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中國版英偉達”摩爾線程啓動IPO,250億估值是“真金”還是“注水”?,歡迎閲讀。
國產 GPU 領網域再傳喜訊,又一家實力企業準備衝刺 IPO 了!
這次的主角是摩爾線程,一個被業界稱為 " 中國版英偉達 " 的獨角獸,其市場估值已經超過了 250 億元,如今正大步邁向 A 股上市之路。
證監會官網的公告顯示,摩爾線程這家專注于全功能 GPU 芯片設計的高科技公司,已經正式啓動了上市進程,輔導機構選定了中信證券。摩爾線程專注于全功能 GPU 芯片設計,致力于提供全球領先的加速計算基礎設施和一站式解決方案。
然而,GPU 芯片賽道并非坦途,目前仍被英偉達、AMD、英特爾這三大巨頭牢牢把控。去年 10 月,摩爾線程遭遇了不小的挑戰,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這意味着其獲取海外代工和先進技術的道路将更加艱難。
面對這一困境,摩爾線程展現出了強大的應變能力和韌性,迅速調整組織架構、優化崗位設定、整合公司資源,力求在逆境中尋求突破。
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更新的背景下,GPU 作為自主可控的核心要件,其國產替代進程顯得尤為重要而緊迫。在此之前,AI 芯片領網域的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也已啓動上市輔導備案,顯示出國内 GPU 行業正迎來一波上市熱潮。
那麼,在國内 GPU 廠商中,摩爾線程究竟處于什麼樣的位置?與 AI 芯片巨頭英偉達相比,差距又有多大?若成功上市,摩爾線程又将面臨哪些挑戰呢?
01 估值超 250 億,摩爾線程起飛?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對高性能 GPU 的需求與日俱增,摩爾線程也在這股浪潮中迅速崛起。
與同行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相繼啓動上市輔導備案相比,雖然摩爾線程成立于 2020 年,是這幾家準備 IPO 的芯片企業中最年輕的,但其潛力卻不小。早在 2021 年,摩爾線程就成為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創造了當年最快晉升獨角獸的全球行業紀錄。
據胡潤 2024 全球獨角獸榜顯示,摩爾線程以高達 255 億元的估值排名第 261 位,而燧原科技和壁仞科技則分别以 160 億元和 155 億元的估值排在第 482 名和第 495 名。
這樣的成績,讓人不禁好奇摩爾線程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時間内實現火箭般的產品開發及資本市場拓展的。
首先,摩爾線程擁有強大的技術背景作為支撐。其創始團隊大多來自全球 GPU 巨頭英偉達,具備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市場洞察力。創始人兼 CEO 張建中,這位在 GPU 行業深耕近 20 年的老将,曾任英偉達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他的領導,加上團隊成員在英偉達、AMD 等芯片公司的豐富經驗,為摩爾線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業務層面,摩爾線程以全功能 GPU 為核心,簡單來説,就是面向 C 端賣遊戲顯卡,同時面向 B 端開發 AI 業務芯片。
摩爾線程還注重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同時,摩爾線程還成立了 AISG 和 MCSG 兩個戰略部門,分别專注于 AI 芯片和消費級顯卡的研發,這種結構與英偉達頗為相似。
在知識產權方面,截至 2024 年 10 月,摩爾線程已獲得 425 項授權專利,涵蓋處理器架構設計、AI 應用、驅動軟體設計、GPU 算力集群等關鍵技術領網域,還取得了知識產權貫标認證。
當然,摩爾線程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資本的助力。截至 2024 年 11 月,公司已完成六輪融資,融資總額或超過 50 億元人民币。投資方包括深創投、紅杉中國、字節跳動、騰訊投資和中移資本等知名機構。這些資金的注入,為摩爾線程的研發和市場拓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也為其 IPO 奠定了堅實的财務基礎。
在 IPO 前夕,摩爾線程還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場主體類型已在 10 月 28 日由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注冊資本也由 2441.32 萬元增至 3.3 億元。
此舉優化了企業資本結構,提升了企業治理水平,也為摩爾線程的順利 IPO 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當然上市也有一個原因,就是去年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後,摩爾線程亟需上市融資來 " 穩住 " 現金流。
02 摩爾線程和英偉達差距幾何?
