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網易做了一個小紅書???,歡迎閲讀。
臨安什麼時候下第一場雪?
杭州某家網紅髒攤在哪?
寧波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
以往,你想要知道這些答案,得靠搜索引擎,但近幾年,小紅書成為許多人的新任答案之書。
這也讓小紅書成為了資本的寵兒,無數大廠争先想要再造一個小紅書。
前幾天,我發現網易新推出了一個 APP :網易小蜜蜂。
在官方介紹中,這是一個「 年輕人分享和交流生活日常的内容社區 」,主打真實有趣的分享,自由記錄生活瞬間,盡情熱聊喜歡的話題以及評分廣場。
雖然簡介花頭挺多,但我相信,絕大多數人剛打開這個軟體的時候,想法是一致的:
這不就小紅書嘛!
認真刷了好一會兒,我發現作為一款剛上線不久的 APP ,它的内容不少,至少你能刷上好一會兒。
但畢竟剛上線嘛,所以如果你要搜索特定的内容,那它就不夠用了,很多我想要的東西都搜不到,比如周末想去千島湖轉轉,但是它給你跟你聊東極島,一下子帶你去江蘇。
或者我想搜一些攻略向的,比如電腦藍屏,這類内容直接顯示沒有。
左小蜜蜂,右小紅書
另外,從内容呈現形式,到個别頁面的設計細節,不少地方都頗為類似。
但獨屬于自己的小巧思,也有不少。
首先,用户會根據職業和學歷進行标識。
還沒有畢業的,可以通過畢業證書、錄取通知等信息認證自己的學校,已經畢業成為職場人的,可以通過工牌等證明認證自己服務的公司,認證完成後,會以小尾巴的形式跟在昵稱邊上。
有一説一,這個設計我感覺還挺不錯的,新增的标識就像一道橋梁,大廠員工跟同校學生能由此快速熟絡甚至聯系起來。
在主要板塊上,也有些許不同。
使用這類 APP 時,最為顯眼的當然是底部的四個主 Tab。
小紅書的四個主 TAB 為,首頁、購物、消息、我,小蜜蜂的則是,首頁、廣場、消息、我的。
對于剛起步的社區來説,體量不足以開展電商,類似評分榜單這樣的創作門檻較低的能幫忙帶動内容互動的板塊,自然成了更優解。
在這個板塊裏,你可以找到一些虎撲氣息,簡而言之,上到 MBTI ,下至華語歌手,為萬物進行評分。
但就目前而言,我還沒有刷到特别有趣的評分,畢竟剛剛起步麼。
在内容頁面,原本我以為沒啥好介紹的,畢竟現在的内容展示就那麼幾套麼,非常成熟,很難再有更優解了。
不過仔細觀察我發現,這個頁面還是新增的小功能:打賞。
這其實就跟公眾号裏的贊善作者一個意思,如果你對作者產出的内容認可,可以通過送禮物給出真金白銀的獎勵。小蜜蜂的貨币名為蜂蜜, 1 塊錢可以買 10 個蜂蜜。
至于其他功能嘛,説實話,跟小紅書的大差不差,畢竟小紅書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軟體了。
我也在各大社交網站進行了一番搜索,目前對小蜜蜂的讨論非常有限,也沒有大熱門内容。
雖然也有創新之處,但這樣的 APP 到底能活多久,我想誰也説不好。。。
復刻現象級 APP ,似乎成了大廠們定期開展的一種 Play 。
就拿小紅書來説,就有不少效仿者,微博的 " 綠洲 " ,抖音的 " 可頌 " , 360 的 " 輕選 " ,阿裏的 " 态棒 " ,騰訊微信的 " 小綠書 " ,都是背靠巨頭,實力超強的選手,但都沒能掀起太大風浪。
再往前説, 2019 年,張一鳴、羅永浩、王欣( 快播 )都曾在同一天發布社交 APP ,聲勢浩大,被業内稱為圍獵微信。
但現在呢。。。
多閃雖然還算穩健,但熱度也只是不温不火,後兩者更是幾乎進入 " 查無此人 " 的狀态。
國外也是啊,就説推特吧,都好幾撥 " 移民潮 " 了。
馬斯克剛接手推特開始搗鼓的時候,裁員、漲價、封賬号,給用户都整麻了,直接 " 叛逃 " 。
于是,扎克伯格見機行事,順應民心,推出了 Threads ,這款軟體上線短短 5 天,便從 Twitter 手中奪走了 1 億用户。
無數用户調侃:沒有什麼是不能取代的。
前陣子,特朗普當選下屆美國總統也讓用户開始逃離 X ( 原推特 ), " 投奔 " 其競争對手 Bluesky ,後者在 11 月 14 号表示,過去一周新增用户 250 萬。
但目前 X (原推特 )的月活躍用户數約為 3.17 億, Bluesky 僅有 1600 萬用户。
而 Threads 的用户數在那波暴漲後,也進入了緩慢增長,平均會話時間也在下滑。
的确,沒有什麼是不能取代的,但也沒人能輕易取代。
在諸多行業,尤其是内容行業中,模仿他人成功的招式都是一條通往成功的捷徑。但在產品行業,這條規律似乎經常失效。
很多時候,大家從現象級 APP 裏遷移走,只是為了找個地方撒撒氣,表達自己的不滿,但過陣子改回來的都會回來。
從功能和外觀上來看,這些 APP 們看起來大差不差,換一個 APP ,只有幾百兆流量的代價,但不同平台實際上相去甚遠。
但,内容產品的壁壘永遠是内容,而不是產品。
當人們在某個平台聚集形成集群,他所關注的賬号,建立的社交圈就成了會牽制他轉換平台的力量,而内容存在馬太效應,平台們從 0 開始辛辛苦苦做了那麼多年的東西,随着時間沉澱下來的東西,遠不止產品本身那麼簡單。
搜個徑山寺,直接去武功山了
其實我也還挺希望,能看到更多新的挑戰者,新的内容生态可能性。
但從目前來看,内容平台未來只會越來越趨于穩定,越來越難以被突破。
撰文:渡渡鳥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