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排隊超4000人,售價9.9元AI寫真爆火背後,歡迎閲讀。
作 者丨陶力 , 張梓桐
編 輯丨駱一帆
圖 源丨視覺中國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 C 端加速落地。
近日,國内誕生出一款堪稱 " 殺手級 " 的 AI 應用:只需 9.9 元,上傳 21 張照片,便可生成一套足以與天真藍、海馬體等專業攝影機構媲美的 AI 寫真,并可将圖片上傳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
憑借着清晰美觀的生成照片以及相對低廉的價格,妙鴨相機迅速引爆社交網絡。近日,在高峰期妙鴨相機排隊人數一度超過 4000 人。但與此同時,因相關用户條款的不完善,這款應用也引起了監管層注意。
7 月 26 日,上海市消保委發文稱,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團隊的工作人員翻完該小程式的服務協定,并沒有找到退款相關條款。上海市消保委認為,此項協定涉嫌侵害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對此,妙鴨相機于同日發文回應稱,妙鴨相機提供的是基于算力的服務,因此照片生成後即視為服務完成。如果因為技術問題,造成數字分身生成失敗,可以退款,而且免費再次生成。
過去多年,類似的 AI 應用層出不窮,但甚少收費。大多數應用也昙花一現,最後消失在用户的視線中。而此次妙鴨相機設定的收費門檻,一定程度上是出于成本的考量,能走多遠仍有待觀望。而對于眼下的創業者來説,則看到了細分應用商業化的可能。
影像應用走紅
此前,海外已有不少類似的應用,并取得了相當可觀的市場反饋。
一名業内人士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類應用的開發其實并不存在很多技術上的瓶頸,難的是如何與用户需求、痛點完美結合。
妙鴨相機輸出的圖片質量和數據集無關,與算力有關。在無限填充細節後是否與本人相像,則關系到原始圖片的質量。針對某一張 AI 生成的圖片,人會做出 " 像不像 " 的判斷,但 AI 只有 " 某種像素組合在神經網絡裏被評判為更優予以保留 " 的動作,因此在 AI 組合了一堆像素之後,還需要人來給予圖片生成質量的反饋。" 未來,如果妙鴨相機能節省算力,減少訓練步驟,将在技術層面實現重大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妙鴨相機有着鮮明的 " 阿裏系 " 影子。工商信息顯示,妙鴨相機公眾号的認證主體未序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6 年,其作為主體運營的土豆網,曾于 2012 年與優酷完成合并,成立的合一集團則已被阿裏大文娛收購,目前阿裏大文娛持有優酷影視有限公司 99% 股權。
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總經理均為張龍,而張龍同時也擔任優酷視頻(西安)傳媒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執行董事、總經理。
此外,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當前妙鴨相機調用的也是阿裏雲的算力,也是阿裏大文娛參投的創業團隊。
在前投資人、互聯網觀察者莊明浩看來,回頭去看當年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那些年,總有層出不窮的相機類工具和社區應用,這一波 AI 創業潮看起來似乎也類似。" 即使未來收入下降,用户流失那有怎樣呢?有一波錢先賺着,這對于創業的小團隊而言,已經比當年移動互聯網 APP 年代要好很多。我相信會給很多創業者更多思路和信心。"
合規的隐憂
妙鴨相機在迅速出圈的同時,也引起了一些合規方面的争議。
在妙鴨相機最初版本的用户協定中,妙鴨相機可以以任何形式、任何媒體或技術(無論現在已知或以後開發)使用用户的内容。這一 " 霸王條款 " 引發質疑。
對此,妙鴨相機于 7 月 20 日在其官方公眾号發出致歉聲明,并對協定内容進行更改," 用户上傳的照片只會用于數字分身制作,不會提取也不會用于識别和其他用途,且分身制作完成後自動删除。"
此外,将于 2023 年 8 月 15 日起施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中也明确規定," 不得非法留存能夠推斷出用户身份的輸入信息,不得根據用户輸入信息和使用情況進行畫像,不得向他人提供用户輸入信息。涉及知識產權的,不得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識產權;涉及個人信息的,應當取得個人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除了上述争議,随着用户規模的快速擴大,等待時間過長也成為被付費用户集中 " 吐槽 " 的焦點。妙鴨相機也進一步回應稱,AI 算法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眼鏡等配件有可能出現無法識别的情況。為此會優化算法,盡快解決問題。
北京盛峰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于國富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用户肖像帶有很多個人特征,越來越多的帶有 " 人臉識别 " 的 APP 會使用用户肖像作為解鎖信息。這種多角度照片采集後,結合 AI 算法,被不法分子利用後,有可能生成用户的全息模型,從而進行不當使用。" 公平來講,這并不是妙鴨應用自身的問題。我們現在也沒有任何線索或證據證明妙鴨 APP 在實施前述行為。事實上,這個風險存在于所有收集用户肖像的 APP 之中。"
他提醒,用户需要自行注意風險,在提交自己的個人信息前仔細了解 APP 的隐私政策和其運營方的合規信譽,避免出現不良後果。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 譚雅涵
21 君薦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