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低價困局:有多少紙業工廠倒在黎明前,歡迎閲讀。
網購紙巾,已經淪為 " 圖片僅供參考 " 的荒誕盲盒遊戲。
你或許知曉盲盒裏總有還不錯的基礎款,但在這場遊戲中,當你滿懷期待地拆開快遞,卻永遠猜不到,那張紙巾究竟有多單薄。
宣傳圖上赫然标注着 190mm×120mm 的尺寸,到手時卻縮水成了 120mm×90mm,面積近乎減半。而在一抽紙不到一分錢的 " 超值 " 價格背後隐藏的原材料品質安全問題,更是讓人不敢細想。
為何最近幾年,電商平台紙巾的價格一路走低,問題卻層出不窮?當下遊消費者苦于質價比紙品越來越難尋時,上遊造紙工廠的廠主們并不好過,他們也在勒緊褲腰帶過冬。短短一年,四川造紙行業的 " 廠二代 " 蘇永,已經聽到過上百家工廠關門的消息。而廠主們一見面,不再讨論擴張與發展,而是紛紛商量着賣廠求生。
生活用紙本是大眾日常必備的消耗品,理應是一門薄利多銷的安穩生意。然而,當被硬生生推上低價競争的擂台後,紙廠老板們已經不敢想着赢,而是想着如何先别倒下。
在這場生存的博弈中,掙扎的紙廠老板們正奮力躍起,試圖抓住每一次渺茫的求生機會,哪怕希望如紙般單薄。
一、内卷的價格戰,墜落的紙巾品質
又一家紙品工廠倒閉了。
蘇永看到朋友圈裏同行轉發的消息,眉頭緊了又緊,忍不住長嘆口氣。物傷其類,造紙業寒冬來襲,他也不知自己能不能熬過去。
作為一個人過中年的 70 後 " 廠二代 ",蘇永的前半生幾乎都浸泡在紙品產業帶裏。大學畢業後,他接手自家造紙廠,從生產一線幹起,轉眼就是二十多年。
這些年來,蘇永見證了四川紙品產業帶的發展興盛。他還記得,2008 年,竹漿紙爆火,村裏人削尖腦袋搶着入行。自己的競争對手,從過去的 3 家,迅速增加到後來的三四百家。
產能飽和,僧多粥少,競争自然越發激烈。" 當時,還有同行直接來我們廠子門口薅客户。" 好在依托消費者不斷攀升的生活用紙需求,和龐大的線上消費市場,蘇永的紙廠還能保持穩定效益。
但如今,随着電商競争紛紛卷起價格,紙業競争也更新為白熱化的 " 肉搏戰 "。
蘇永當下的工廠共 100 畝左右 受訪者供圖
對于廠家而言,電商平台的流量意味着生命線。當一些電商平台将低價作為唯一的指揮棒,将流量和低價直接挂鈎,廠家也只能降低價格,擠壓利潤空間。
其實,蘇永能夠理解電商平台的無奈:" 他們也有自己的支出,包括人員成本和各種費用。他們也需要控制成本。"
因此,低價也就成為商家選擇代工廠時的最關鍵因素。壓力随之傳導到生產端,本就競争激烈的產業帶源頭代工廠,變本加厲地卷低價。一些紙業廠家甚至賠本賺吆喝,2020 至 2022 年期間,他們甚至出現倒挂現象,原紙包括漿料的成本可能還會高于售價。
為了保證利潤空間,廠家不得不砍成本。而随着成本一起被砍掉的,還有紙品的品質。
" 我們之前給一個電商品牌做代工,對方追求極致低價,比如一包棉柔巾,他不在乎加不加棉、有沒有底紋,他要的就是一張可以擦東西的紙,至于擦的體驗和效果,他不管。"
小規模造紙廠砍成本的第一刀,往往從紙巾原材料下手。
從天然木材中提煉的原生漿,纖維長,強度高,生產的紙巾質地細膩,吸水性、柔韌性好,但價格也更高。回收廢紙二次加工制成的再生漿,纖維短,生產的紙巾質地粗糙,但價格要低廉許多。因此,許多造紙廠改用再生漿降低成本,從而覆蓋其他渠道費用。
除了原材料外,有的電商平台和紙廠,還圍繞紙巾的抽數、張數和重量等指标做起了文章。
一些電商平台的低價抽紙,動辄 20 元上萬張。看似便宜,但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中貓膩。低價抽紙,主打 " 張數 " 混淆視聽。一包标注有 "240 張 " 的抽紙,按照一抽紙五層計算,實際上只有不到 50 抽的淨含量。而通常,一包抽紙的規格在 100~120 抽左右。
有資深紙業從業者透露,線下渠道裏,一提 9.9 元的抽紙到手平均在 6 到 8 包。如果以此規格作為行業内正常标準衡量,很多低價電商 9.9 元到手 20 包甚至 40 包的紙巾,不僅在層數和紙張大小上可能有所偷工減料,在原材料品質安全方面同樣存疑。
而紙品克重是可以直觀反映紙品品質的變化。2019 年,電商平台上紙品重量還能與線下渠道齊平,常規原紙每平方的重量在 13~15 克的範圍區間。到了現在,有些線上的紙品的克重,甚至低于原紙每平方 10 克。
當低價劣質紙巾大行其道,那些原本想要堅守品質的平台和廠家,生存空間反而被嚴重擠壓。
為了承接低價電商平台的流量,蘇永的一些客户被迫舍棄品質,有些商家原本想做規格為 45 克的濕紙巾,但過一段時間,迫于競争壓力,只好改做 40 克的濕紙巾,再過段時間,客户又會來咨詢蘇永:"35 克的紙巾能不能做?"
