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百年丹鳳,一生傳奇,歡迎閲讀。
"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裏 ……" 這首歌曲出自她主演的《護士日記》,在影片播出之後,這首歌便火遍了全國,大人小孩都能哼上兩句,可見其影響力與受歡迎程度。
文 | 王悦陽
她,被評為 "50 年代最漂亮的女演員 ",是新中國首次推出的 " 二十二大影星 " 之一,曾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 " 最佳女演員獎 ",和李麗華、周璇、白光并稱 " 滬港四大女星 "。
她,美如冠玉,風華絕代,是許多影迷公認的夢中情人,一生從藝四十餘年,塑造了五十餘個藝術形象,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上影畫報上的《護士日記》。
或許你沒有看過她的電影,但你一定聽過那首她演唱的歌曲:"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裏 ……" 這首歌曲出自她主演的《護士日記》,在影片播出之後,這首歌便火遍了全國,大人小孩都能哼上兩句,可見其影響力與受歡迎程度。
她是王丹鳳,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的電影明星。出生于 1924 年 8 月的她,正值百年誕辰。
風華絕代
王丹鳳原名王玉鳳,于 1924 年出生在繁華的上海灘 , 她的父母都是寧波人,為了生計來到上海從事旅館生意,家境比較優渥,只因從小喜愛藝術,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的鄰居、" 合眾影片電影公司 " 的基本演員舒麗娟帶着年輕的王玉鳳來到片場,正逢導演朱石麟拍攝《龍潭虎穴》,王玉鳳應邀試了試鏡,竟然特别出彩。于是,在朱石麟的鼓勵下,她決定投身影業。" 玉鳳的名字叫不響,又很拗口,這樣吧,我建議你改個名,就叫王丹鳳吧,既響亮,又有意義,丹鳳朝陽嘛。"
青年時代的王丹鳳。
王玉鳳飛奔回家,興奮地将這一件事告訴了父母。和現在不同,當時的演員仍屬于 " 下九流 ",是受人歧視的行業,她的父母一開始當然是抵觸的。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家雖不到一擲千金的地步,可也算是闊綽,自己的女兒何必去做那抛頭露面的 " 戲子 " 呢?沒想到向來温順乖巧的王玉鳳這次一反常态,始終堅持要去實現做演員的夢想,再三考慮之後,她的父母還是決定尊重她的選擇。
就這樣,王玉鳳和電影公司籤了三年的合約,取藝名為 " 王丹鳳 ",正式步入了演員行業。從此,中國影壇一顆耀眼明星冉冉升起。
王丹鳳演員生涯的處女作是朱石麟導演的《靈與肉》,她沒有任何經驗,出演的也只是一個小小的配角,但憑借着與生俱來的天賦和美貌,還是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年,王丹鳳受邀參加《新漁光曲》拍攝并擔任女主演。眾所周知,《漁光曲》是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王人美珠玉在前,如何打破觀眾固有印象,去演繹漁家女這一角色,對王丹鳳來説是一個十分大的挑戰。況且王丹鳳從小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下,家庭也十分美滿幸福,這和劇中漁家女貧困悲慘的經歷大相徑庭。