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關于本周的A股,我有一個建議……,歡迎閲讀。
钛媒體注:本文來源于微信公眾号星圖金融研究院(ID:SIF-2015),作者 | 付一夫,钛媒體經授權發布。
最近的 A 股,着實讓很多人叫苦不迭。
自 3 月下旬以來,市場風格驟變,此前的人形機器人、AI 算力等熱點題材連續回調,部分資金流向醫藥、化工、有色等低位板塊 " 避險 ",賺錢效應急轉直下。更重要的是,市場成交量連續萎縮,上周三在時隔 50 個交易日後,又一次跌破 1 萬億,創出年内成交額次低;上周四更是在特朗普 " 對等關税 " 政策大超預期的情況下迎來巨震。整體情緒上持續低迷,似乎全然沒有了此前行情熱火朝天的氛圍。
為何市場會忽然大變臉?
個中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有人害怕特朗普 " 對等關税 " 的利空影響,有人顧慮清明假期消息面的不确定性……不過在我看來,一個頗為重要的原因在于資金對于個股基本面的普遍擔憂。
有經驗的投資者應該都知道,A 股歷來都有 "4 月決斷 " 的説法。參考天風證券的研究,根據股票市場交易的驅動邏輯,一年可以劃分為三個投資階段,整體特征為 " 兩頭炒預期,中間炒現實 "。具體而言,每年的一季度和四季度的市場交易往往是最不倚重基本面的,但二三季度卻是基本面占據絕對主導,其間股票價格波動反映的便是現行的景氣度情況;當臨近四季度,景氣度邏輯交易得差不多之後,市場便開始提前展望下一年的預期,并做相應的估值切換。
眼下這一階段,正是從預期轉為現實的時間視窗;而在此過程中,A 股的炒作風格也會從年初 " 春季躁動 " 行情中的題材熱點驅動,向着回歸基本面逐步演變。
然而,一旦回歸基本面,情況就會變得不一樣了。
事實上,每年 3 月下旬與 4 月份都是上市公司年報和一季報的密集披露期,同時也是市場兩極分化最為嚴重的視窗期。因為業績就如同一面 " 照妖鏡 ",讓 A 股諸多妖魔鬼怪不得不現形,屆時很多基本面經不起考驗的公司都可能會接連爆雷,比如财務造假、業績下滑等等,其中不乏大量變身為 ST 的公司。
對于投資者來説,一旦不慎買到 ST 的個股,無異于災難的降臨——因為在現行的 A 股環境下,某只個股一旦被 ST,後面往往都是連續幾個一字跌停,甚至可能有退市的風險;而持有該只個股的投資者,往往都是在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 " 踩雷 ",連續的一字跌停讓他們想及時止損都不行,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賬户接連縮水卻又無能為力。
近期最典型的案例,莫過于匯金科技。
作為去年的 10 倍大牛股,匯金科技在 A 股一直頗具人氣。怎料在上周末,匯金科技忽然發布公告稱,因 2024 年度業績預告中未披露預計收入低于 1 億元且虧損,同時未及時披露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風險提示公告,公司及公司諸多高管被廣東證監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受此影響,匯金科技在本周連續三個交易日 "20cm" 一字跌停,估價已然腰斬,超過 6.5 萬股東被埋在其中,慘烈程度之甚,不言自明。
如此一來,在 " 天雷滾滾 " 的 4 月,還有多少家上市公司會毫無征兆地忽然 " 爆雷 ",誰也無法預料,尤其是部分此前漲幅過高但缺乏扎實基本面支撐的科技股,其業績往往難以匹配已經相對較高的估值,很有可能會上演以殺估值的方式向基本面回歸的劇情,自然是風險遠大于機會。既然這樣,還不如暫時回避風險——這便是近期 A 股成交量持續萎縮、市場情緒連續低迷的一個主要原因。
平心而論,經歷了近些年的 IPO 狂潮後,A 股上市公司數量已經從原來的 2600 多家迅速飙升至 5000 多家,這一成績雖然為 A 股赢得了全球股市融資和上市公司數量的 " 雙料冠軍 ",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諸多問題,其中就包括大量垃圾公司通過種種渠道和方式完成上市。
而這些垃圾公司大多基本面較差,甚至還經常出現欺詐發行、财務造假、違規減持、内幕交易等不法行為,絕對稱得上是 A 股的害群之馬。也正是由于這些垃圾公司的存在,A 股市場整體質量受到了嚴重威脅,久而久之勢必不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高質量發展,也不利于廣大投資者利益的保護。
正因如此,推動垃圾公司的出清是大勢所趨。而自去年 " 新國九條 " 問世以來,監管部門一直都沒有停止整頓資本市場亂象的步伐,後續随着垃圾公司的逐步出清,市場生态将得到進一步淨化,A 股投資價值也将迎來重塑,屆時留在市場中的都将是優質上市公司,廣大投資者将有望獲得更加理想且穩定的投資回報,而資本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也将更有保障。
不過話説回來,雖然從中長期來看是利好無疑,但是在業績密集披露的當下,那些長期業績不佳、财務造假、合規性存在問題的公司,很可能随時面臨嚴峻的 ST 乃至退市考驗,這也難免會讓市場的謹慎情緒日益擴散。此時,低風偏的投資者可以先适當降低倉位保住盈利,同時盡量規避可能出現業績風險的板塊。待短期風險消化完畢、各方面形勢都愈發明朗後,屆時再進行加倉也未嘗不可。
展望後續,A 股的投資風格很可能會發生根本性轉變,而那些績優股、核心資產、高分紅等方向很可能會越來越受到各方資金的青睐。因此,我們建議投資者在接下來的資產配置中,理應順勢而為地調整策略,多注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研究,精選優質個股并逢低買入,耐心持有,或許能有不錯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