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逆勢增長的iPhone,「保住」了蘋果的臉面,歡迎閲讀。
在消費電子產品下滑周期内,蘋果公司也未能躲過收入利潤下跌的命運。
美股盤後,蘋果公司對外發布了 2023 年第一季度财報,總淨營收為 948.36 億美元,同比下滑 3%;淨利潤為 241.60 億美元,同比下滑 3%。
其中,在全球智能手機持續下跌的背景下,iPhone 依舊實現逆勢增長;按地區劃分,包括印度在内的亞太地區收入同比增長 15%。
蘋果季度收入 & 增速,钛媒體 App 制圖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蘋果近四年來來首次連續兩個季度收入同比下滑。去年四季度,蘋果總營收 1171.54 億美元,同比下滑 5.49%,既是 2019 以來首次同比下滑,也是 2016 年以來的最大季度跌幅。
雖然收入利潤均下滑,但得益于超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表現,蘋果股價在盤後一度上漲超 2.8%。蘋果公司董事會還已經批準了又一項股票回購計劃,未來将按此計劃回購價值最多 900 億美元的普通股。
截至美股 5 月 4 日收盤,蘋果股價報收于 165.79 美元,目前總市值約 2.62 萬億美元。
iPhone 逆勢增長,Mac 收入跌幅超 31%
今年第一季度,蘋果公司來自于產品的淨營收為 739.29 億美元,相比較下去年同期為 774.57 億美元;來自于服務的淨營收為 209.07 億美元,相比較下去年同期為 198.21 億美元。
圖源:蘋果公司一季度财報
從占比上來看,蘋果的服務業務收入占比提升至 22%,創下了新高,但仍低于分析師的預期。此前,分析師預計蘋果一季度的服務營收将達 209.7 億美元。
與此同時,iPhone 作為蘋果的核心產品,其市場表現的好壞,是投資者最為看重的數據指标之一。相比較去年四季度超 8% 的下滑,一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持續下跌的環境下,iPhone 實現了逆勢增長。
日前,多家研究機構紛紛發布今年一季度手機市場報告,給出的數據無一例外都是市場回暖延期。據 Canalys 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 13%,跌至 2.70 億部。Counterpoint 數據也指出,2023 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年同比下降 5%,是 2014 年以來銷量最低的第一季度。
在市場下行的背景下,蘋果第一季度來自于 iPhone 的營收為 513.34 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 505.70 億美元,超出分析師此前預期,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 iPhone 營收将達 488.4 億美元。對比之下,去年四季度,iPhone 營收則同比大跌 8%,為 2020 年三季度以來首次同比回落。
市場分析認為,iPhone 在一季度的逆勢增長,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像中國市場春節期間的消費促銷活動,另一方面則是 iPhone14 系列在部分零售渠道的降價,讓更多的消費者選擇入手購買。
蘋果 Q1 各產品收入,钛媒體 App 制圖
從產品劃分上來看,iPhone 收入占比超 54%,依舊是蘋果最大的收入來源。不僅如此,一季度 iPhone 的平均售價也達到了 988 美元,同比增長了 12%。
iPhone 平均售價走勢
CIRP 分析師指出,蘋果公司在一個通常不太理想的季度裏實現了平均售價的提升,這是非常不尋常的。蘋果公司通過優化其產品組合和提供豐富的回收計劃,成功地吸引了更多用户購買高端手機。
相比較 iPhone 的增長,其它產品則是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蘋果一季度來自于 Mac 的營收為 71.68 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 104.35 億美元,未達分析師預期;來自于 iPad 的營收為 66.70 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 76.46 億美元,未達分析師預期;來自于可穿戴設備、家居設備和配件的營收為 87.57 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為 88.06 億美元,超出分析師預期。
從跌幅來看,一季度 Mac 收入跌幅高達 31.1%,為各產品線中跌幅最高。此前,IDC 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下降了近 30%,Mac 的出貨量為 410 萬台,而 2022 年同期為 690 萬台。
對于 Mac 業務的下滑,庫克解釋稱," 一個是總體宏觀經濟形勢不振,另一個則是與上年同期搭載 M1 芯片的 MacBook Pro 業績對比很困難。
印度市場 " 拯救 " 蘋果,持續下跌的大中華區仍超預期
過往,作為蘋果财報中亮點之一的大中華區,在今年一季度依舊未能回暖,178.12 億美元的收入,與去年同期的 183.43 億美元相比下滑 3%。不過,這一數字仍超過分析師 171.6 億美元的預期。
對于中國市場,庫克仍持積極的态度,他透露,在新買家方面,中國有很多非常好的指标。在中國售出的 Apple Watch 中,有四分之三是首次購買者。如果你去調查中國最暢銷的智能手機,在前 5 名中,有 4 款可能就是 iPhone"。