因此王丹鳳推掉了一切應酬,整日冥思苦想該如何去塑造這一角色。功夫不負有心人,王丹鳳所飾的漁家女演出了自己的風采。此片上映後王丹鳳一炮而紅,在影壇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從《新漁光曲》《紅樓夢》到被譽為 " 中國版魂斷藍橋 " 的《青青河邊草》,王丹鳳的演技不斷提高,知名度也漸漸上升,各大媒體競相報道,玉照時不時登上雜志封面 …… 王丹鳳面對着的,是一個又一個光環。毋庸置疑,王丹鳳是絕對的大美人,五官精致,神态嬌媚,擁有标準的美人臉,渾身還散發着温婉知性的美,因此獲得了 " 小周璇 " 的外号。作家張愛玲在寫寧波這個地方時,還曾拿她做過例子:" 寧波人漂亮得多,如王丹鳳,我想是沿海史前人種學關系 "…… 王丹鳳的風華絕代可見一斑。
影壇佳偶
王丹鳳之所以被冠以如此盛譽,不僅因為美貌與藝術,更和她的品德有很大關系。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盡管身處花花世界、紙醉金迷,王丹鳳卻始終潔身自好。在她的身上,沒有绯聞八卦,沒有名利糾葛,生性低調的她除了演戲,生活中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看電影和話劇。也正因此,以戲為媒,王丹鳳結識了當時身為金城大戲院總經理的柳和清。" 那時候金城大戲院常常上演話劇,編劇、導演都是田漢、費穆、洪深、黃佐臨、朱端鈞等第一流的大家。丹鳳很喜歡看話劇,覺得對自己的表演有幫助。于是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們就這樣認識了。" 柳和清晚年曾這樣與我回憶他與王丹鳳的緣分,雖然柳家是上海電影界的望族,大批優秀的電影人才都出自國泰影業公司,甚至連大名鼎鼎的周璇都是柳中亮的幹女兒,可那時,王丹鳳卻并不是國泰的籤約演員。與現在所傳聞的 " 很多電影公司為了保證票房而拉攏明星 " 不同,柳和清自認識王丹鳳的那一刻起,就被她的美麗、善良與正派所吸引。兩人的戀愛談了好幾年," 那時候長輩們都很支持我們。甚至有位親戚直接來找我,問我和丹鳳為什麼談了 7 年的戀愛至今不肯結婚,嚴厲地責問我是不是想玩玩的。哈哈。" 其實,兩人的感情生活一直很幸福,不同于一般的公子哥兒,柳和清是個細心、體貼的紳士,對于自己和王丹鳳的感情,始終出于保護的目的,因而格外低調、謹慎,正所謂 " 閨中甜蜜事,少與外人知 "。加之兩人平時工作都十分繁忙,因而戀愛談了很久,卻遲遲沒有結婚。
王丹鳳和柳和清。
1949 年,新成立不久的香港長城電影制片公司向王丹鳳發來誠摯的邀請,王丹鳳先後在香港拍攝了 6 部影片。值得一提的是,在《錦繡天堂》一片中,王丹鳳有幸與自己當年最崇拜的影後胡蝶親密合作,從中受益良多。
1950 年,王丹鳳與陶金、劉瓊、韓非等人,作為香港電影劇團的成員,前往廣州進行慰問解放軍演出。在廣州這座被譽為 " 祖國南大門 " 的城市裏,王丹鳳看到了 1949 年後人們無比喜慶的嶄新精神風貌,也看到了一個百廢待興、欣欣向榮的新時代的來臨。解放軍艱苦樸素的作風,更是給年僅 25 歲的王丹鳳極大的震動。緊接着,王丹鳳又留在廣州參加了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會議,在學習過程中,王丹鳳看到了新中國文學藝術的發展方向和光輝前景。" 歸去來兮 ",此時此刻的王丹鳳,究竟還在等什麼呢?謎底揭曉于同年 11 月,随着柳和清的到來,王丹鳳終于幸福地牽着未婚夫的手,愉快而興奮地回到了闊别已久的上海,投入了新中國的懷抱。難怪有人説,這是 " 愛國和愛情雙雙召喚的結果 "。
