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寧德時代“動刀”乘用車業務:執行總裁成虛職,推行賽馬機制,歡迎閲讀。
文|李勤 編輯|楊軒
臨近新能源車加速滲透的 2025 年,寧德時代啓動了乘用車業務的動刀調整。
最具标志性的是,這家電池龍頭的業務老将們後撤,轉而在現有體系下推行 " 賽馬 " 機制。消息人士向 36 氪透露,寧德時代乘用車事業部執行總裁朱威以及原時代長安公司負責人劉暢延,在職級上,已經從 16 級上調至 17 級,但不再負責具體業務。
取而代之的是,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乘用車業務将施行小組負責制," 包括朱威負責的業務在内,被劃抽成 12 個小組,向韓偉匯報 ",消息人士透露,這些小組主要是延續過往的業務範圍,按照對應的客户定位去劃分。
韓偉是寧德時代負責市場業務的聯席總裁,此前是寧德時代的商業車事業部總裁,在 2023 年初,接替屠楓出任寧德時代市場體系聯席總裁。
" 這些小組中誰跑出來,誰獲得晉升資格。" 上述人士説," 朱威這些老将們則更多擔任 sponsor(支持者)的角色。"
有寧德時代觀察人士向 36 氪分析,整體來看,寧德時代的這次調整是 " 讓掙夠股票激勵和年紀也到了的老将們,讓出位置,給更有衝勁的年輕人 "。
據 36 氪了解,這次銷售體系的架構調整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宣布。
有車企人士表示,這次調整範圍大且突然。朱威在寧德時代已經任職近 8 年,是車企采購們對接的熟面孔,因此,寧德時代的這輪調整,也讓車企有些猝不及防," 正要開始新一年的降價談判 "。
接近朱威的人士向 36 氪透露,實際上,近幾年,朱威的管轄業務範圍已經有收縮迹象," 這兩年,朱威其實主要負責小米、理想、蔚來、問界等新興造車公司 ",像海外車企、特斯拉等都有其他人負責。
從裝機量來看,國内新造車公司們的快速崛起也成為寧德時代近幾年增長的主要貢獻者,蔚來、理想、問界等都已經躍居為寧德時代的前 5 大客户,年采購額超過百億元。
但新能源車市場格局在快速演變,寧德時代一方面面臨的市場競争強度有增無減,另一方面,也制定了衝刺更高市場份額的目标。
有寧德時代人士向 36 氪透露,内部各個條線已經從不同口徑推演了明年的裝機目标," 起碼是 30% 的增幅,也有計劃挑戰 50%。"
根據市場公開數據估算,寧德時代今年前三季度的裝機量已經突破 200GWh,今年有望達到 300GWh。相比 2023 年的 GWh,将實現 100% 增幅。
如果明年增幅為 50%,則有望達到 500GWh,另有消息人士透露,寧德時代的确為 2025 年準備了相應規模的產能," 預計達到 800GWh"。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已經超過 50%,明年,顯然會向更陡峭的曲線攀升。寧德時代在穩定產能的供應上,已經具備顯著優勢。
據 36 氪了解,今年,幾款爆品車型如小米 SU7 和蔚來樂道等,均選擇了非寧德時代的電池公司作為首發供應商,但產品熱賣、訂單暴漲之下,都出現電池產能緊缺,不得已 " 緊急讓寧德時代提前投產 "。
" 在執行和能力上,寧德時代都有和它的地位相匹配的狀态。" 有產業人士告訴 36 氪。因此,随着車企逐步走向規模化交付,寧德時代的優質基地產能也開始出現 " 哄搶狀态 "。
上述人士透露,例如上半年理想釋放的產能,馬上被問界、蔚來或者小米搶走," 基本都要用對賭的方式去搶,產多少你得拉走多少。"
而在差異化產品方面,寧德時代也有相應部署,包括應對低温網域的神行快充鐵锂電池,面向中高端定位的三元麒麟電池,以及面向大電池混動市場的骁遙電池等。
但不能回避的是,在新能源車滲透率高歌猛進下,不僅寧德時代有清晰的優勢和勝勢局面,其隐形對手比亞迪,也在快速突進。
36 氪了解到,比亞迪内部一直有 " 三分市場 " 的戰略目标,今年 10 月,比亞迪已經做到 50 萬輛的月銷量成績,如果延續這樣的增長慣性,明年衝擊 500 萬輛乃至 600 萬輛目标,不無可能。
據報道,明年比亞迪也将對電池能力進行更新,推出第二代刀片電池。" 大概率具備 6C 的快速充電能力 ",消息人士説,而這也将是寧德時代神行鐵锂電池的直接對位競争產品。
兩家頭部電池公司,也都将推行單條產線最高達到 5GWh 的超級產線,也會在注液、化成等環節,推行新的集成工藝," 成本競争就在分厘之間了。"
如果比亞迪整體吃下三分之一的乘用車市場,同時,對外業務中,守住小米、蔚來、小鵬等幾大戰略客户,同樣會是寧德時代市場攫取之路上的最大阻力。
從時機和競争等多個維度來看,寧德時代推行更加激進和高強度的銷售體系,都顯然更為緊迫。
動力電池仍然是新能源汽車價值最高的零部件,深陷價格戰泥塘的車企仍然對其給予了大量的降本期望。
據 36 氪了解,甚至有車企 CEO 看到寧德時代三季度 131 億元的淨利潤之後,直接把财報轉到了公司群," 言外之意就是你憑什麼掙這麼多錢 "。而這甚至是寧德時代在三季度給多家車企銷售返利之後的利潤表現。
電池降本,無疑是更血腥的 2025 車市要延續的主題。而競争和企業本身的市場野心,也是降本的最佳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