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每年暑假結束前我都會做這件小事,保證娃新學期狀态滿滿!,歡迎閲讀。
大家好,我是千媽。
昨天看個朋友圈把我笑不活了~
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一撥同學秉承着 " 不到最後一天絕不動筆 " 的堅定信念,堅信 " 一個晚上一支筆,一個奇迹送給你 "~
其實這還算好了,至少曉得臨陣衝一把。
有些同學是眼看開學了,還堅定抓住 " 度假态 " 不放手,每天睡到自然醒,學習已然不想碰。
作為一個帶娃九年的老司機,我想説:
這個狀态,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因為娃切換慢,我們大人可能三五天甚至更短時間,就能克服 " 假期綜合症 ",娃會持續較長時間,一旦帶入日常态,那就是小半期的 " 雞犬不寧 "。
前幾天跟朋友聊天時我還在説:
講真,小學階段的娃能力方面你説差别有多大,其實不大。
每個娃心裏想要的東西,差别大不大?也不大。
哪個娃不希望新學期各科學習遊刃有餘,老師喜歡同學佩服爸媽也開心?
真正的區别,是從能力出發走向想要的東西,這中間是有距離的,這段距離需要人付出心力才能做到。
而很多孩子根本付不出自己的心力。
為啥?你想啊,一個人從當下出發去追尋自己想要的東西時,首先第一件事要幹什麼,要把心裏面那股氣給提起來。
但就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很多娃都做不到。
怎樣才能讓娃提起精神,用昂揚的 " 上進心态 " 迎接即将到來的新學期呢?
不少教育博主會建議你陪娃做計劃,搞時間管理~
有用嗎?
實話實説,對那些本身就上進,想變得更好的娃來説,是管用的。但對那些連基本 " 上進心态 " 都沒有的娃來説,這些細節的東西幾乎無效!
而後者,才是絕大多數娃。
對這 " 絕大多數娃 " 家長來説,率先要做的不是復雜細節,而是一件切實的小事:
創設 " 場 ",利用 " 場 "。
" 場 " 是個心理學術語,你可以理解為環境。
每一種環境都會形成一個獨特的 " 情緒場 ",在場中的人會具有 " 某種傾向性 "。
想讓娃打起精神來,你就要創設一個小環境去影響他。
假期即将結束,如何創設一個 " 上進的場 ",讓娃以昂揚的姿态迎接新學期,我有 2 個過來人的切身體會分享給你~
#1
物理隔離的重要性
有多少寶媽是最近還想趁假期沒結束,趕緊帶娃再玩玩滴?
如果你有這個想法,我建議你一定打住。
要想娃開學有個好狀态,大假結束前一周,就不要再抓住歡樂的尾巴不放手,而是要有意識地開啓 " 物理隔離 "。
隔離啥?隔離那些高刺激度的事物,比如純娛樂性的卡通片、電子遊戲、和朋友聚餐玩耍短途旅行。
▲ 圖源:網絡
為啥要做 " 物理隔離 "?要掰清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到多巴胺。
大家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感受,長時間玩遊戲刷視頻後,會產生一種空虛感。
根本原因就在于,玩遊戲刷視頻這些高刺激事物會讓你分泌大量多巴胺。多巴胺長時間處于高水平,突然回落到低水平,落差越高,不适感就會越重。
這種不适感就是,覺得什麼事都很 " 無聊 ",沒動力。
娃也一樣,假期一直維持高多巴胺水平,開學突然回落,整個人很容易陷入到失神空虛态。
很多家長搞不懂,為啥自家娃開學一兩周都不在狀态,做啥啥不得勁,其實科學角度看,就是多巴胺在作祟~
所以,建議大家在娃準備進入學習态時,刻意隔離高刺激度事物,多安排些低刺激度的事情。
比如,近期就不要看嗨翻天的動畫了,多看看清心寡欲漲知識的紀錄片;
又比如,适當增加閲讀和運動時間,減少聚餐遊玩時間等。
尤其是運動,強烈建議大家列入日程規劃!
科學研究表明,運動能有效增加多巴胺受體的活性,也就是我們對多巴胺的感知會更加敏鋭。
運動後的人,更容易從低刺激度活動中獲得愉悦感,也更容易集中精力專注~【這也是我經常叨的,娃放學最好運動會再搞學習效率會比較高的原因】
而且,運動時分泌的内啡肽能讓人大腦產生欣喜和暢快的感覺,這種感覺也會轉化為昂揚上進的心态!