回滬後,王丹鳳與柳和清開始忙碌地籌備兩人的婚禮。1951 年元旦這一天,王丹鳳與柳和清在相愛長達 7 年之久後,喜結秦晉之好。1 月 15 日出版的《青青電影》雜志,特意用了整整兩個版面的圖文,完整報道了王丹鳳和柳和清在上海逸園大酒店舉行結婚典禮的詳細經過。婚禮隆重而熱烈,上海電影界的著名導演、演員和工商界的老板及朋友都親臨祝賀。
銀幕經典
雖説婚後的生活是美滿幸福的,從 1951 年到 1956 年,四個如花似玉的小千金相繼呱呱墜地,讓王丹鳳享受了為人母的幸福與快樂。然而,她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心愛的電影事業。受到進步同行的影響,1952 年 12 月,王丹鳳欣然加入到了新組建的上海電影制片廠。在此之前,私營電影廠先公私合營後又并入國營,丈夫柳和清已經擔任上影廠宣傳科長,專職攝影,還參與創辦了聞名遐迩的《上影畫報》。而王丹鳳自加入上影廠之後,依舊為廣大影迷奉獻自己的作品,她被評為深受觀眾喜愛的 " 二十二大明星 " 之一 , 各大城市的電影院中貼滿了她的海報,她與王曉棠并稱 " 二王 ",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銀幕都被這兩位女神所霸占。香港歌星羅文曾在接受采訪中回憶:" 從前在廣州上學的時候,班裏邊分為兩派,一派迷王丹鳳,一派迷王曉棠,我就是王丹鳳迷,凡是她的電影上映一部我看一部 ……"
王丹鳳出演《女理發師》。
1962 年,王丹鳳被推選為政府代表團成員,跟随周總理出國訪問緬甸。出發之前辦了一場集體宴會,可王丹鳳幾名上海代表由于路途遙遠錯過了這次宴會。為此,周總理專門熱情地邀請他們到自己家中聚餐,還邀請大家到自己西花廳的院中打乒乓球。看到王丹鳳有些手足無措,周總理便微笑着邀請她來和自己打乒乓球。王丹鳳連連擺手,緊張地説道:" 總理,我不會打乒乓球。" 周總理聽罷笑眯眯地對她説:" 你們文藝演員,也别忘了搞運動啊,等我下次再見到你,還是要和你打球的。"
幾年後,王丹鳳與周總理在上海再次相遇,總理看到她第一句話就是:" 你學會打乒乓球了嗎?" 這讓王丹鳳受寵若驚,她沒想到總理居然還能記得和她説過的話,不由得感慨萬分,總理每天要處理國家大事,日理萬機,卻仍然能記得這些瑣事,自己身為一個演員,就更應該盡自己的全力投入到表演當中去了。
随後,王丹鳳又相繼出演了《桃花扇》《家》《女理發師》《護士日記》等諸多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奉獻了一個又一個的經典電影形象。
1978 年,重逢豔陽天,王丹鳳首先在參演的《失去記憶的人》中亮相。随後,王丹鳳又與韓非、孫景璐等老演員一起主演了喜劇片《兒子、孫子和種子》,并于 1980 年與項堃一起主演了《玉色蝴蝶》。從那以後,王丹鳳就再也沒有接拍電影,《玉色蝴蝶》也就成了王丹鳳告别影壇的封箱之作,那一年,王丹鳳 56 歲,她把自己最美的藝術形象全部留給了銀幕與觀眾,在晚年到來之前,告别了畢生心愛的電影藝術。
相濡以沫
雖然淡出影壇,但王丹鳳并沒有休閒在家,更沒有停滞不前。作為民主黨派人士,她深入基層,參政議政。改革開放以來,王丹鳳從一個著名影星,成長為在上海政協和全國政協會議上頻頻亮相的社會活動家,一個促進友好往來的文化使者。
參加裏根就職典禮。
