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消費提振年”,到了關鍵時候,歡迎閲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遲雨
消費是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标和動力。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恢復和擴大消費二十條措施,提出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家裝家居和電子產品消費,擴大餐飲服務消費等。
就在數日前,全國消費促進工作年中推進會在京召開。會議強調,促進消費持續恢復和擴大,對于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基礎、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提出,把實施擴大内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持續辦好 " 消費提振年 " 系列活動,提振汽車、家居等大宗消費,推動服務消費提質擴容,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更好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
行至年中,我國上半年主要經濟數據已經陸續發布。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8.2%,保持較快增長;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 77.2%,明顯高于去年。這證明我國居民消費總量正在恢復到常态水平,消費復蘇的态勢十分明顯,這是一個大的判斷。
另外,相比往年,服務性消費占比上升,其原因在于,現在消費者對高品質和個性化消費的需求在不斷提升。這是消費復蘇大趨勢中的一個新的特點。
但是也要看到,目前的消費增長仍然是恢復性的增長,巨大的消費潛力仍待釋放。在年中這個關鍵時刻,提振消費的力度不能松,相關措施還要考慮得更周密。
現在,随着 2023 年 " 消費提振年 " 下半場的正式啓動,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多部委日前已密集發出促消費信号,推動出台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的系列政策舉措。
消費的牽涉面很廣,既與财政和貨币政策有關,又對接供給和需求兩端,更關系到每個人日常的衣食住行。因此,要進一步恢復和擴大消費、增強群眾消費意願,必須從多方面協同發力。
提升消費能力始終是最優先的課題。各個層面的消費者如果不但收入在增加,而且對未來前景普遍樂觀,自然樂于花錢、樂于貸款。
要提升消費能力,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現階段穩就業尤為緊要。穩就業,就不能不提到民企的作用,因為中國大部分的工作崗位,其提供者是包括大量小微企業在内的民企。
為此,既要通過财政和税收政策發力,為企業解困,同時也要提高對 " 煙火經濟 " 的容忍度。
作為城市商業的 " 毛細血管 ",随處可見的小攤、小店連接着千行百業,不僅彰顯着城市發展的活力,還是保障民生服務的重要支撐,以及吸收和保障就業的重要力量。
提振消費,不能不緊盯重點領網域。
所謂重點領網域,其上下遊鏈條長、規模體量大,只要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提振,在促消費的同時還可以帶動更大規模的就業和更穩定的收入增長。
汽車、電子產品、家居等大宗消費顯然是下半年提振消費的重心,因為這三個領網域都是居民消費結構更新非常重要的領網域,其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看到這一點,有關促消費的政策就可以避免 " 撒胡椒面 "。
提振消費,還需要不斷發掘新的消費熱點。
當下,不少消費者對消費的品質和個性化有了更高要求,由此也催生了一些新的消費熱點。西安大唐不夜城、開封大宋不夜城等集食住行、遊購娛于一體的不夜城的火爆,體現的既是文旅供給的更新,也是消費的更新。
事實證明,消費供給越有品質,越多元化個性化,就越容易激發不同人群的消費欲望。
(作者系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