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年輕人不買房,取消公攤有用嗎?,歡迎閲讀。
12 月 12 日,衡陽市三大官方機構——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及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攜手發布了《關于全市商品房銷售實行套内建築面積計價的通知》。
該通知明确指出,自 2025 年新年伊始,衡陽市的商品房銷售将全面轉向以套内建築面積為計價基準。套内建築面積,即專有建築面積,涵蓋了房屋的實際使用空間、牆體面積及陽台面積。
專家指出,多地出台取消公攤的政策表明,這有可能是 2025 年的一項重要工作。
其實在今年以來,已經不止衡陽實踐取消公攤面積的做法了。
河北省張家口市在 12 月 17 日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幹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要落實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準相關政策,并鼓勵實行 " 成屋銷售 ",同時逐步推進 " 取消公攤 " 的舉措。
廣東的肇慶市也緊随其後,發布了關于商品房實行按套内面積計價的通知,為這一改革樹立了新的标杆。
現在熱議霸榜,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讨論,特别是關于取消公攤面積是否會導致房價上漲、購房需求增加等話題,更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一、取消公攤的政策背景
自公攤面積的制度施行以來,圍繞其中所引發的争議有很多,時間跨度很長,可以説是一直都未停過。
老一代中青年對公攤面積的概念了解可能會稍微深刻一些,但一些新晉的新一代年輕人對此或許會略感不解。(我一般将 95 年之前的稱為老一代青年和老一代中年)
只因在這看似合理的制度設計裏,在實際操作中卻常常讓現在普遍的年輕購房者感到困惑和不滿。尤其是不滿者居多。
一者是對于公攤面積具體規則并不了解,導致在購房過程中往往被開發商所主導,難以做出明智的選擇。
二者是公攤面積的計算規則復雜且缺乏透明度,使得購房者難以準确判斷自己購買的房屋實際使用面積。
在大多數情況下,購房者只能被動接受開發商提供的公攤面積數據,而這些數據往往存在較大的水分。
例如,在山東青島某小區,業主購房後發現公攤面積占比竟然高達 46%,這一數字令人震驚。
這意味着購房者花費了大量資金購買的房屋中,有近一半的面積是無法實際使用的公共部分。這種不合理的現象無疑嚴重損害了購房者的利益,也引發了社會對于公攤面積制度的廣泛質疑。
除了計算規則復雜和購房者權益受損外,開發商在公攤面積中的可決策空間也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由于公攤面積的具體劃分和計算标準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規約束,開發商往往可以随意調整公攤面積的比例和範圍,從而謀取更多的利益。
這種不透明的操作方式不僅加劇了購房者對于公攤面積制度的不滿,也助長了房地產市場的亂象。
在經濟下行的 2019 年下半年至今,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從高速增長到增速放緩的轉變,市場規模、區網域分化、企業策略和政策環境等方面均發生了顯著變化,尤其是新一代年輕人消費觀念轉變,普遍民眾的收入和長尾經濟收益萎縮之後,房子這類高額支出的商品,開始慢慢變成 " 不急着的 " 擁有的物件。
2023 年下半年以來,随着政策的優化和調整,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如新建商品住宅網籤備案量整體回升、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温和上升等。
到 2024 年,政策繼續加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例如,9.26 政治局會議提出 " 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12 月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 " 穩住樓市 "。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給市場注入了些許信心,推動了市場的逐步回穩。
只是供應端面臨的困境并非單純的政策問題,而是市場、資本和需求問題。如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施工面積減少、市場庫存高位、企業資金壓力等。這些問題在短期内難以完全解決,因此房地產市場仍面臨一定的調整壓力。
近年,針對這些問題,各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紛紛開始回應和行動。
取消公攤,就是向房產市場開的重刀了。
二、是否真的能促進購房增長?
公攤面積過大,導致購房者實際得到的房屋面積遠低于購買時的預期,一直是困擾購房者的難題。
有媒體曾報道,有購房者購買了一套标稱 110 平方米的房子,但到手後卻發現套内面積僅有 60 多平方米,公攤面積從銷售人員口頭承諾的 31% 變成了 46%,這種巨大的差異嚴重侵犯了購房者的知情權,也引發了市場的混亂。
購房者無法準确了解所購房屋的真實情況,自然會對消費和投資產生疑慮。
近年來,取消公攤面積逐漸成為了一種共識。2019 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住宅項目規範(征求意見稿)》就提出了以套内使用面積進行交易的建議。
此後,這一趨勢明顯加快,廣東肇慶、湖南湘潭等地開始要求房企按套内面積計價宣傳銷售,浙江杭州也出台了相關規定,提高得房率。這些措施得到了大眾的廣泛認可,因為 " 所購即所得 " 是基本的消費常識,在房產領網域同樣應該适用。
如果現在是 70 年代、80 年代的那一群人是商品房消費主力,那麼取消公攤面積的舉措,确實是有極大可能會增加購房欲望,實現商品房銷量增長的。
但現在房子的主需人群,是那些還在奮鬥着的年輕人。
在當前全球經濟波動、復蘇緩慢的背景下,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和購房決策正經歷着深刻的變化。
