塗抹嚴重等各種問題。而高像素大底長焦傳感器的面世,解決了這一系列毛病,唯二缺點是造價成本高和模組厚度偏高。
超遠距離拍攝以前是專業相機才能觸碰的領網域,對于廠商來説,讓輕便、大眾化的手機不斷去接近專業相機的視角和質感,這既可提升畫質,也可成為營銷賣點。25 年,長焦應該會是手機廠商影像提升的重中之重。
代表機型:華為 Mate 70 系列
在剛剛發布的華為 Mate 70 系列上,華為帶來了多光譜成像技術,也就是華為口中的 " 紅楓原色影像 "。
對于這有些專業的名詞,很多消費者一頭霧水,小雷簡單解釋一下,多光譜成像技術就是依靠傳感器内部的三色和 ISP 的後期還原,将拍攝到的畫面還原成我們肉眼所看到的顏色。
華為不是第一家将多光譜成像技術帶到手機上的廠商,像 OPPO、iPhone 都曾嘗試通過多通道色温傳感器來改善色彩,不過結果只能説一般。
華為基于以前的方案加以改進。以華為 Mate 70 系列為例,它先是通過傳感器記錄畫面中的色彩,然後通過内部的 ISP 去還原原本傳感器中缺失的各種色彩,最後通過各種輔助元器件做到既見既所得。小雷了解到,明年發布的 OPPO Find X8 Ultra 也将搭載新一代多光譜成像技術,華為又一次在影像領網域走在了市場前面。
代表機型:OPPO Find X8 Pro
關于相機按鈕的評價,小雷之前曾在《iPhone16 相機按鈕專項體驗:蘋果的珍寶,用户的雞肋》中詳細解析過,它就是一個為了創新而創新的新設計,完全沒有考慮過這顆按鍵的存在是否合理,貌似只要做出跟上一代的區别就能被稱作是創新。
目前市面上搭載獨立按鈕的廠商只有蘋果和 OPPO 兩家,不過 OPPO 顯然對這顆拍照按鈕下了更多心思打磨,除了能喚起相機、拍攝照片、調整焦段、錄制視頻外,最重要的功能是聯合 OPPO Find X8 系列的抓拍特性達到 " 拿起就拍 " 的效果。
(圖片來源:OPPO 官方)
不只是 OPPO,小米、榮耀、華為、vivo 都一直在提升自己的抓拍和連拍能力,但根據小雷的體驗來看,OPPO 是各家中最出色的,雖説連拍的速度要遠慢于廠商,但勝在效果極好,幾乎能做到十張照片中有七張是清晰可用的。
這與 OPPO 的抓拍思路有關:傳統抓拍主要是快速喚起相機并快速連續拍攝,而 OPPO 則是先識别抓拍對象調整參數,然後從抓拍流程中保留兩幀的畫面,也就是所謂的先調整後拍攝,雖説犧牲了一些速度,但成像質量更好。
抓拍和連拍相比起卷硬體是相對更簡單的,但卻能大大提升拍攝體驗,小雷相信在 2025 年,以 OPPO 為首的手機廠商們在抓拍和連拍上會端出更多新技術。
代表機型:OPPO Reno 13 系列
蘋果估計怎麼都想不到,Livephoto 在 2024 年突然就火起來了。
從技術層面來看,Livephoto 其實就是在拍攝時切換為錄制一段短視頻,然後将首幀設為 " 視頻 " 封面,用户長按照片就能讓它變成一張能動起來還有聲音的照片,用某些消費者的話來説就是 " 一張富有生命力的照片 " ——你可以理解成是結構化、高清化和照片化的 GIF 圖。
它的實現原理不難,不過一直只有 iPhone 在将拍攝動态照片作為影像核心功能之一,但對很多用户來説沒什麼大的用處,很多蘋果用户都不知道拍攝 Livephoto 與靜态圖有什麼不同。此前,雖然微博、小紅書等平台支持 Livephoto,但影響力還不夠大。24 年 9 月,國民軟體微信突然支持朋友圈發送 Livephoto,一夜讓其火起來。後面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幾乎每家手機廠商都在宣傳自己的 Livephoto 能力,甚至 PK 起畫質、支持平台和機型互傳能力。
在小雷看來,安卓廠商們的紛紛跟進并不只是單純的 " 拾人牙慧 ",而是真正注意到了用户的需求,以 OPPO 為代表的安卓廠商們甚至搞出了 AI 增強 livephoto 畫質、動态水印等功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做 Livephoto 不難,難的是能像蘋果一樣,覆蓋絕大多數社交應用的場景,小雷堅定地認為,在安卓廠商的不斷推動下,會有越來越多的社交平台支持安卓上傳 Livephoto,屆時 iPhone 的生态優勢似乎又要被縮小一截。
代表機型:vivo X200 Pro
