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隊伍不好帶了,“遙遙領先”的問界遇冷,華為再撐100萬的江淮MPV?,歡迎閲讀。
" 網上傳聞與事實不符,并未與重慶國資委洽談車 BU 相關事宜。"
針對有意推動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車 BU 板塊)獨立運營的傳言,華為作出以上官方回應。據報道,華為車 BU 形式類似于榮耀單飛,正與重慶國資委密切接洽。
虧損嚴重,華為車 BU 面臨嚴重挑戰
俗話説,無風不起浪,華為的汽車板塊正經歷波折。根據公開信息,2022 年華為車 BU 業務收入為 21 億元,今年上半年為 10 億元,按照現在的發展态勢,今年該板塊營收可能會低于去年,不進則退。
這是華為無法忍受的。更可怕的是,與 2022 年 103 億元的投入相比,該年車 BU 業務淨虧 82 億元,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餘承東也承認,車 BU 是華為業務中唯一拖後腿、虧錢的項目。
在車 BU 板塊,華為累計投入已達 30 億美元,研發團隊達 7000 人規模,已上市 30 多款智能汽車零部件。截至 2022 年底,發貨近 200 萬套部件,包括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電動、智能車雲、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網關、激光雷達、算力平台、AR HUD、T-Box 等產品與解決方案。
當然,汽車行業需要長期投資,很難立竿見影,但處于陣痛中的華為不能容忍車 BU 單元的長期虧損,關鍵還看不到希望。
與此同時,被認為是困難户的華為手機業務板塊有了新突破,今年第二季度市場份額暴漲 76.1%,重新回歸高端市場 Top2,整體銷量極為接近前五名。
在手機業務板塊的幫助下,華為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 3109 億元人民币,淨利潤為 466.35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209.25%,淨利潤率大幅增長了 10 個百分點。
" 遙遙領先 " 的問界不好帶了
華為車 BU 有三大模式:一是标準化零部件模式;二是 HI 模式 ( Huawei Inside ) ;三是華為智選模式。其中,較拿得出手的 AITO 問界是華為智選車生态品牌。
曾在去年時月銷過萬,問界一度與蔚來、理想并駕齊驅。
問界也是華為聯合賽力斯推出的新品牌,并先後打造了 M5、M7 和 M9 三款車型,其中前兩款已經上市交付。據官方公布數據,2022 年 AITO 問界累計交付數量超過 7.5 萬,月銷曾超過 1 萬輛,在增程式電動車領網域,一度成為與理想并列的 " 增程雙雄 ",餘承東也信心爆棚:" 華為問界的質量遙遙領先,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華為問界都遙遙領先。"
現在,理想登上月銷 3 萬 + 的造車新勢力之冠,蔚來月銷也來到了 2 萬,問界幾乎保不住造車新勢力前 10 名,也就是説,華為的 " 光環 " 帶不動問界了。
在 M7 上市後不久,問界的銷量掉頭直下,也極少公布月度交付量數據,已知 5 月交付了 5629 輛,環比增長 22.7%,6、7 月也大致維持在這個水平,将于第四季度問界發布的 M9 被寄以了 " 全村的希望 "。
問界 M5 的售價在 24.98 萬— 33.18 萬元之間,M7 的售價在 28.98 萬 -37.98 萬元,總體處于 30 萬級别,在新能源車體系裏屬于中高端系列。
華為江淮要出百萬級别 MPV?
在問界出師不利之後,華為又把目光瞄準了江淮、奇瑞、北汽藍谷等本土車企。
其中,華為與江淮汽車将推出百萬元級别 MPV 的消息最引人矚目。
早在今年年初,中建六局聯合體得標安徽肥西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 EPC 項目,得標額約 15.44 億元。項目總投資 26 億元,項目工期為一年,上述工廠建成後,将用于華為與江汽集團在合肥共同開發新一代高端智能電動汽車。
8 月初,華為被曝正與江淮汽車合作開發售價約 100 萬元 MPV 車型,預計 2024 年二季度量產,銷量目标為上市首年交付 5 萬輛。
這意味着,華為智選車業務在新品牌定位上,大概率還将延續之前的高端路線。
餘承東曾明确表示," 賣十萬二十萬輛車不重要,我們的夢想當然希望馬路上跑的所有的車裏面都有華為的技術,做低端車可以賣的量很多,但沒有意義,沒有利潤。" 按照華為的規劃,車 BU 要在 2025 年實現盈利。
華為、江淮對此都沒有作出過多回應。" 我也是從報道中第一次看到。" 江淮汽車有關負責人對 DearAuto 稱。
但消息一出,江淮汽車的股價迎來一輪大漲,最高摸到報收 15.99 元 / 股,創下近 5 個月以來歷史高點。
江淮汽車證券部工作人員稱," 我們公司與華為一直有保持戰略合作關系,相關信息以發布的公告為準。"
華為應該比較清楚,計劃推出的旗艦車型問界 M9 的預售價為 50-60 萬元。
100 萬的 MPV 是什麼概念?以今年 7 月銷量排名前 6 的 MPV 來看,有 5 款是中高端車型,其中,售價最高的是騰勢 D9,均價在 40 萬元左右,離 100 萬元還差了輛問界 M9。
百萬級别的 MPV 還真只有雷克薩斯 LM 一款,此前高高在上的豐田埃爾法、威爾法也到不了百萬級别,并且三者都是進口車,面對特殊的消費群體,對普通用户沒有什麼參考意義,試問 LM 一年在中國有多少銷量?需求微乎其微。
事實上,在中國品牌裏頭不僅沒有能上量的百萬級别 MPV,轎車、SUV 也沒有。
縱觀市場,除了理想 L9 以外,40 萬元以上的新能源車沒有一款能打,不管是帶華為、騰勢還是百度光環的。
江淮想復興瑞風,主打 20 萬元級别新能源 MPV
100 萬元級别的 MPV 對江淮更是一場挑戰,因為江淮汽車的產品線長期集中在 8-20 萬元之間,江淮汽車相關負責人有很清醒的認識," 不好多評價,但内部确實沒聽説過這款 MPV。"
湊巧的是,江淮汽車在上海車展展出的 RF-M 概念車,長寬高分别為 5200 × 1980 × 1830mm,軸距 3100mm,在車身大小上與 D9 不相上下,并且該車全車所設定的三排座椅均可支持滑動,具備多元化的場景座椅模式,為一款高端 MPV。
" 騰勢 D9 占據了 40 萬元 MPV 市場,豐田賽那、傳祺則主導 30 萬元市場,瑞風希望能在 20 萬元級别的新能源 MPV 擁有一席之地。" 在 4 月 12 日江淮汽車集團(簡稱江汽集團)新标揭幕暨全新品牌戰略發布會後,江淮汽車相關負責人對 DearAuto 稱。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瑞風帶起了江淮整個乘用車板塊,江淮人都有深深的 " 瑞風 " 情結。
用新能源動力復興瑞風品牌成為江淮的選擇,20 年來,江淮瑞風深度參與了中國 MPV 市場發展的各個階段,并憑借 " 空間成就自由 " 核心理念成為 150 萬用户價值之選。
據透露,新的瑞風 MPV 就是這種 20 萬元的新能源 MPV,并且主打 PHEV 版本,這是一塊藍海市場,相對而言,體型龐大的 MPV 更适合用插電混動。
此外,中國還沒那麼富裕,20 萬以下新車銷量占比超過 7 成,人均收入不到 4 萬元。
(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 DearAuto 立場。 )
———— END ————
法
律
顧
問
廣東格林律師事務所李國勇律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