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李書福糾錯,極氪負“重”前行,歡迎閲讀。
雙子星合并
一直因為品牌過于分散的吉利,終于進行品牌聚焦了。
前段時間,吉利汽車發布公告,吉利控股與沃爾沃汽車将向極氪汽車出售持有的領克汽車股份,交易完成後極氪将持有領克 51% 的股份。
具體交易層面,沃爾沃汽車将其持有的領克汽車 30% 的股份轉讓給極氪,交易對價為人民币 54 億元。吉利控股将持有的領克 20% 股權轉讓給極氪,代價為人民币 36 億元。另外,極氪通過向領克增資的方式再獲得 1% 的股份,代價為人民币 3.67 億元。
上述交易完成後,極氪将以 93.67 億元的代價獲得領克 51% 的股份,領克其餘 49% 的股份繼續由吉利汽車旗下全資子公司持有。與此同時,吉利汽車對極氪的持股比例将增至 62.8%,較之前提升 11.3 個百分點。至此,領克則從吉利汽車的子公司,變成吉利汽車下屬極氪汽車的子公司。由于沃爾沃将出售其所有領克股權,領克也将徹底失去其之前就已經備受争議的 " 合資 " 身份。
過去十年來,吉利采用了外部收購、内部孵化等方式形成了龐大的汽車品牌矩陣,旗下擁有吉利、領克、寶騰、睿藍、吉利幾何、吉利銀河、沃爾沃、極氪、極星、路特斯、LEVC 翼真、雷達等多品牌和系列,涉及換電、混動和純電等多個技術路線。2023 年,吉利汽車新車銷量達 168.65 萬輛,同比增長 18%,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 48.75 萬輛,同比增長超過 48%。
多品牌戰略讓吉利集團幾乎覆蓋了整個汽車細分市場,但同時也給公司帶來了各品牌在研發、渠道等領網域重復投資、供應鏈效率過低等問題。2023 年,吉利汽車毛利率僅為 15.28%,遠遠落後于比亞迪、長城汽車等友商,同時也落後于理想汽車、賽力斯等新勢力車企。
今年 9 月,吉利控股集團發布《台州宣言》,明确了将進一步明晰各品牌定位,減少利益衝突與重復投資,提升集團運營效率。10 月 9 日,吉利汽車集團 CEO 淦家閲宣布,銀河由新能源系列更新為品牌,吉利新能源将聚焦打造銀河品牌,并将幾何正式并入銀河品牌,成為吉利發布《台州宣言》的首個大動作。
針對這一突發其來的品牌整合,吉利控股集團在其官方公眾号中表示,此次戰略整合屬于落實《台州宣言》戰略框架的關鍵性舉措,有利于理順股權關系,減少關聯交易、消除同業競争,堅定不移推動内部資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
極氪的前身正是領克的電動汽車事業部,而極氪旗下第一款車極氪 001 也正是此前領克的概念車領克 ZERO。因此,反向收購領克的極氪被外界戲稱為 " 兒子上位 ",同時也反映出後者在吉利集團内部的地位要遠高于前者。
據極氪 CEO 安聰慧測算,領克和極氪現在各自研發投入超過 100 億元,未來每年則可節約 20 億 -40 億元,研發投入預計可以實現 10%-20% 的成本降低。另外,雙品牌整合後還可實現 5%-8% 的供應鏈成本降低,以及 3%-5% 的工廠利用率提升。
除了重復投入之外,品牌互博乃至惡性競争更是促使吉利集團進行品牌整合的一個關鍵因素。比如,按照吉利最初的規劃,領克品牌主打燃油車和混動車,極氪則專注純電領網域。但進入到 2024 年以來,主打混動的領克已經推出了純電車型 Z10,純電品牌極氪也在積極探索增程路線。
避免品牌内耗、提升研發和渠道效率,極氪和領克合并後的好處似乎是肉眼可見。然而,就在上述并購方案公布後的次日,極氪美股股價卻大跌将近 24 個點,總市值一日之内蒸發超過百億人民币。那麼,面對這一貌似雙赢的合并方案,為什麼遭到了極氪的中小股東們的 " 用腳投票 "?