一英寸大底堪稱手機影像發展史上的裏程碑,當時搭載一英寸大底的小米 12S Ultra、vivo X90 Pro+ 确實給小雷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以往那些只有專業相機才能達到的拍攝效果,手機一下就能給你 " 還原 " 得七七八八。
一英寸大底傳感器的出現掀起了手機卷傳感器面積的浪潮,不過 2024 年,廠商們逐漸把重點從面積移到了能力上,單純的比傳感器面積大小的做法已成為了過去。
今年在傳感器方面給小雷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 vivo X200 Pro 上的那顆 LYT-818,它的紙面參數并不豪華,面積只有 1/1.28,甚至不如三年前小米 11 Ultra 上那顆 1/1.12 英寸的 GN2。但在功能性上,它的實用性要遠超一英寸傳感器一大截。
22nm 制程工藝大幅降低功耗、第一個支持 Triple-Gain、支持常駐 HDR 輸出、支持單幀 86dB 動态範圍、極致的大光比表現等等,讓 LYT-818 無論是在白天拍攝、晚上拍攝還是在一些非常極端的情況下都能輸出一張畫質完全不輸一英寸大底傳感器的照片。
這顆傳感器的出現,讓 " 面積論 " 徹底淪為歷史,影像旗艦們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唯一的缺點嘛,就是在宣傳時可能沒有一英寸大底那麼好聽。
代表機型:OPPO Find X8 Pro、小米 15 Pro
AI 在手機影像中其實不算是新鮮話題了,不過随着大模型技術的成熟,AI 技術取得更大突破,今年手機廠商對于 AI 影像的理解變得更深入、也更專業了。
(圖片來源:小米官方)
目前 AI 影像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在拍攝時通過算法增強畫面表現;
第二,處理時加入美化或美顏算法,這是小雷今年比較感興趣的,以往我們在相冊中調整照片時只能換個濾鏡、裁切一下尺寸或是加一些人像美顏算法,而現在各家廠商搞出了 AI 消除雜物、AI 消除人群、AI 去反光、AI 重新構圖、AI 風格化學習等各種功能,進一步降低了上手門檻,這些殺手锏功能很受用户歡迎,甚至成為部分用户的購機換機理由;
第三,給專業人群提供更大的後期空間。像小米 15 Pro 一樣,基于 AI 技術的超級數字底片,能夠提取更多的光學數據,甚至比不少專業相機提取到的數據還要多,給到後期的空間自然更大,對于專業人士來説這很有吸引力。
AI 在手機影像中最核心的價值是 " 化繁為簡 "。如今 AI 能力越來越強,甚至很多廠商都提出了 AI 手機、AI OS 的概念,作為 AI 應用的核心領網域,25 年 AI 影像勢必會成為手機影像提升的重點方向,計算攝影潮流将會更加流行。
代表機型:OPPO Find X8 Pro、vivo X200 Pro
2024 年手機廠商們在視頻方面的進步,其實絲毫不輸照片,最直觀的就是,今年的視頻規格顯然變得更專業更詳細了。
在大部分消費者的印象中,只有旗艦手機的主攝才能支持 4K60 幀的視頻拍攝,而到了今年,幾乎所有的影像旗艦都支持 4K Dolby Vision 的超高規格視頻拍攝,OPPO Find X8 系列還首次做到了全鏡頭拍攝 4K60 幀。
vivo 更進一步,X200 Pro 是安卓手機中第一台支持拍攝 4K 60 幀 10bit Log 的產品,這已經達到了電影級的标準。
那句 " 拍照安卓強,視頻蘋果強無敵 " 的言論,在 2025 年可能會淪為歷史。
毫無疑問,2024 年的手機影像發展是超乎我們想象的,不管是小米、OPPO、vivo、榮耀、華為還是蘋果,都在今年拿出了自家的看家本領,在硬體和軟體層面卷出了新高度。像華為的紅楓原色影像、vivo 的電影級視頻規格、OPPO 的 AI 算法 …… 都給手機影像的後續發展指明了新的道路。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制)
手機影像,絕非無腦卷硬體就能帶來好體驗。如果基礎體驗做不好,其他一切都是空中樓閣。在成為一台 " 好相機 " 的基礎上,手機廠商再通過 AI、互動、視頻等等的創新,不斷讓手機逼近甚至超越專業相機的影像水準,真正讓專業影像技術日用化、随身化、簡單化,展現科技普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