蘇永堅守着底線,不從原材料上克扣利潤。可是看着越來越薄的紙巾,他感覺工廠的生機也日漸稀薄。
二、凋零的品類,倒閉的工廠
價格戰一旦打響,產業鏈上下遊沒有赢家。卷低價,低品質,帶來的往往是一個品類的迅速衰落,和跟風工廠的雪崩式坍塌。
消失的本色紙,正是死于殘酷的低價競争。因為顏色與紙漿本身接近,給人以天然環保的健康感,本色紙一度風靡。蘇永回憶道,最火的時候," 我們幾百個同行,家家都推出了本色紙。"
然而,好景不長,跟風者眾,卻無人深究用户體驗。消費者很快發現,本色紙的細膩度、手感、質量,甚至不如白紙,風潮也随之平息。對蘇永的工廠來説,這只是錯過一個機會,損失一些包材;而那些主推本色紙的品牌,卻被淘汰出局。
身為紙品產業帶的老兵,蘇永對這樣的故事已經司空見慣。" 很多品牌做着做着就不見了,包材不要了,押金不要了。電話也打不通,因為做不下去了。" 投入幾百萬元購買的設備,只能含淚幾十萬元賤價拋售。
紙巾工廠生產線 受訪者供圖
賺錢和效益成了當下的奢想,生存才是迫切的第一目标。
近幾年,保證工廠的開機率已成為很多廠家的頭等大事。搶訂單時他們已經沒辦法考慮利潤," 只能先讓機器和工人都轉起來。"
蘇永工廠的員工,大多是跟随自己工作了十餘年的老人。工廠的命運關系着一家的生計。" 其實就場地成本來説,我們出租或是轉行,肯定比做紙輕松。"
但為了讓一百多位員工先吃上飯,蘇永依然在苦苦維系着造紙廠的生存。一些代工的電商客户得知,還會直接找到蘇永,趁機壓價。" 直接説可以保你開機率,只要開機就可以給員工開工資,至于場地費就不要想了。"
紙業江湖,風雲變幻。過去一年,紙業集體經歷了血腥的厮殺。蘇永周圍的競争對手們,從四百家鋭減到兩三百家,上百家同行黯然退場。同行相聚時,話題總是繞不開 " 賣廠 " 與 " 虧損 ",這不僅是四川一地的景象,而是整個行業共同的悲歌。
蘇永自己的工廠,也在風暴中搖搖欲墜。曾經的四個工廠,如今只剩下一個,那些曾經忙碌的生產線,大多已成空置的回憶。兩三年前,他忍痛低價處理了 60% 到 70% 的生產設備,那些曾經的 " 鐵甲 ",如今只能以殘骸的形式,換取一絲生存的希望。
紙廠倉庫一角
用心經營的廠家如履薄冰,但放棄品質底線,以次充好的工廠卻能脱穎而出。
" 過去我們做紙,一箱成品能賺兩三塊錢,次品根本不敢出廠。現在聽説有的廠家一箱次品,都能賺一二十塊。"
也有資深業内人士透露,他們所知道的是,有廠家靠着克扣 30%~40% 的抽紙淨含量,在低價競争中獲得優勢,僅一個月就做到了 GMV 一個億的規模,但這種飲鸩止渴的做法,終究難以為繼,最終被平台反復查處,銷量暴跌至不足 1000 萬,輝煌成為泡影。
苦于低價亂象,產業帶工廠也在試圖尋找破局之路。2021 年以前,一家業内知名的上遊公司曾涉足電商,產品月均出貨量達到八千萬到一個億噸。然而,随着低價電商的内卷愈演愈烈,即便擁有原材料優勢的上遊公司,也難以維持與下遊企業之間的微妙平衡。
這家企業就逐漸意識到,如果繼續在這場無底線的低價競争中泥足深陷,下遊園區工廠将被無情擠壓,生存空間愈發狹小,整個行業生态将被破壞殆盡。為了維系企業的平穩健康發展,這家上遊公司主動放棄了電商戰場,退出競争。
然而已經被卷入低價泥潭的眾多小工廠,則在血腥競争中奄奄一息。他們迫切渴望行業能夠回歸正常。但要實現這一目标,行業必須經歷一場更大的洗牌。
三、用心做紙,產業帶工廠的 " 破局武器 "
在低價電商的浪潮衝擊下,有的廠家随波逐流,成為亂象的一部分,有的廠家則被巨浪吞沒,跌入谷底。如何破局,成為產業帶工廠共同面對的難題。