摩爾線程,這家成立于 2020 年 6 月 11 日的年輕企業,因為與英偉達千絲萬縷的聯系,被業界稱為 " 國内的英偉達 "。
作為北京市 " 專精特新 " 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摩爾線程以全功能 GPU 為核心,迅速崛起為國内少數能夠同時覆蓋圖形渲染和 AI 高性能計算的國產 GPU 公司。
摩爾線程的發展節奏令人矚目,它保持着每年迭代一顆全功能 GPU 芯片的速度,不僅建立了從芯片到軟體的全棧 AI 智算產品線,還是國内唯一在 B 端和 C 端均有產品布局的全功能 GPU 公司。其自研的 MUSA 架構,集成了 AI 計算加速、圖形渲染等四大引擎,功能上與英偉達頗為相似。
摩爾線程最早出名的就是遊戲顯卡業務,2022 年 11 月推出的國產遊戲顯卡 MTT S80,被譽為 " 國產遊戲第一卡 ",不僅支持 DX12,還是業内首款配備 PCIe Gen5 接口的顯卡,傳輸帶寬高達雙向 128GB/s。
至今,該顯卡的 Windows 驅動已迭代 24 個版本,實現了對國内 TOP50 熱門遊戲的 100% 兼容,并累計适配和優化了 185 款遊戲,性能在 3DMark 11 測試中的成績也提升至原來的 4.5 倍。
面對美國的芯片封禁,摩爾線程果斷調整策略,将遊戲顯卡業務大幅降價,以擴大銷量、創造營收。例如,MTT S80 顯卡的原價從 2999 元一次性降至 1199 元,價格優勢顯著。
除了硬體產品的不斷創新,摩爾線程還在積極構建國產 GPU 的應用生态。通過自主研發的 MUSA 統一系統架構和軟體平台,以及 MUSIFY 代碼自動轉換工具,用户可以輕松地将原有的 CUDA 代碼遷移到 MUSA 平台,大大提高了應用移植的效率。
在美國對華芯片制裁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國產 GPU 公司的發展空間逐漸擴大。摩爾線程也在積極強化自己全棧 AI 技術領先企業的形象。
在官網上,摩爾線程展示的展品已與大模型緊密相關,如 MTT S4000 大模型智算加速卡等。
去年 12 月,摩爾線程更是發布了首個國產千卡千億模型訓練平台 KUAE,成為國内首個以國產全功能 GPU 為底座的大規模算力集群。今年 7 月,這一平台已從千卡級别擴展至萬卡規模。
然而,與英偉達相比,摩爾線程在集群訓練規模上仍有一定差距,英偉達已能進行十萬卡級别的集群訓練。
從客户群體來看,英偉達 AI 芯片的主要客户包括大型雲廠商和全球主流 AI 客户,而摩爾線程則更多地服務于國内運營商、銀行及國資背景的企業。這些客户往往有國產化需求。例如,摩爾線程近期就與中國移動、浦發銀行等達成了合作,共同推進國產全功能 GPU 的應用。
盡管摩爾線程在國内 GPU 市場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與英偉達等國際巨頭相比,其在市場化程度、客户群體多樣性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
不過,随着國家政策對半導體產業的持續支持和 GPU 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摩爾線程作為國產 GPU 領網域的領軍企業,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競争力和發展潛力。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2023 年中國 GPU 市場規模已達 807 億元,同比增長 32.78%。預計 2024 年,這一市場規模将增至 1073 億元。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摩爾線程的未來無疑充滿了無限可能。
03 IPO 後,摩爾線程有何挑戰?
摩爾線程,這個在 GPU 領網域嶄露頭角的新星,看似風光無限,實則腳下的路布滿了挑戰與機遇。
首先,市場競争方面,GPU 市場早已被英偉達、英特爾和 AMD 這 " 三巨頭 " 牢牢占據,它們不僅在技術上領先,產品線和市場影響力也極為強大。對于摩爾線程這樣的新興玩家來説,要在國際舞台上與這些巨擘競争,無疑是一場硬仗。
而在國内,同樣不乏強勁對手。比如,燧原科技憑借騰訊的穩定業務支持,在雲端訓練領網域嶄露頭角;壁仞科技則以驚人的算力表現,推出了全球最大算力芯片,一度以超越英偉達為目标。
此外,還有寒武紀等一眾創新企業,它們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能力都不容小觑,使得國内 GPU 市場的競争愈發白熱化。摩爾線程要想在這片紅海中找到立足之地,就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
技術創新方面,GPU 技術的迭代速度可謂日新月異,新的架構、算法層出不窮。而且随着 GPU 性能的不斷提升,對互聯技術和存儲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 PCIe 接口已難以滿足龐大的數據傳輸需求,而新的互聯技術如 NVLink、InfiniBand 等雖然性能卓越,卻都是專有技術,摩爾線程需要在這些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才能進一步提升產品的競争力。
除此之外,生态系統建設也是摩爾線程面臨的一大難題。海外 GPU 廠商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已經擁有了龐大的專利庫和完善的生态系統,這是國產 GPU 產品難以企及的。除了硬體技術的差距外,生态碎片化、工具鏈和軟體薄弱、人才欠缺等問題也嚴重制約着國產 GPU 廠商的發展。摩爾線程要想在生态系統建設上取得突破,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
最後,國際環境的不确定性也是摩爾線程必須面對的挑戰之一。近年來,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加劇,對高科技企業的國際業務發展帶來了諸多不确定性。同時,GPU 芯片的制造需要依賴先進的半導體制造工藝和設備,而由于國際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摩爾線程可能面臨供應鏈風險。
上市或許能為摩爾線程提供一時的資金支持,但要想在 GPU 領網域 " 活得好 ",摩爾線程還需要走一段漫長且充滿挑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