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專訪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長曾志誠:數據倫理和算法倫理,金融科技倫理治理兩大抓手,歡迎閲讀。
金融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技術與業态不斷革新,新生的風險隐患也層出不窮。諸如數據濫用、算法歧視、數字鴻溝等倫理問題湧現。
在此背景下,監管部門不斷完善金融科技倫理體系建設。談及最新監管動态,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長曾志誠近日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提到,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充分發揮北京金融科技資源優勢,以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為抓手,把數據倫理和算法倫理作為金融科技倫理治理的起點和重點。
尚處于探索起步階段
談及金融科技倫理的發展情況,曾志誠表示,目前,我國的金融科技倫理治理尚處于探索起步階段,數字鴻溝、算法歧視、隐私泄露等科技倫理挑戰日益凸顯。這些倫理問題不僅容易造成金融服務歧視,侵害金融消費者的權益,而且與金融科技守正創新的發展初衷背道而馳。
近年來,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在改變傳統金融業态的同時,也催生了復雜多樣的倫理問題與潛在風險。在業界看來,金融科技倫理治理是金融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面臨的問題,倫理建設将成為金融科技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國在金融科技倫理治理方面已經開始了初步探索。2022 年 1 月,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 年)》首次明确提出,加強金融科技倫理建設。2022 年 10 月,人民銀行重磅發布《金融領網域科技倫理指引》行業标準,提供了在金融領網域開展科技活動需要遵循的守正創新、數據安全、包容普惠、公開透明、公平競争、風險防控、綠色低碳等 7 個方面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範。這是金融科技倫理制度完善的重要一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面臨的科技倫理挑戰日益增多,但科技倫理治理仍存在體制機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領網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與此同時,金融活動越來越密切地與數字化和新技術相融合,二者的交叉領網域帶來更加多元化的倫理挑戰。我國金融科技倫理治理在取得積極成效的同時,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環節:倫理的意識比較薄弱、倫理的理論研究相對滞後、倫理約束機制尚未完全健全。目前我國金融科技倫理治理的系統性、全面性和有效性還有較大改進空間。
" 金融業要充分認識金融科技倫理治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建立健全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科技倫理治理體系。" 曾志誠提到。業界已然達成共識,新形勢下,要把倫理建設作為推動金融數字化轉型的核心 " 抓手 "。
北京金融科技倫理治理行動中
" 無科技,不金融 " 已成為當下金融行業發展的共識,但金融科技倫理治理任重而道遠。監管方面,北京對于金融科技倫理建設工作的開展正在行動中。
曾志誠介紹,近年來,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充分發揮北京金融科技資源優勢,以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為抓手,深化落實《金融領網域科技倫理指引》,把數據和算法倫理作為金融科技倫理治理的起點和重點。
此外,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聚焦 " 智慧金融 " 主題監管工具,強化人工智能金融應用風險管理和金融科技倫理治理,探索規範人工智能金融應用創新行為,同時積極參與《金融科技人才能力規範》研制,助力提高金融科技人才的倫理素養,為豐富完善金融科技倫理治理體系貢獻北京力量。
在監管支持下,更多的行業規範标準也在漸漸出台。在 2023 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發布了《金融領網域科技倫理自律公約》,推動行業自律,為金融管理部門開展金融科技倫理工作提供支撐。" 金融領網域科技倫理倡議 " 也由 15 家金融機構共同發起。
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的布局也反映出金融科技倫理的治理思路——組織框架、規則制定、人才培養。曾志誠同時強調," 只有運用法治思維、凝聚法治力量、吸收法治智慧、采取法治方式,堅持在法治道路上推動金融科技倫理治理,才能形成更加完善的金融科技倫理治理體系 "。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科技倫理治理最重要的還需把握 " 回歸金融本源 " 的方向。金融科技的本質是金融,算法透明度、無序競争、數據安全、數字鴻溝等問題,最後還是要回到如何服務實體經濟、促進金融高質量發展上來。
多措并舉協同共治
在曾志誠看來,加強金融科技倫理建設,現階段可以重點從三個方面發力。
首先是構建協同高效的治理體系。" 金融科技倫理治理是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監管部門、從業機構、行業組織等各司其職、密切協作,攜手構建多元主體參與、協同共治的新格局。" 曾志誠表示。
分主體來看,監管部門要做好金融科技倫理治理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監督指導,強化對金融領網域高倫理風險活動的跟蹤評估和倫理事件應急處置。從業機構要切實履行好金融科技倫理管理的主體責任,加強内部科技倫理審查,做好信息公開、自覺接受外界監督。行業組織應通過自律公約、行動倡議、宣傳教育等手段,構築縱向有序銜接、橫向靈活聯動的倫理自律防線,營造科技向善的行業創新氛圍。
在對倫理制度的設計上,曾志誠強調,要健全綱目并舉的倫理制度,加強金融科技倫理重點領網域頂層設計和立法研究,構建多層次金融科技倫理規則體系,配套制定金融科技倫理相關行業标準,從應用範圍廣、創新活躍度高、對金融服務影響深的技術入手,以标準為支撐、以評估為手段,細化倫理治理的具體要求和操作規程,進一步明晰金融科技 " 有所為,有所不為 " 的倫理邊界,有效規範金融科技創新活動。
" 探索多措并舉的治理手段,打造善治之器。" 曾志誠指出,金融科技倫理貫穿于金融科技活動的全過程,應當從事前審查、事中監測和人才培養等各環節強化對金融科技創新活動的倫理治理。
具體來看,事前要通過信息披露、聲明承諾等方式充分披露創新機理與服務内容,凝聚多方力量深入剖析創新實質、綜合研判倫理風險。事中要運用監管科技強化金融科技創新應用監測,暢通投訴建議渠道、完善風險補償機制,提前識别、預警潛在倫理風險,及時糾正倫理違規行為,實現對苗頭性和傾向性倫理風險 " 打早打小 "。同時,要加快出台金融科技從業人員職業規範,打造德才兼備的金融科技人才隊伍。
曾志誠表示,未來監管将秉承科技賦能金融定位,堅守誠信履約行為準則,恪守依法合規底線,切實維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确保金融科技應用不偏離正确的發展方向,将科技應用能力内化為金融競争力。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董晗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