目前,紙業已經形成了一個千億級市場,消費者已經形成了網購囤積生活用紙的習慣。全盤退出電商競争,顯然并非理性的回答。因此,在工廠主的探索之中,電商平台依然是他們銷售的重要渠道。
有的廠家選擇了靈活應變的策略。在原紙生產淡季的上半年,在自己的線上店鋪中消耗庫存;到了下半年原紙供不應求的時候,便停止電商業務,只賣原紙原材料。這樣的策略,既能規避風險,又能減免運營成本。
也有廠家在低價競争中堅守底線,他們注重產品的品質和消費者的復購率,不在品質上做妥協,而是尋找更低價的供應源頭,在各個區網域選擇不同的快遞,在各地尋找合适的代工廠,力圖在卷低價的浪潮中殺出重圍。
重慶一家紙業公司,正是川渝地區紙品產業帶工廠電商平台轉型的一個範本。
工廠卷紙產線
這家成立 27 年的老牌企業,多年來在當地積累了穩定的閱聽人群體。然而 2019 年到 2020 年期間,即便是它這樣的大體量企業,也一度被低價競争困擾得苦不堪言。
該紙業的電商負責人徐衞國回憶道:" 過去,竹漿紙是我們線上電商的核心,後來順應市場環境,把本色紙全部換掉改成白紙,成本上有浮動是一定的。從那個時間節點開始,行業就越來越卷,增長也快速下滑。"
產業帶源頭商家的困局,部分源于對電商業務的陌生。電商營銷需要專業的團隊,物流、發貨、工廠生產和人員投入都需要成本。投不起、不知道投了有沒有效果、投入但收效甚微,都是中小型工廠乃至一些傳統大企業的普遍擔憂。有的廠商也曾自行嘗試過工廠直營的電商業務,最終卻 " 虧得一塌糊塗 "。
過去,源頭工廠生產遠離消費端,對市場需求反應稍微滞後,而借助電商平台的數據分析服務,工廠能夠迅速洞察消費者需求,生產優質產品。借助平台大促和運營服務,一些新品也能得到更廣的傳播。當前上述紙業公司的拳頭產品 " 向日葵挂紙 ",賣出了超過 1000 萬提,成為了千萬級銷量的爆款單品。
該紙業的電商負責人能夠直觀感受到變化:" 線上電商平台不光是幫我們的電商度過了一個轉型期,也降低了我們的固定成本,比如快遞費就有接近 20% 的降幅。"
對產業帶源頭的工廠來説,一些線上電商像是能幫助工廠加入電商過程中行駛的更平穩的輔助輪,能深入到工廠的各個環節,幫助商家優化生產流程、降低成本、提升品質。例如,通過推薦更便宜的原材料供應商、優化包裝設計等方式,幫助商家在保持低價的同時,确保產品質量。
源頭廠家無需再為搭建專業運營團隊煩惱,更不用為銷售和推廣問題發愁,只需要專注于產品的生產與質量把控。
在當前 " 劣币驅逐良币 " 的市場環境下,對品質的專注與追求,或許反而才能發揮出紙品源頭工廠的最大優勢。
過去幾年,野蠻的電商平台價格戰,讓 " 低價 " 成為了 " 劣質 " 的代名詞。假冒偽劣橫行,行業亂象叢生。其實這樣的現象,不獨發生在紙品領網域,也同樣發生在其他日常消費品的源頭工廠中。
如何平衡商品價格、品質、消費者體驗,是商家面臨的共性問題。一些線上電商平台的介入,在下沉市場的過程中,不僅為產業帶工廠提供了穩定的訂單和增長機會,通過優化供應鏈,幫助商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還為消費者帶去了低價不低質的購物體驗,
而這無疑讓困于價格戰的產業鏈上下遊,看見了實現消費者、工廠、商家共赢的希望。越來越多的源頭產業帶工廠,也能實現另一種意義上的破局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