話説最近作息調整後,每天早起我會陪千尋在家附近的綠道跑跑步,不只是她,連我的精神狀态都有很大改善~
基本上,做到 " 物理隔離 " 高刺激度事物,我們對 " 場 " 的創設就算完成了一大半。
因為人的感覺很有意思,它不是由多巴胺的絕對值來決定,而是由相對值來決定。
舉個例,本來你不想讀書,但身邊既沒遊戲玩也沒手機刷,做任何事情多巴胺分泌水平都很低,你就會覺得讀讀書也不錯,因為 " 現有選擇裏,讀書分泌的多巴胺最多~"。
同理,當你把高刺激度事物 " 隔離 " 在外,娃自然就處在了一個對學習有傾向性的 " 場 " 裏。
但這個狀态跟期待中的 " 上進 " 顯然還有距離。
這時候,我們就要做第二件事:
打造 " 情緒感染源 "。
#2
情緒是被感染出來的
人們常常有個誤解,看到很上進很自律的人就覺得對方是天然的 YYDS。
實際上,除了少數内心目标明确的牛人外,大部分普通人的 " 上進心 " 都是被環境賦予的。
周圍人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 " 環境的标準 ",正是這個标準激發了我們種種情緒。
孩子更是如此,三觀尚不完善,人生坐标還沒建立," 上進 or 不上進 " 的傾向性很大程度是受環境影響。
這就是説,家長完全可以有意識地打造 " 情緒感染源 ",去影響孩子,感染孩子,激發出他的内在力量。
注意啊,是感染,不是説教。
一些老派家長喜歡在開學前搞家庭會議,搞家庭會議沒有錯,但會上就跟領導耳提面命一樣,給娃提一堆要求,這麼做往往适得其反。
我們要學會順應人性,而不是對抗人性。
上進不是靠痛苦和對抗逼出來的,是靠希望和順應燃起來的。
比如,你自己就可以是個 " 情緒感染源 "。
每年暑假結束,正好也是新學期的開啓,我都會跟千尋聊聊我的計劃和想法。
下半年我説我希望自己在工作上有一些内在成長,為了達成這個目标,我會多讀些專業書籍,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我還希望有更多元的嘗試,去年學了滑雪,今年想突破自我陪她一起玩滑板,因為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豐富的探索才能成就一個更加立體的我。
......
大家千萬不要覺得,大人的工作、想法娃聽不懂。
恰恰你這麼做,娃才會感受到媽媽是個真實的人," 她願意真誠地與我分享感受 ",只有在這個平等人格的基礎上,你積極上進的态度才會影響到娃。
而且,你也不要覺得自己巴啦啦説完了,娃好像沒啥特别的反應。
變化是在心裏面醖釀的~
我觀察過,千尋每次聽我講完自己的想法,她其實都有被影響,往往是我們聊後不久,她也會開始冒出些新學期的小想法。
比如,今年她就主動跟我講,覺得自己體能不咋地導致很多運動提升太慢,還是想把體能課報起,我也蠻贊同。
當然,如果你覺得靠自己來感染娃有點挑戰,也可以 " 借助外力 "。
優秀的人物傳記和勵志電影都是不錯的選擇。
之前冬奧會開幕,很多寶媽都陪娃看了吧!代表 " 更好、更強 " 體育精神的健兒們,就是現成的 " 情緒感染源 "~
因為千尋和我都比較喜歡花滑,我就在 B 站找了花滑世界冠軍特魯索娃的視頻給她看。
這個視頻我覺得很好的地方是,它不像電視直播表現都是運動員的場上風采、閃光時刻,而是用穿插的鏡頭展示了特魯索娃從小到大付出的巨大努力!
視頻的 BGM 也很棒,歌名叫《Rise》,是 16 年裏約奧運會宣傳曲。
千尋現在都會哼了,很燃的一首歌,歌詞值得摘抄,十星推薦~
還有之前超火的滑雪少女谷愛凌的成長紀錄片,也是特别适合媽媽陪娃開學前一起看,彼此都能得到很多啓發和激勵!
兩個視頻千媽都已幫大家備好,獲取方式見文末 ~
EASTWEST
通過有意識地 " 物理隔離 " 以及對 " 情緒感染源 " 的打造,我們就完成了 " 場 " 的創設。它做起來并不復雜也不難,只是一件小事,卻能為大多數普通孩子帶來切實有效的改變!
其實帶孩子這件事,越到後面你會發現,越接近馬斯克的 " 第一性原理 ":回歸本質,而教育的本質,就是那句説了千萬遍的話:以人為本。
用科學的,符合人性的方式去做小的改進,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太多的東西,對而無用。
2023,我們一起搞點對而有用的!
視頻獲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