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看完懂車帝的30款車“安全大碰撞”,我們到底該噴誰?,歡迎閲讀。
這兩天,脖子哥全在刷短視頻了。吃飯刷,摸魚刷,上廁所時候還在刷。
吸引我的不是哪個漂亮妹子,而是懂車帝的碰撞小視頻,一個接一個推給我,真的,根本停不下來。
前兩天,懂車帝又整了一個活兒,他們把 30 款車拿去挨個做碰撞。碰撞測試大家見得多了,什麼正碰、側碰、偏置碰的,沒啥稀奇的。
但這回它整了個大家沒見過的新活兒,讓車子去撞大卡車的屁股。
具體規則是,車子以 56km/h 的速度, 30% 重疊率( 副駕一側 )正面撞擊靜止不動的 40 噸卡車尾部( 以下稱作鑽卡測試 )。
這一撞就火了,因為結果實在慘不忍睹,幾乎到了快要全軍覆沒的場面。一堆車子 A 柱直接被削斷,還有副駕被拍癟的,天窗被掀翻的,甚至有 D 柱都被撞爛的。
這不都是啥測試了,一整個名為 "A 柱撕裂者 " 的遊戲。
最終結果是 30 款車裏,只有沃爾沃 S60 、特斯拉 Model 3 和現代伊蘭特這 3 款車,在鑽卡測試中拿到了最好成績優秀( G )。(成績按照 GAMP 順序由高到低)
而能拿到可接受( A )成績的車子,也只有區區 3 台,它們分别是:奔馳大 G 、吉利帝豪和小米 SU7 。
剩下這麼一堆車子,成績都不咋滴。簡單來説,如果你坐在這些車的副駕,那大概率是當場 g 了。
大家結果都這麼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這個測試真的太難了。
你看啊,卡車屁股下面挂着一個後防護裝置,這個東西是為了讓後車追尾上去的時候,通過它的變形吸收掉一部分能量。
但懂車帝挑了個 30% 重疊正碰,實際測試的時候,車子的撞擊面基本全在防護欄垂直結構件的左側。
這就造成了,在巨大的撞擊力下,護欄不是一點點地發生形變,而是垂直結構件左邊的部分瞬間斷掉,然後車子徑直撞向卡車最硬的平板上。這麼大的能量全由一條 A 柱來扛,它被撕成這樣也就不足為奇了。
雖然大多數車都撲街了,但這次測試成績,也讓我們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比方説轎車的整體成績竟然好于 SUV ,拿到 G 的全是轎車。
聽起來有反常理,但這是因為轎車更低的車身,讓它更容易鑽入卡車底部,前防撞梁等機構能和卡車的後輪碰上,起到一個緩衝,而且它是 A 柱的上部撞上去的,卸力更容易。
但是對于 SUV ,卡車平板的高度幾乎就是它 A 柱的中點,咣當一下 A 柱斷掉的概率太高了。
所以我們看到十萬級别的伊蘭特、帝豪都做到了 A 柱只彎不斷,比那位一百來萬的 SUV 強多了。
也就是因為這個有點出乎意料的結果,懂車帝在撞爛一溜車的同時,也再次把自己推向了風口浪尖。
還記得去年冬天,懂車帝的測試被人揪出來説是作秀,餘大嘴直接開炮是 " 坑人的測試 " 。
那次脖子哥還專門跑到現場,在 -40 ℃的漠河觀摩整套測試流程。嚴格來説,雖然沒有發現主觀作弊的行為,但因為現場條件限制等各種原因,測試流程确實有不夠嚴謹的地方。
感興趣的差友,可以再翻翻那次我們的記錄。( 傳送門 )
而在這次鑽卡測試裏,懂車帝明顯規範了不少。他們找了專業機構合作,全程都是場地測試,評價規程都公布了,參考标準等細節也貼了出來,還有所有測試車的碰撞視頻都有放出。
目前來看,應該説沒有發現什麼明顯的漏洞。
雖然實驗條件更客觀了,但這次的最終呈現結果和相關分析,可能還是有欠考慮。
誠然,能拿到 G 的車子,可以説它們的車頭防撞梁、吸能盒這些結構設計都比較合理。
