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汽車虧的錢,小米靠手機掙回來了?,歡迎閲讀。
文 | 車 tech,作者 | 楊知潮,編輯 | 原野
汽車業務給小米老業務帶來了名片效應、流量效應、以及更加長遠的品牌效應。
在全世界,很多地鐵都是虧損運行的。但依靠房地產、商場、寫字樓的附加價值,修建地鐵最終也能帶來 " 賺錢 " 的效果。
這種邏輯其實就是 " 引流 ",它是商業裏非常常見的打法。但在新能源汽車領網域,目前只有小米跑通了這套邏輯。
全球主流車企中,只有小米汽車擁有大量同名、同品牌的大眾消費品。而這些產品也正在收獲小米汽車的流量紅利。
8 月 21 日,小米發布了二季報,正式交出汽車大考後的第一張成績單。預料之内,年輕的汽車業務暫時處在虧損狀态。但與此同時,手機、AIoT、互聯網業務所貢獻的利潤彌補了這種差距。最終,二季度,小米汽車的毛利、經營利潤、除税前淨利潤、調整後淨利潤全部同比增長。
什麼時候能盈虧平衡?在競争極其慘烈的汽車市場,這是令大多數新勢力頭疼的問題,但如果汽車可以像地鐵一樣產生流量效應,帶來城市商業的整體繁榮,這個問題就會相對不那麼緊迫。時間衍生的優勢,在于車企有更多底氣,去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產品節奏和價格帶,而不是一味跟風去卷。這也成為小米汽車當下最突出的優勢之一。
01 汽車 " 只 " 虧 18 億
賣車不到一年,小米的利潤表現已經超過了許多新勢力。
最重要的毛利率數據上,二季度,小米的智能電動車等創新業務的毛利率是 15.4%。
這一數字大約相當于汽車行業的 " 中等偏上 "。
目前,新能源車企中的第一梯隊,即特斯拉、比亞迪、理想,毛利率在 20% 左右。第二梯隊裏,根據昨天小鵬汽車剛剛發布的二季度财報,這家經驗更豐富的新勢力達到了 14% 的毛利率。第三梯隊裏,蔚來一季度的毛利率為 4.9%,零跑二季度的毛利率為 2.8%。
作為一家交付僅半年、銷量 2.7 萬台的新手來説,小米汽車的成本控制能力算得上優秀。
當然,虧損還是少不了的。二季度,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分部收入為人民币 64 億元,經調整淨虧損為 18 億元。
作為對比,極氪汽車二季度經調整淨虧損為 8.64 億元,小鵬汽車二季度調整後淨虧損為 12.2 億元,零跑二季度淨虧損為 12 億元。看起來,它們的單季度虧損都比小米少,但考慮到多家新勢力都面臨嚴重的現金流壓力,對虧損的承受能力也相對更差,這些虧損數據,對于每家車企的意義也不盡相同。——就像同樣買 1 萬塊錢的包,月薪 5000 跟月薪 5 萬的人,感知是完全不同的。
财報數據顯示,截至 6 月 30 日,小米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 393.35 億元,同比增長近 80 億元。充沛的現金流,稀釋了汽車等創新業務該季度 18 億元虧損帶來的壓力。
當下,小米汽車的費用還處在較高的水平。财報披露,二季度智能電動車等創新業務分部的經營開支達到了 29 億元。整個小米集團的研發、銷售及推廣、行政開支全部增加,而增長原因都與汽車相關。
小米汽車的毛利率已經達到了不錯的水平,它需要的,只是更大的規模效應,來攤薄昂貴的研發、行政、營銷費用。
歸根結底,還是看銷量。
目前來看,前景可觀。今年 7 月,小米汽車的銷量已經達到 1.3 萬台,超過 Model 3,成為純電轎跑領網域的老大。這還是在產能有限且只有一款車型下達成的數據。不難預測,随着新車型的發布和產能的爬坡,小米汽車非常有可能成為最快實現盈利的新勢力。
02 小米手機更能賺錢了
在小米汽車發布後,市場上一直有一種主流觀點:小米 SU7 的發布,改善了小米整個品牌的形象,帶來了大量包括年輕女性用户在内的優質客户。
小米二季度财報,對上述觀點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驗證。
小米手機的确越賣越多了。二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 28.1%,智能手機收入同比增長 27.1%,達到 465 億元。