2024 年的調查數據顯示,約四成人預計年度可支配收入沒有顯著變化,而超過半數人預計總消費支出将在 10% 至 30% 的範圍内波動。近四成人收入減少,超四成人支出減少,特别是在收入方面,大幅減少的受訪者比例高達 14.6%,而大幅增加的比例僅為 3.4%。
面對這樣的經濟環境,年輕人在消費上變得更加精打細算和精益求精。
他們更加注重性價比,對折扣的吸引力尤為敏感,46.7% 的受訪者表示折扣足夠大時會選擇消費。
同時,在寧願多花錢也不願降低品質的日常消費中,飲食以 73.5% 的比例高居榜首,旅遊則以 36.1% 的比例緊随其後。這些變化表明,年輕人在消費上更加注重品質和精神滿足,而非僅僅追求物質享受。
那在購房觀念上呢?新一代年輕人也展現出了新的态度。
調查顯示,近八成受訪者短期内其實并不打算購房,而已購買或計劃購買的人僅占 7%。
這一變化反映出,房產作為 " 人生第一大件 " 的地位正在被重新審視。
有房的人更關注房間内的消費,如無房者則在旅行、服飾鞋包、精神消費等方面有着更高的投入。
這種差異其實正好表明了一個現象:年輕人對于購房的決策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 " 安家立業 " 觀念,而是更加注重個人生活品質和精神追求。
這麼論下來,取消公攤面積的舉措對于促進年輕人購房欲望和商品房銷量增長的作用短期内可能十分有限。
有些媒體説,取消公攤面積計價模式的改革不僅是為了促進商品房銷售,更是服務于多項戰略目标。這一改革有助于提高購房者的權益保障,推動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這其實是本末倒置的。
雖然取消公攤面積能夠提升房價的透明度和市場的規範性,但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年輕人購房面臨的實際問題,如提高收入水平、優化貸款政策等。
按實際的社會現象看,年輕人的購房決策更多地受到經濟環境和個人收入水平的影響,而非單一的政策調整。
如果説是服務于經濟戰略目标,我并不認為取消公攤面積的計價能夠對國家整體的戰略目标發揮很大的助力。
倒不如實際點,考慮如何提升年輕人的收入水平,擴大新一代中產階層的囊括範疇,重新将房產市場裏的供需關系給調整好,而不是從一些 " 邊角料 " 上去做改變,哪怕這個 " 邊角料 " 似乎更大一些。
三、婚育觀念轉變與租房市場興起
除了收入與支出不匹配,還有觀念上的不同。
與 70 年代、80 年代的人相比,新一代年輕人對購房的觀念可能更加開放和靈活。
他們可能更願意選擇租房或共享住房等新型居住方式,而不是将購房視為唯一或首選的居住選擇。
在他們看來,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不再是衡量生活成功與否的唯一标尺,也不再是步入婚姻殿堂的先決條件。
相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視生活的品質和個人的發展空間,他們傾向于将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旅行、教育、興趣愛好等能夠豐富精神世界和提升個人能力的領網域。
這一觀念轉變與租房市場的興起形成了良性互動。
随着租房市場的日益成熟和多樣化,從高端公寓到經濟型合租房,從短期旅居到長期租賃,各種類型的房源滿足了不同年輕人的居住需求。
加之政府對租房市場的政策扶持,如提供税收優惠、完善租賃立法、加強租客權益保護等,使得租房成為了一種穩定、可靠且靈活的居住選擇。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了 " 租房大軍 " 的行列。
調查顯示,新的租房家庭中,不乏原本已購房的年輕人。他們中的許多人是在 2018 年後房價和利率高位時 " 上車 " 的。
面對資產貶值和背負房貸的壓力,他們選擇将自有住房挂牌出售,轉而尋找地段更佳、配套更完善的租賃房源。這一決策背後,主要基于兩點考量:
一是資產貶值背景下,相比居無定所,背負房貸帶來的不安全感更為強烈。
自 2022 年起,中國房價步入持續下跌通道,2023 年 12 月,一線城市房價更是連續三個月下滑。核心資產的貶值不僅反映了宏觀經濟的劇烈波動,也加劇了居民的不安全感,損害了消費信心。對于背負巨額房貸的普通家庭而言,一旦失業或收入中斷,後果将不堪設想。因此,降低杠杆率、套現以增加安全感成為了他們的理性選擇。
二是租金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
2023 年,全國重點 50 城住宅租金微跌 0.3%,而到了 2024 年上半年,跌幅擴大至 0.9%。在過去一年裏,一線城市租金持續下滑,北京和上海的租金分别同比下滑了 5.94% 和 5.15%。易居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今年 6 月,上海平均租金降至 2019 年以來的新低。到了 8 月份,房租收入比(月租金 / 月收入)相比 2022 年下滑了 15 個百分點,租客的資金壓力顯著減輕。
在租房市場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年輕人不再受限于購房帶來的經濟壓力和時間成本,他們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之間自由遷徙,追求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和生活體驗。這種流動性不僅促進了年輕人的個人成長,也為社會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創新。
因此,取消公攤面積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輕購房者的經濟負擔,但對于已經降低了購房欲望、更傾向于租房生活的年輕人來説,其直接影響可能相對有限。
取消公攤更多地是作為一個房地產市場規範化的舉措,旨在提升購房的透明度和公平性,而年輕人對居住方式的選擇則更多地受到個人價值觀和生活理念的影響。
在婚育觀念轉變和租房市場興起的雙重作用下,年輕人對房產的态度正變得更加理性和多元。
還有一個更更重要的原因,也最值得大家思考:現在的 " 錢 " 是不是不值錢了?
所以,如果是真正取消公攤面積計價,短期内雖然不會大量吸引年輕人買房,但長期看,是利好民生的。
但若只是将公攤的價格并入房價中,無論最後商品房的銷售價降低或者上漲,其本質只不過是換湯不換藥,并無一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