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公募開啓自購潮!“基金底”已現,市場底還遠麼?,歡迎閲讀。
投基 Z 世代,Z 哥最實在。
上周末,證監會公布了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其中着重提出,吸引更多長期資金入市。
今天一早,華夏 5000 萬、嘉實 5000 萬、易方達 5000 萬、富國 5000 萬、中信 1 個億、國泰君安 2 個億……
整個上午,越來越多的公募基金、券商等機構大手一揮,集體 " 掏錢 " 買入旗下權益基金。一輪轟轟烈烈的基金自購潮正撲面而來。據不完全統計,合計規模目前已超 7.2 億元。
不久前的 7 月末,A 股市場政策底已經來臨,但市場依舊弱勢調整,備受關注的市場底暫時還不夠明确。
如今,基金自購潮再現,可以説繼政策底之後," 基金底 " 也來了。實際上,每當市場處于低估時,基金公司的自購行為總會不期而至,就今年來説,基金公司自購、基金經理自購都曾發生過。
那麼," 基金底 " 之後,距離真正的市場底還有多遠?
今天,Z 哥就為大家復盤歷史上基金公司的多次自購潮,以及自購潮之後的市場表現。
最近一次效果比較明顯的自購潮,發生在去年 10 月。當時滬指一度跌破 3000 點整數關,去年 10 月 11 日,管理層優化發布了一批指數,并引導長期資金配置。去年 10 月中下旬,有超過 20 家公募等機構開始自購旗下產品,金額至少幾千萬,多則上億元。這也是去年,基金公司等機構的第三次自購潮。
從效果來看,基金底出現之後,市場短期反彈明顯,滬指一度從 3000 點下方反彈到 3099 點,但随後再度陷入調整,直到 10 月底,滬指見底 2885 點之後,迎來一輪月線級别的反攻,上漲趨勢一直持續到今年 5 月,滬指運行到 3418 點才算結束。
當然,也有自購之後,效果不太好的情況。就去年而言,年初還出現過兩輪自購潮,第一次是 2022 年 1 月,當時除了基金公司外,還有多位明星經理自購。第二輪是去年 3 月,但兩輪自購,都沒有改變市場調整趨勢。此外受疫情影響,A 股市場的調整直到 4 月末才見底。
就去年而言,基金自購潮出現過三輪,前面兩輪 " 基金底 " 和市場底存在明顯的時間差,而第三輪自購潮效果較好,雖然大盤也出現了二次探底的走勢,但時間相差不大。總結下來,指數點位月底,自購潮之後市場見底的時間可能會越短。
再往之前歷史行情回顧,2010 年以來,還出現過 5 次比較典型的基金自購潮,基金公司在 2010 年 2~3 月,2011 年 4 月、2015 年 7~8 月,2018 年 12 月,還有 2020 年 2 月都出現過自購高峰期。既有成功案例,也有不太成功的。
2010 年 2 月 -3 月自購潮:
這次自購潮的背景是,2009 年,A 股市場經過 4 萬億刺激經濟利好政策之後,出現了一輪指數翻倍的牛市行情,但 2010 年 A 股開始明顯走弱,滬指跌破 3000 點整數關。
随後基金公司開始發起自購潮,但盡管指數階段性企穩,但 4 月份之後再次破位下行,滬指最低跌到 2300 多點,直到同年 7 月才見底。
2011 年 4 月自購潮:
2011 年初,滬指從 2600 點附近開始上漲,到 4 月份最高又回到 3000 點整數關,當時市場一片樂觀,都認為新一輪牛市即将開啓。不少基金公司也開始加入到自購的行列中,但這一次,雖然基金買在 3000 點,但卻買在了 " 高位 ",剛剛自購完成,市場再度陷入熊市,這一跌就一直持續到 2014 年下半年才重新迎來牛市。而從 2011 年 4 月到 2014 年的三年時間中,再也沒有出現過密集的基金自購潮。
2015 年 7 月 -8 月自購潮:
時間來到 2015 年,A 股市場去杠杆,行情從大牛市急轉直下。牛市中,滬指最高漲到 5178 點,到 2015 年 7 月快速下跌到 3700 多點。這一次,作為救市資金的一部分,基金公司在 7、8 月份,滬指跌到 3500 點 ~4000 點區間之後再次開始自購潮。
短期看,這一次自購潮,對市場起到了很明顯的穩定作用。不過從長期來看,并不能改變市場調整的大趨勢,A 股核心資產曾經在 2016 年至 2017 年間出現過結構性牛市行情,但真正的大行情,一直等到 2019 年才來。
2018 年自購潮:
2018 年末,基金公司迎來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自購潮案例。
這一年,滬指從年初 3500 點開始調整,年末 2440 點見底。這一次,基金公司一直等到年末才開始自購。" 基金底 " 出現之後,迅速迎來市場底,2019 年 A 股強勢反攻。2019 年至 2020 年,公募基金迎來重大發展浪潮,也是價值白馬股最為盛行的幾年。
再看 2020 年的自購潮:
這一次,基金公司的自購潮效果也很明顯。
2020 年初,新冠疫情暴發,春節之後滬指一天大跌近 8%,随後基金公司再次開啓批量自購,此次自購對于穩定市場信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時,滬指從 2600 多點快速上漲突破 3000 點,基金公司自購潮功不可沒。
最後總結:
第一,基金自購潮大概率出現在 3000 點整數關前,每當市場持續低迷,信心不足的時候,作為長期資金的代表,基金公司會進場自購,起到明顯的表率作用。
第二,當前市場,符合典型的 " 基金底 " 特征,相信短期來看,會給市場起到一定提振作用。
第三," 基金底 " 出現之後,市場底大概率也會随之出現,但往往具有一定的時間差,也不排除二次探底的可能。
第四,基金自購潮最終能否成功,取決于自購行為發生時,大盤所處的相對位置。如果大盤所處位置相對偏低,往往效果不好,比如 2011 年,2015 年,效果都不好。但是,如果處于相對低點,效果還是非常明顯,比如 2018 年,2020 年初,還有去年 10 月份的自購潮,都是很成功的案例。
此次基金自購潮,市場位置到底如何?雖然滬指還在 3100 點附近,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絕對低位,但看看創業板指數可以發現,已經處于近兩年時間的絕對低位了。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