1985 年 1 月 20 日,對于王丹鳳和柳和清來説,是一個特别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他們倆應邀來到華盛頓,參加美國總統裏根的就職典禮。作為中國電影界人士,恐怕沒有第二個像王丹鳳夫婦那樣受此禮遇。那一年,王丹鳳夫婦還到加拿大温哥華探望了時年 78 歲的影後胡蝶。" 你知道麼,你是大陸第一個來看我的朋友。" 胡蝶一見面就拉住王丹鳳的手,坐定之後,胡蝶将第一杯茶遞給了柳和清:" 這是上海人的規矩,第一杯茶要先給姑爺。" 一番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在温哥華,王丹鳳與胡蝶連續聚會了三次,臨别時,胡蝶将一對燒制着彩蝶圖案的小瓷盆送給王丹鳳,説:" 我一共只有兩對,一對送你,一對自己留着。" 王丹鳳激動不已:" 我是看你的戲長大的,一直很喜歡,直到 1948 年到香港和你拍《錦繡天堂》才算第一次見面,那時真是太高興了。沒想到一晃我們分别已有 30 多年了 ……"
1989 年,柳和清從上海電影制片廠退休,他只身赴香港,涉足香港餐飲業闖天下,獨樹一幟,崇尚素食,創辦 " 功德林上海素食館 ",數年之後,居然奇迹般地大獲成功。從一間小店發展到擁有香港銅鑼灣和九龍尖沙咀繁華地段兩間相當規模的餐廳,在其中,王丹鳳對丈夫柳和清的幫助與支持,功不可沒。過去拍電影,如今開餐館,雖然風馬牛不相及,卻同樣需要專業精神。王丹鳳與柳和清在迎合港人口味的同時,亦注意食品健康,不但聘得好廚師,自己還經常設計新的菜式,創出幾百種素食佳肴,轟動東南亞飲食界。正如香港媒體評價的那樣——别人開餐館只管做生意,柳和清先生出身電影世家,又有夫人王丹鳳作後盾," 功德林 " 就開得頗有文化修養,就連開列的菜譜都充滿傳統文化的氣息。從内地前來定居的故交林風眠、黃永玉,到華君武、程十發等眾多訪港老友,還有金庸、蔡瀾等香港名人 ……" 功德林 " 成了舊友新知聚會的好地方。而台灣星雲大師的一幅 " 柳和清家王丹鳳,功德林中菜根香 " 對聯,更把主人和店名及菜色輕松地加在一起,見證了這一高級滬式齋菜在香港的發揚光大。
歲月從不敗美人。即使滿頭白發,像王丹鳳(右)、秦怡這樣的老一輩藝術家優雅如昔。
盡管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但越到晚年,思鄉之情越甚,最終,遊子歸家,落葉歸根,年過八十的王丹鳳與柳和清将 " 功德林 " 轉手讓給他人回到了上海,過起了隐居的生活,在故鄉頤養天年。耄耋之年的王丹鳳深居簡出,除了見幾個老朋友外,基本閉門不出。她愛看電視,也愛讀書。一切順其自然,是她處事的原則與長壽的法門。雖然年已耄耋,可王丹鳳依舊保持着雪白的皮膚,清秀的面龐。性格開朗的她自稱 " 遇事想得開 ",而平時生活也很有規律,每天堅持晨運,并保持素食的習慣," 每天必吃一碗青菜對身體有好處 "。盡管早已是影壇跨世紀的傳奇人物,但王丹鳳始終堅持 " 不參加活動,不寫回憶錄,不合影 " 的原則,只肯把自己當年最美的一面展現于世人面前。然而在 2017 年 5 月,久未露面的王丹鳳意外地現身于上海國際電影節。時年 93 歲的她坐在輪椅上,由其女兒與孫女推至舞台。歲月從不敗美人,雖已滿頭白發,然氣質尚存,優雅如昔,一颦一笑間仍可隐約窺見其年輕時的風采。于典禮中,她獲頒華語電影終身成就獎,現場掌聲經久不息。這位德藝雙馨、知性優雅的影壇巨星,耄耋之年獲得此獎是實至名歸的。可惜的是,一年前,時年 90 歲的丈夫柳和清帶着對妻子的愛與不舍,先她而去,再也無法見到妻子晚年的輝煌時刻,兩人自結婚以來,一生感情順利、家庭幸福,度過了整整 65 年風雨同舟相濡以沫的濃情歲月,堪稱影壇佳話。
2018 年,時年 93 歲的王丹鳳與世長辭。生命或許有終結,但愛與情感永存于電影膠片之中,永存于後人的懷念與敬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