一方面,這種增長與大環境有關。全球手機市場于今年開始復蘇。IDC 發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 8.9%,Canalys 則給出了更高的數字:10%。但另一方面,按照 Canalys 數據,小米是全球前五名的手機品牌裏同比增速最快的。
20 萬 + 的小米汽車大幅度拉高了小米的 SKU 單價,它所帶來的品牌力,似乎也在 " 賦能 " 給小米高端手機。二季度,小米在 3000-4000 元、4000-5000 元、5000-6000 元這三個價位的高端手機細分市場裏的市占率全部提升,提升分别為 5.4、3.5、2.3 個百分點。不過,由于 618 促銷等原因,小米手機的整體客單價出現了小幅度下滑。
二季度,IoT 與生活消費品收入同比增長了 20.3%,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智能大家電的收入同比增長 38.7%。平板收入同比增長 67.6%,出貨量同比翻倍。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 31%。
小米利潤率最高的業務是互聯網服務,這一業務在二季度增長了 11%,達到了 83 億元。大量高毛利廣告收入的提升,抵消掉了一部分創新業務所帶來的成本。不過财報透露,小米的遊戲業務有所下滑,抵消了一部分增長。
三個主要業務的合力之下,小米二季度毛利同比增長 29.9%,經營利潤同比增長 45.7%,除税前利潤同比增長 34.8%,調整後淨利潤同比增長 20.1%。
從最後的數字來看,老業務的增長完全把小米汽車虧的錢 " 掙了回來 "。
總體而言,小米老業務的賺錢能力提升與全球電子產品消費的回暖有關。同時,汽車業務給小米老業務帶來了名片效應、流量效應、以及更加長遠的品牌效應。
對小米來説,汽車所產生盈利和虧損,不能只通過一個分部的數據來計算。它所帶來的長期價值,也很難用确切的數字來衡量。
03 最特殊的新能源車企
在小米 SU7 發布之前,輿論場上充斥着各種噪音。
人們擔憂,汽車行業已經異常内卷,一些老車企尚且難以自保,小米是否能面對猛烈的價格戰?小米汽車超過 20 萬的售價,與它原本的手機用户,是否存在很高的重疊度?
這些擔憂十分合理。結果,小米 SU7 獲得大量的訂單數,雷軍本人也迎來了個人聲望的頂峰。更重要的是,小米的品牌力也随着這款高端汽車的發布,得到了提升。
眼下,小米是最特殊的一家新能源車企。它的主要收入暫時不依靠汽車。它擁有足夠充沛的現金流,可以支撐起漫長的競争。
汽車行業是一個現金黑洞,蔚來、小鵬至今還未盈利,不久前遞交招股書的哪吒汽車三年累計虧損超過了 180 億元。不僅如此,自 2023 年以來,車企們的汽車單價在以每年 1-2 萬元的速度快速下滑,進一步加大了他們的現金壓力。
但家底豐厚的小米不用太發愁。
汽車之外,它有着諸多的變現方式。汽車用户和手機用户之間可以相互轉化。除此之外,它還擁有大到電視機,小到中性筆的龐大 SKU。當汽車業務的飛輪效應產生,由此帶來的收入與品牌力,又會對傳統業務帶來更加持續的助力。二季度财報中的相關數據,或許只是這個趨勢的開始。
不過,即使開局成績不錯,未來一段時間裏,小米汽車可能依然需要在質疑聲中前行。
因為它的商業模式相對特殊。
随着蘋果放棄造車,華為堅定 " 幫車企造好車 " 的理念之後,小米成了這種 " 汽車 - 電子消費品 " 商業模式下的獨苗。和特斯拉希望打造無人車隊的前衞暢想一樣,小米的這種商業模式在汽車界也未有過先例。它的商業潛力具體如何,也沒有合适的參照物。
同樣沒有先例的是,小米沒有像其他科技企業一樣,使用一個全新品牌進行造車,而是直接使用了小米品牌。它帶來的影響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當然目前來看,情況正在朝着樂觀的方向發展。
就像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被質疑同樣是創新者的宿命。不過,雷軍應該早就習慣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