比如 Model 3 的碰撞中,它的車頭不是硬到一下幹斷防護欄,而是和防護欄充分結合,然後在前縱梁的導向下,把撞擊力引導到車輪和懸架,通過破壞懸架來卸力。
但從整體的結果能看出來,結構設計是一方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是車高。
因為車子越低、車頭越長,在鑽卡過程中 A 柱的承壓越小,測試中越有優勢。你説十來萬車子的 A 柱強度,真的就能吊打所有百萬豪車了嗎?我覺得也未必吧。
這次測試選用的是平板高度 1240mm 的卡車,而現實中不同卡車的平板高度都不一樣,如果把測試卡車換了一個高度,那結果可能會有很大區别。
這個試驗中,轎車明顯比 SUV 更有優勢。但這麼重要的訊息,在懂車帝的視頻裏,并沒有被提出來。
這不免會把觀眾帶偏到那些成績不好的品牌上去,引起一堆不必要的争吵。
而在網友們吵翻天的時候,脖子哥發現大家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這個碰撞中,比起車子安不安全,卡車防護欄才是最關鍵的。
要知道,無論是 CNAP 還是中保研的乘用車碰撞測試,都沒有鑽卡測試這一項,而且在乘用車的國标裏,也沒有這類規定。
當然,不止國内,歐美也都沒有。
為啥呢?雖然追尾全責,但鑽卡時的安全性本來就是商用車的責任。
懂車帝這次的鑽卡測試,參考了 IIHS ( 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 )的半挂車防鑽入測試。
這個測試分為 30% 重疊、 50% 重疊和 100% 重疊,而它的變量是卡車,轎車都用的是邁鋭寶。并且只有在 100% 重疊的碰撞中,主副駕都放假人,其他兩個碰撞中,都是只給主駕放假人。
顯然,這個是用來檢驗卡車行不行,而不是轎車。
所以我覺得,與其指望所有車企都能做出撞不斷的 A 柱,不如多看看卡車的防護欄達不達标。
畢竟一個符合标準的卡車護欄,可以在碰撞時大大加強緩衝效果,并且可以防止行人、非機動車等卷入車輪,減輕事故的危害。
這個東西國标裏是有規定的。在 GB 11567-2017 《 汽車及挂車側面和後下部防護要求 》裏,對貨車的後下部防護裝置應該有有多大,能有多大阻擋力都有要求。
規定對半挂牽引車和一些專用運輸車沒有要求
更大的問題是很多車不遵守國标,卡車行業本來就不夠規範,常年有超重、超載現象。路上那麼多卡車,又有多少台能裝上正規防護欄呢?
我今早來公司路上正好觀察了下,跑了 20 公裏的路,遇到了七八輛大貨車,有後防護欄的只有 2 台。
更别説路上這種拉了一車鐵管,還凸出來賊吓人的貨車,真要撞上去我都不敢想象會是啥畫面。
脖子哥這個身邊統計學當然不精确,但防護欄缺失的問題确實存在。
如果懂車帝的這個鑽卡測試,能夠讓業界關注到這個問題,推動咱們的卡車制造商、交管部門等都把這個東西抓一抓,或者讓咱的商用車碰撞标準裏,也加入鑽卡測試,那就很有意義了。
就拿美國的 IIHS 來説,在 2011 年, IIHS 剛推出鑽卡測試時,能通過全部測試的半挂車只有 1 款。
但這項測試推動了他們的卡車提高防護梁強度,對防護裝置進行結構優化。在 2017 年的測試中,已經有 5 款半挂車都能通過全部測試。
根據中南大學的一份報告,高速上乘用車追尾卡車的致死率,是其他碰撞的 4 倍。
這次測試結果,更證明了一件事:在大車面前,所有小車都不堪一擊。開車請盡量遠離大車。
倘若懂車帝的這次測試,能讓大家的關注視角從某些品牌,轉移到卡車防護欄這個安全部件上來。我覺得這件事情,也就有了更大的價值。
撰文:白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