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為什麼説ID.3好戲在後頭?,歡迎閲讀。
汽勢 Auto-First| 張馳
宋 · 陳元靓《事林廣記》卷九: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指路途遙遠才知道馬的耐力大小;時間長久才能看出人心的善惡。比喻判斷事物要經過長期觀察。
老理兒講得好,但在快餐、跟風式的消費時代,能夠堅守對的長期主義還是需要一些勇氣的。比如無比内卷的汽車行業,在配置競賽中,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最終是廠商成本 hold 不住,消費者埋單一堆一年也用不到一次的 " 擺設 "。還好一些消費者已經開始覺醒,就像當前重口味的年輕人正在尋求健康的小清新一樣,汽車消費價值回歸正在成為一種新潮流。
開多年底盤不散的電動車
上汽大眾 ID.3 就是這樣一款 " 小清新 "。
關鍵部位和飛機起落架媲美的高強度車身、空腔注蠟、無縫焊接、鋁合金減震材料等等,在人們平常注意不到、長久使用才能感覺到的性能及品質的地方,上汽大眾毫不含糊,以匠人心态,相信時間的力量。
一位購買競品車型兩年的陳先生,偶然機會試駕同期的 ID.3 後,開始 " 現身説法 " 向朋友推薦 ID.3,他認為德系車底盤兩年後 " 不散 ",在新車時對比感受不強烈,但越用越能感覺到差距的存在。
這位車主一語道破了上汽大眾的造車底藴和 ID.3 的優勢所在,很顯然 ID.3 的造車理念和很多電動車是不一樣的。
近日,汽勢 Auto-First 和 ID.3 進行了兩天的親密接觸,在北京廣渠路、京通快速路、青年路等城市道路進行了深度試駕,其中包括城市快速路、擁堵路段、部分坑窪路面等,幾乎囊括了 ID.3 用户能夠遇到的 90% 路況。
短暫的接觸,讓人印象深刻。整體感覺高級、舒适 " 很大眾 "。
視野好、油車感覺、加速性足夠、B 檔動能回收适度但需适應、減震功課足舒适性強、轉彎半徑小,是幾組駕控關鍵詞。
説它很 " 大眾 ",但很顯然它不是偏硬的 " 小剛炮 ",無論是底盤表現還是動力輸出都更偏重舒适型。較短的前後懸和較小的轉彎半徑,靈巧、低趴加上運動模式的快速動力響應,又讓其秒變可以玩耍起來的跑山神器,它有别于大眾汽車傳統的硬朗,但在不失舒适性的同時,又具備獨特的駕控樂趣。
這就是 ID.3,一款有思想和獨到駕控表現的精致、舒适電動車。
對于需要一輛電動車,讓自己的出行成本更低;動力系統更安靜且響應更好、同時更環保;外型更精致;更願意擁抱大時代、新潮流;而不需要這輛車有太多花裏胡哨的功能,ID.3 完美契合了這部分人的需求。
智能化恰到好處
ID.3 駕控表現決定了選擇它的人群,不會玩 " 大撒把 ",輔助駕駛夠用即可。目前汽車消費人群已經出現兩極分化,和那些追求極致智能駕駛的人群不同,極致的務實派更願意擁有日常高頻使用、對于緩解駕駛疲勞有幫助的輔助駕駛功能,其它太過冒險的功能他們不願意過早嘗試,更不願意擔當一些廠商的免費 " 小白鼠 "。
在京通快速路輔路一段擁堵的路段,ID.3 Travel Assist 全速網域駕駛輔助系統絲滑啓動,自适應巡航系統(ACC)和車道保持系統(Lane Assist)兩項成熟的駕駛輔助功能保障車輛在單一車道實現自動加減速、跟車,整體表現不激進,俨然一位老司機。對于上班族,當疲勞時,偶爾讓輔助駕駛上線幫助一下自己,是很惬意的選擇。
搭載 L2 級自動駕駛的 ID.3 已經能滿足大部分人的嘗鮮和日常使用,此外 Front Assist 前部安全系統帶有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對于出現前方車輛突然減速、變道,或偶遇騎行者和行人突然進入車道,如果駕駛員沒能及時做出反應,ID.3 會觸發主動安全功能。可以説 ID.3 本就克制的自動駕駛,還做了必要的安全冗餘,這背後是上汽大眾的安全價值觀使然,選擇 ID.3 的消費者無疑是這一價值觀的擁趸。
看不到的品質安全
陳先生所提的 " 日久見人心 " 式車輛駕駛感受,背後彰顯的是上汽大眾中造車底藴。這些當然不是短時間接觸能夠感受到的,ID.3 的積累大多不是顯性的,比如關鍵部位采用 1200 兆帕的超高強度熱成型鋼,強度已經和飛機起落架強度相當,但這還不是天花板,為防止碰撞對乘員艙的侵入和對高壓電池提供額外保護,座椅下方的橫梁強度已超過 1900 兆帕。在安全保護方面上汽大眾無上限。
如果碰撞來自側面,除強化的車身結構外,位于車身下側門檻内的特殊鋁制型材,還能夠為電池包提供側碰緩衝,盡量避免碰撞造成的電池形變,從而引發其他安全隐患。
基于純電 MEB 平台打造的 ID.3,在電池安全、整車驗證、制造工藝等方面展現大廠實力。360 ° 電池包裝甲采用 120 道飛行激光焊接加持鋁底護板,牢固可靠。338 項品牌标準電池安全驗證遠超國标,充分保障電池安全。整車道路耐久試驗超過百萬公裏,車輛長壽質量過硬。所有這些是上汽大眾的造車真功夫,更是很難向外界道也的堅守,懂它的人不需要解釋,不懂的只能用時間去彌補。
汽勢觀:ID.3 路遙知馬力
ID.3 已處于 15 萬元左右水大魚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汽車消費沒有完全無障礙切換至新賽道前,其吸引的一定是經過層層篩選的 " 精致人群 ",随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高,消費價值的回歸,ID.3 的市場表現也将水漲船高。特别是大眾本土化的提速以及 ID. 產品日久見人心式的好評增加,ID.3 的好戲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