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商湯科技 六年虧掉500億!,歡迎閲讀。
商湯科技,到底經歷了什麼?
2021 年 12 月,商湯(00020.HK)登陸港交所,股價從 3.85 港元暴漲至 9.7 港元,市值逼近 3500 億港元。但是,短短兩年時間,就跌得只剩下零頭,截止目前,商湯的股價在 1 港元左右,較最高點跌去了 90%。
業績方面,2018 年 -2023 年,商湯淨利潤分别為 -34.33 億元、-49.68 億元、-121.58 億元、-171.77 億元、-60.93 億元和 -64.95 億元,合計累計虧損 503.24 億元。如果把今年上半年算在内,累計虧損 528 億元。
那麼問題來了,商湯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2014 年,商湯正式成立。因為擁有眾多人工智能領網域的科學家和博士生,商湯被譽為國内 "AI 四小龍之首 ",是 " 融資金額最多、估值最高 " 的 AI 公司。
據統計,從 2015 年到 2021 年 6 月,商湯共完成了 12 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約 350 億元!
估值方面,在這 6 年時間,商湯的估值增長了幾十倍,到 Pre-IPO 輪融資時,商湯科技的估值達到了 120 億美元。按 IPO 發行價的話,商湯的發行市值超過了千億元。當時,市場有一種聲音,認為商湯市值至少萬億起步,千億市值僅僅只是開始。
可是,為什麼在登陸資本市場之後,就突然不靈了?
表面上看,商湯的業務非常的高大上,不僅是中國最大的計算機視覺軟體公司,同時還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軟體公司,涵蓋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慧汽車等四大業務。而且,無論是元宇宙還是生成式 Ai,都是當下妥妥的熱門賽道。
不過遺憾的是,業務雖然好看且充滿想象力,但公司始終未能證明其盈利能力!
就拿上半年來説,盡管公司聲稱生成式 AI 業務迎來了爆發,同比增速達 256%,但是,卻是此消彼長,公司整體營收增速也只有 21.39%。拉長周期看,2019 年,商湯營業收入是 30.27 億元,但是,2023 年這個數字也只有 34.06 億元,幾乎沒有增長。
也就是説,商湯的商業化進程十分緩慢。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説,可以接受你虧損,但不能接受你喪失成長性。而且,公司淨虧損高于營業收入,對于一家成立已十年、登陸資本市場也已經三年的公司來説,很難説得過去。
有人説,商湯的虧損主要歸咎于巨額研發投入。2018 年 -2023 年,商湯的研發投入累計是 163 億元,尤其是最近兩年,研發費用率甚至超過了 100%。
事實真的如此嗎?
首先,作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巨額研發投入是不可避免的,必須是公司經營成本的一部分;其次,即便不把研發費用計算在内,公司累計虧損也仍然是好幾百億;再有,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公司,商湯的競争對手有微軟、谷歌這樣的巨頭公司,研發費用動辄幾百億美元,即便是國内的海康威視,2023 年的研發費用也超過了百億人民币。
一句話,對商湯來説,研發費用本身就是一筆剛性支出,而且即便如此,跟國外内的同行公司比,商湯的研發投入不是太多,而且太少!
除此之外,產品不夠标準化也是造成虧損的重要原因。
眾所周知,特斯拉在沒有進入中國之前,長期處于虧損狀态,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規模化優勢不明顯。這個問題,人工智能領網域也同樣存在。
根據财報顯示,商湯已經為 3000 多家行業頭部企業提供大模型和智算服務。乍一看,似乎感覺公司客户優勢非常明顯,但想象一下,如果每個項目都需要定制化服務,需要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和其他成本,而市場本身的競争又非常激烈,盈利從何而來?
可能有人要説,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工智能也不是一天就能革命的。微軟首席财務官也提到,微軟對 AI 的投入,至少需要 15 年才能有回報。而且,像曠視科技、依圖科技等公司,也都處于巨額虧損的狀态,所以一定要有耐心。
可問題是,巨頭公司可以用盈利業務去補貼 AI 業務,但是,商湯靠什麼呢?成立 10 年仍無法造血,商湯該怎樣繼續把故事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