Counterpoint 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在市場下滑的環境下,蘋果公司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中占據最大市場份額,銷量仍年同比增長 6%,市場份額達至 19.9%,成為自 2014 年以來市場份額最高的第一季度,同時也成為自 2015 年以來銷量最高的第一季度。
蘋果 Q1 各地區收入,钛媒體 App 制圖
按地區劃分,營收占比最高的美洲部門,收入為 377.84 億美元,去年同期為 408.82 億美元;日本部門營收為 71.76 億美元,去年同期為 77.24 億美元。僅歐洲部分和亞太其他地區的收入實現了同比正增長。其中,歐洲部門營收為 239.45 億美元,去年同期為 232.87 億美元;亞太其他地區營收為 81.19 億美元,增長最快,去年同期為 70.42 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庫克此次特地提到了印度市場,稱 " 超出華爾街預期的财報主要歸功于印度客户的換機需求,iPhone 銷售創紀錄也與印度等新興市場的推動關 "。
在中國等手機市場增長紅利退去的當下,印度等市場成為蘋果公司看中的下一個增量市場。近段時間,庫克本人在公開場合的多個言論以及蘋果公司的動作,都在表明對印度市場的高期待。
Counterpoint 發布的數據顯示,雖然 2022 年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減少 9%,但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在 2022 年的收入與 2021 年相當,這有賴于高端產品出貨量的增長。
Counterpoint 的分析師 Shilpi Jain 表示,印度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在 2022 年持續上升,達到有史以來最高的 11%,這種矛盾的趨勢意味着印度智能手機市場正在從數量驅動轉向價值驅動。
四月份,蘋果在印度開設了兩家零售門店,庫克還出席了開業儀式。不僅如此,從去年開始,蘋果還開始在印度當地組裝 iPhone,進一步提升對印度市場的關注和投入,多個過鏈企業也紛紛在印度投資建廠。
有消息稱,富士康計劃在印度投資 7 億美元,建造一家新工廠以提高 iPhone 的產能。一位富士康員工告訴钛媒體 App,富士康在印度建造工廠的速度和場景就像 2010 年富士康落地鄭州時一樣。
Counterpoint 報告稱,2020 年,印度產 iPhone 僅占其全球產量的 1.3%,2022 年上升至 4%,預計今年将升至 7%。摩根大通預計,到 2025 年,蘋果将在印度生產四分之一的 iPhone。
對于印度市場,毫無疑問,庫克有着很高期待," 我們在印度市場實現了創紀錄的季度新高,實現了同比兩位數的增長,對于公司而言這是一個表現非常強勁的市場。我在印度看到的是很多人進入中產階級,我希望我們能説服他們中的一些人購買 iPhone。"
不過,對于 iPhone 在印度當地的制造生產,庫克的期待似乎還要等待更長時間,無論是良品率還是生產效率上,印度制造都要和中國有着不小的差距。
宣布回購 900 億美元股票,對 AI 持審慎态度
今年以來,ChatGPT 的火爆,讓 AI 再次走到前台,更是給了很多公司 " 重生 " 的機會,多家上市公司股票翻倍,創業公司也有了新的故事可講。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業界都在期待蘋果對于 AI 的态度以及與產品之間的融合。
對此,庫克在電話會議中表示,這一技術的發展潛力顯然是非常有趣的,但某些技術的加入和使用應當采取非常審慎的方式。
他透露,蘋果生态系統在整合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方面取得了極大的進展,包括在故障檢測、宕機檢測、心電圖等方面,這些功能不但好用,而且有時能夠救人命。"我們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領網域是非常廣泛的,也将持續審慎穩妥地推進該技術與公司產品的結合"。
當前,AI 技術的發展,加上市場環境的影響,很多科技公司此前都開啓了新一輪的大裁員。在上一季度财報發布後,庫克也毫不避諱的承認蘋果正在裁員,并放慢招聘速度。三個月後的今天,庫克改變了説辭,稱目前不考慮采用大規模裁員這一最後的底牌手段。
在交出一季度答卷後,蘋果董事會還批準了 900 億美元的進一步股票回購,并将季度股息調高 4%,将向公司的普通股股東派發每股 0.24 美元的現金股息,高于市場預期的 23 美分。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十年,蘋果用于股票回購的金額超過 5720 億美元,大型的回購計劃也表明了蘋果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此外,庫克還表示,供應鏈問題已經消失了,過去的一個季度沒有遇到任何產品的任何材料短缺。仍會在各個地方進行投資和制造,尋找供應鏈優化的方法。在财報發布後,蘋果股價在盤後上漲了 2.49%。
從 iPhone 的表現來看,蘋果的财報是不錯的,但整體而言仍不是特别出彩,尤其是 Mac 業務的大幅下滑。雖然交出了一份超出預期的财報,但多名投資者認為,60 分的及格線,蘋果考了 50 分,但市場預期只有 40 分。超預期并不是蘋果多優秀,只是預期并不高。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 / 杜志強,編輯 / 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