負重前行
長期以來,吉利汽車堅持多品牌、多渠道發展模式,造成旗下多個品牌山頭林立,研發、渠道資源内耗嚴重。但與此同時,在集團的内部賽馬機制之下,吉利各個子品牌也經歷了真正的市場考驗,尤其是極氪和領克兩大品牌取得了較為可觀的成績。
極氪成立于 2021 年,前身為領克汽車的電動汽車事業群。2021 年 9 月,極氪品牌正式獨立運營,主打純電技術路線。2022 年 -2023 年,極氪新車交付量分别為 7.2 萬輛、14.29 萬輛。2024 年 5 月,極氪汽車成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創造了新能源汽車品牌從發布到 IPO 的最快紀錄(37 個月)。
一直以來,李書福對吉利的高端化轉型有着很深的執念,而極氪就成為集團品牌向上的關鍵一環。在吉利集團的大力支持下,極氪采取了快速迭代的產品策略,旗下極氪 001、極氪 7X、極氪 009 等多款產品均在各個細分市場表現搶眼。其中,極氪 001 成為中國品牌中首個實現單車月交付破萬的純電豪華車型,極氪 7X 成為極氪第二款實現單月交付破萬的标杆產品,上市發布 50 天交付量突破 2 萬輛。
财務數據方面,2021 年 -2023 年,極氪實現營業收入分别為 65 億元、319 億元、517 億元,淨虧損分别為 45.14 億元、76.55 億元及 82.64 億元,近三年累計虧損高達 204.33 億元,平均每年虧損 68 億元。
不難看出,随着新車交付量的不斷增長,極氪營收端保持了較高的增長,但始終處于巨額虧損狀态。這其中,研發費用支出的大幅增長是一個重要因素。數據顯示,2021 年 -2023 年,極氪研發費用分别為 31.60 億、54.46 億、83.69 億元,同比增長均超過 50%。3 年間,極氪研發人員由 2582 人大幅增加至 7427 人,占員工總數的 44.6%。
就在宣布控股領克的同一日,極氪公布了公司第三季度财報。今年第三季度,極氪實現營收 183.58 億元,同比增長 30.7%,環比下跌 8.4%;淨虧損為 11.39 億元,較上年同期(淨虧損 14.56 億元)同比收窄 21.7%。2024 年前三季度,極氪累計淨虧損仍高達 49.70 億元。銷量方面,2024 年前 10 個月,極氪品牌累計銷量達 16.8 萬輛,同比增長 82%。
領克品牌誕生于 2016 年,屬于吉利汽車與沃爾沃合資品牌,主力產品覆蓋 10-25 萬元價格帶的混動和燃油車。根據吉利汽車半年報,2024 年上半年,領克品牌實現營收 213 億元,同比增長 70%,淨虧損為 2.5 億元。2024 年前 10 個月,領克品牌累計銷量達 22.67 萬輛,同比增長 38%。
不難看出,作為吉利内部孵化的乘用車雙子星,極氪與領克新車銷售均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但由于國内新車價格戰的不斷加劇,兩大品牌均處于虧損狀态。因此,深陷虧損之中的極氪耗費近百億去收購另一個虧損品牌,勢必在财務層面進一步加劇利潤端的惡化。
截止 2024 年的三季度末,極氪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到 56.4 億元,加上限制性現金約為 83 億元。由于收購沃爾沃所持領克 20% 的股份需要現金支付(54 億元),極氪未來還需要向吉利控股借款來完成這一交易,這必将進一步加深其債務負擔。
此外,極氪現階段業務不涉及到整車的生產制造,而是委托給吉利控股下的寧波極氪工廠等三個工廠。在這一安排下,極氪只需要向吉利控股支付原材料費用以及加工費,可以節省下本該用于投資廠房、整車生產線所需的巨額資金。
截至目前,領克在中國現階段有三個生產基地,分别是河北張家口工廠、四川成都工廠和浙江餘姚工廠,分别生產領克 02 和 03、領克 01 和 XC40 以及領克 01 等車型。因此,本次收購之後,極氪也就擁有了領克的三個制造工廠,其原先的輕資產模式将轉向正常的 OEM 重資產生產模式。如此以來,負 " 重 " 前行的極氪扭虧之路恐怕會更加漫長。
整合不易
前文已經提及,促使極氪與領克合并的一個關鍵因素在于雙方即将出現的品牌互博乃至惡性競争。就在今年 9 月,主打混動的領克正式進軍純電領網域,推出首款純電汽車 Z10,售價 19.68 萬 -28.88 萬區間。但由于其在外觀和工藝方面與極氪 001、007 極為相似,Z10 的發布再次讓市場產生了 " 兄弟阋牆 " 的疑問。
資料顯示,領克 Z10、極氪 001、007 均基于吉利浩瀚架構打造。三電系統方面,Z10 所搭載的金磚電池與老款極氪 007 一致、後驅電機與老款極氪 001 一致。對比看,新款極氪 001 單電機版本車型從原來最大功率 200 千瓦增加至 310 千瓦,四驅版本綜合功率從原來的 400 千瓦提升至 580 千瓦。
由于在技術和產品力上缺少足夠的誠意和亮點,Z10 上市後兩個月總交付量不足 5000 輛。對比看,比領克 Z10 售價更高、尺寸更小的極氪 007,上市兩個月的交付成績超過 1 萬輛。領克 Z10 所遭遇的銷量滑鐵盧,或許是促使吉利高層下定決心去進行品牌整合的一個重要原因。
按照極氪 CEO 安聰慧的説法,極氪與領克合并後将保持雙品牌戰略,市場上相對獨立。在產品層面,極氪定位豪華科技品牌,主流豪華市場,聚焦中大型車型;領克覆蓋中高端市場,主打中小型。在動力選擇上,領克小型車聚焦純電,中型車則是混合動力,極氪中型車聚焦純電,大型車則是混動。
不難看出,極氪與領克品牌定位在合并前與合并後并沒有太大變化。其中,領克進軍純電、極氪發力混動仍是大的趨勢,僅僅從車型方面做了區分,但這也僅僅是内部一廂情願的一種區分。而如果雙方繼續秉承極氪純電、領克混動的道路,僅僅是股權的調整意義并不大。
或許,在極氪與領克雙品牌過渡一段時間後,取消領克品牌才是更好的選擇。畢竟,從銷量還是品牌知名度來看,極氪在高端市場的影響力還遠不如蔚來,完全沒有保留雙品牌的必要。
一面是持續多年的虧損,一面是逐漸變重的資產,一面是并不容易的整合,吉利 " 雙子星 " 的未來之路并不好走。除了重復投資、供應鏈效率等方面可以得到部分改善外,極氪所面臨的品牌互博、售價交叉、内部競争等問題很難從根本改變,這也是其股價大幅殺跌的一個深層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