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廣汽大逃亡!徹底告别合資時代, 押寶自主品牌展開自救,歡迎閲讀。
⬆️ 點擊上方藍字 "TMC 動力 " 關注我
近日,廣汽集團一紙公告激起千層浪,從 11 月 2 日起,其總部将從廣州 CBD 的廣汽中心搬至番禺汽車城!
廣汽集團的官方説法是要提升管理效率," 對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由戰略管控向經營管控轉型 ",對組織架構進行了大調整。
雖然僅僅是數百人規模的大遷徙,卻意味着廣汽集團發展重心的全面調整,傳祺和埃安兩大自主車企将成為發展的重中之重,廣豐和廣本兩大合資車企的地位将被削弱。
自此,廣汽集團将從合資和自主并重的 " 大廣汽 ",轉向以自主品牌為核心的 " 雙子星 " 小廣汽的新階段。
中國汽車市場全面進入以自主車企崛起和電動智能汽車彎道超車的新階段,曾經以合資為發展主力的汽車集團開始紛紛走下坡路。
大眾、豐田、通用和本田等頭部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的合資車企相繼被比亞迪、吉利和奇瑞等自主車企全面超越,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了 50%。
合資車企在燃油車市場形成的品牌和產品優勢幾乎消失殆盡,即便是超大規模的價格戰也無法與自主車企相抗衡。
上有奧迪、寶馬和奔馳等豪華車企市場下沉的壓力,下有自主車企在性價比和品質向上的推力,合資車企在 10 萬元至 20 萬元之間的主銷市場面臨着極為嚴峻的考驗。
大眾、豐田和通用等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的售價,已經達到了歷史最低價和全球範圍内的最低價,它們也想方設法推出了滿足用户需求的電動智能汽車,然而,這些努力似乎收效甚微。
作為中國汽車市場的主流車企之一,廣汽集團也面臨着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
2022 年,廣汽集團銷量達 243.38 萬輛,同比增長 13.5%,合資和自主同步增長,其中廣汽豐田 100.5 萬輛,廣汽本田 74.18 萬輛,廣汽傳祺 36.25 萬輛,廣汽埃安 27.11 萬輛。
2023 年,廣汽集團銷量達到歷史最高的 250.49 萬輛,然而,兩大合資車企銷量開始同比下跌,廣汽豐田 95 萬輛,廣汽本田 64.04 萬輛,而兩大自主車企逆勢大漲,廣汽傳祺 40.65 萬輛,廣汽埃安 48 萬輛。
2024 年,廣汽集團卻開始進入下行區間,1 月至 9 月合計銷量為 133.5 萬輛,同比大跌 25.59%,四大車企銷量全面下跌。
在 2030 年 " 萬億廣汽 " 戰略目标的面前,廣汽集團必須自救了!
作為少有的實現合資和自主協同發展的汽車集團,廣汽集團對比東風和上汽等汽車集團有着巨大潛在優勢,卻也面臨着兩個市場的雙重考驗。
作為廣汽集團現金奶牛和自主品牌發展堅強後盾的兩大合資車企,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面臨着所有合資車企相同的挑戰,它們似乎無力突破市場發展大形勢,最終引發了廣汽集團在廣州标致失敗之後的第一次生死危機。
從 1998 年成立廣汽本田到廣汽豐田,再到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的崛起,廣汽集團進入了合資和自主快速發展的 25 年黃金時代。
然而,廣汽菲克和廣汽三菱相繼宣告失敗,廣汽集團顯然早已進入了發展的分水嶺,卻最終錯失了良機。
許多一座一線城市都有一家大型汽車集團,其集團總部大樓往往也會成為地标之一,也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定海神針。
比如,我們去到杭州市區就能看到幾座吉利汽車集團的大樓,而比亞迪坪山總部的六角大樓令人印象深刻,比肩蘋果總部的研發中心已經正式開工。
當廣州城央的廣汽中心不復存在,或者是人去樓空,更讓人深刻感受到 2024 年的寒冷冬季不好過,這究竟是黎明前的黑暗,還只是夜幕剛剛降臨?
截至目前,我們還沒看到廣汽集團的組織架構究竟會發生什麼樣的調整,但我們深知,廣汽集團将總部職能前移,僅僅将辦公地點搬到廣汽研究院還遠遠不夠,或許還需要傳祺和埃安的同步進駐。
事實上,各大自主車企和造車新勢力近幾年的迅速發展,更多的不是總部集權模式,而是各大板塊的扁平化管理體制,是将決策權下放至子公司,讓其面對市場變化時擁有更大的靈活度和自由度。
當然,不管總部是集權還是放權,這僅僅是管理體制的選擇,無關對錯,關鍵是新的運營機制能夠應對市場的挑戰和機遇,這一次考驗的是廣汽集團的決心與智慧。
在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如日中天的 2000 年,廣汽集團毅然決定啓動自主品牌建設,廣汽傳祺成為自主品牌的黑馬,最終打造了中國汽車集團實現自主和合資融合發展的唯一。
無論是引進本田和豐田,還是打造了全球純電銷量前三的廣汽埃安,我們相信廣汽集團有足夠的智慧應對發展過程中的每一次挑戰。
與以往不同,廣汽集團此次面臨的挑戰是全方位的,經濟形勢、自身的實力、競争對手的挑戰,還有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每一次誤判都将是致命的。
一汽自主品牌只剩下紅旗,不得不全面綁定豐田和大眾兩大合資車企,長安汽車早已将馬自達和福特等合資公司邊緣化,全力發展長安、深藍和阿維塔等自主品牌。
然而,東風和上汽兩大集團在合資和自主所面臨的雙重困局也是廣汽集團擔憂的,東風本田、東風日產、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和上汽榮威,這些細分市場曾經的頭部,如今已經深陷泥潭而無法自拔。
樂觀一點看,廣汽集團要觸底反彈還有大把的機會。
廣汽自主的電動智能技術可以賦能合資車企,而本田和豐田依舊在全球實現銷量增長,其油電混動汽車在中國市場還有更大的發展潛力,而電動化轉型中的傳祺和埃安還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從中國汽車近幾年的發展态勢來看,車企内部的管理是赢得市場競争優勢的關鍵,全球經濟不确定性增加、市場的快速變化以及全球汽車格局的重塑,都需要更加高效而精準的決策機制。
廣汽集團此刻選擇了将總部職能前置,究竟是否合适我們不去讨論,但調整能否減少決策鏈條,提速對市場的反應,以更專業的态度和更長遠的發展,來看待廣汽集團當下面臨的具體問題,這才是最重要的。
在逃離廣州中心之後,廣汽集團會有什麼大動作 ? 我們或許可以在 11 月 15 日開幕的廣州車展看到答案," 廣汽館 " 見!
— END —
看完記得關注TMC 動力
及時收看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