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小鵬穿越黑暗285天,歡迎閲讀。
撰文|張芮白
編輯|翟文婷
新車 G6 預售訂單 3.5 萬輛,水中憋氣大半年的小鵬,終于有了一次浮出水面喘息的機會。雖然這僅僅是可退的意向訂單,但足以令何小鵬感到欣慰。
資本市場的反應則更樂觀。7 月 3 日,小鵬汽車港股漲勢繼續探高,盤中最高報 59 港元,較 6 月 1 日的最低 30 港元幾乎翻倍。
很難講這是不是小鵬扭轉頹勢的開始。過去一年,曾經的造車新勢力銷冠小鵬,在谷底徘徊,從隊首被甩至隊尾。
2021 年,小鵬以汽車總交付量 98155 輛的成績,領先蔚來、理想,拿下造車新勢力銷冠,成為新能源行業中耀眼的新貴。第二年,更是接連拿下月度、季度、半年度冠軍三連擊。
财務數據也是長勢喜人,連續七個季度保持同比 150% 以上營收增幅。
然而,從去年年中開始,高歌猛進的音符戛然而止。
因為新車型 G9 的失利,P7i 的後繼乏力,小鵬銷量接連下滑。這是一個連鎖反應,銷量連累營收,繼而股價下跌。一年時間,小鵬汽車相比高點股價跌去 78%。
多米諾骨牌一旦倒下,很可能就是一發不可收拾的殘局。
今年 3 月的 2022 全年财報電話會上,小鵬汽車 CEO 何小鵬承認,「我們業績有壓力」。但他也表态,從去年年底,小鵬就在進行戰略復盤和調整,補強綜合能力的短板。
今年第一季度财報,并沒有看到小鵬積極的變革成果,相反各項指标持續在下行。何小鵬只能把期望寄托在新品 G6。
繼去年新車 G9 跌倒之後,6 月 29 日正式上市的這款新車,承擔着小鵬翻身的使命。
各項指标不健康
在造車新勢力隊列中,小鵬的各項指标都在顯示跟不上節奏。
首先是汽車出貨量。
截至 2023 年 6 月 31 日,小鵬汽車年内累計總交付量 41435 輛。僅比理想汽車 6 月份單月銷量高出 8000 多輛。而同期理想汽車共交付新車 139117 輛,蔚來則是 54561 台。
小鵬官方公布
即便是跟自己相比,銷量也在滑落。2023 年第一季度,小鵬汽車總交付量為 18230 輛,同比下降 47.3%,幾乎腰斬。環比下降 17.9%,這已經是小鵬連續五個季度銷量環比下滑。
來源:小鵬汽車财報截圖
銷量下降直接導致财務數據變差。
最直接的反應是營收。2023 年第一季度,小鵬汽車總收入為 40.3 億元,同比下降 45.9%,環比下降 21.5%。
毛利率更是不容樂觀,第一季度僅為 1.7%,相當于「賣一輛虧一輛」。而在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 12.2%,上一季度為 8.7%。與其它新能源車企相比,更是相差懸殊,理想今年一季度毛利率 20%,比亞迪 17.86%,特斯拉 19.34%。
對此,小鵬汽車在财報中解釋:「公司利潤率按年及季減少乃主要由于銷售促銷增加及上述新能源汽車補貼屆滿所致。」
其實小鵬營收從去年開始增速就在放緩。2022 年全年,營收 268.6 億元,同比增長 27.9%;2021 年這兩個數字分别是 209.9 億元和 259.1%。
與此同時,2022 年小鵬汽車虧損 91.4 億元,僅次于蔚來的 144.4 億元,遠高于理想汽車的 20.3 億元和零跑汽車的 51.1 億元。
差強人意的數據同樣影響着資本市場。
小鵬汽車股價在 2022 年 6 月 24 日達到巅峰,為 35.29 美元。之後一路下滑,今年 5 月 30 日,在小鵬汽車發布一季度财報一周内,小鵬汽車股價跌至最低點,7.87 美元,較最高點跌去 78%。這一切都只發生在一年時間。
來源:九方智投
轉折發生在 2022 年的第三季度,新車 G9 發布失利,小鵬營收急轉直下,頹勢持續到現在。
背後的原因
出現問題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是 P7。
去年第三季度,小鵬的王牌選手 P7 出現了 15% 的負增長。這幾乎是一次致命逆轉,此後小鵬進入下行通道,再也無力反彈。
自 2020 年第二季度開始交付後,P7 一度成為小鵬的爆款車型。2021 年,小鵬汽車拿下新勢力銷冠,P7 貢獻 61.7%,交付超 6 萬台。僅僅一年時間,這款明星車型就後繼乏力。
關于 P7 銷量滑坡,原因在兩個方面:首先,P7 交付已超兩年,競争優勢尤其是智能駕駛技術,已逐步被消解。其次是 P7 的直接對标競品特斯拉 Model 3,在去年 6 月之後開啓降價,P7 的部分潛在消費者流失。
彼時,何小鵬對小鵬的未來并沒有太多擔心,他的信心來自于即将上線的五座智能 SUV G9。
2022 年 6 月 29 日,何小鵬在微博中胸有成竹寫道,這将會是「50 萬以内最好的 SUV。」然而,現實走向完全偏離了何小鵬預計的軌道。
G9 上市當天,混亂的 SKU(配置種類)立刻招致消費者的質疑。
5D 音樂座艙、XNGP 輔助駕駛、4C 超快充電池包等亮點,均只出現在選配列表中。車型多達六款,配置讓人眼花缭亂。
更關鍵的是,售價 30.99 萬元的「丐版車型」570G 沒辦法選配任何功能,甚至只配備了 CCS 定速巡航,而這一功能,10 萬元的國產燃油車都有配置,多少顯得「誠意不足」。
随後,小鵬官方緊急對 G9 的產品和定價體系進行了調整,但為時已晚。
上市當月,G9 銷量僅有 184 台。10 月、11 月分别交付 623 輛、1546 輛,一直未能走出谷底。
除了上市當天的「滑鐵盧」之外,G9 銷量低迷或許也與其定位有關。
易觀分析汽車出行行業中心分析師王珂的觀點是,G9 失利固然有營銷策略失誤的因素,但也有產品定位模糊的原因。」
小鵬汽車以智能駕駛技術為突出優勢,對标特斯拉。更低的價格讓其擁有更高的性價比,也收獲了一批年輕閱聽人。
G9 上探高端市場,不僅要面臨原有客户的流失,在理想、蔚來等早已以各自優勢覆蓋各類場景的情況下,手握智能化,能否打開局面,并不确定。
G9 未能完成補位重任,今年 3 月份推出的 P7 更新款 P7i 接棒。
但 P7i 的提振作用暫時還未體現在銷量上。3 月,P7 車型總交付量僅為 3030 輛,遠不及 P7 去年同期 9173 輛的戰績。外界猜測是 P7i 產能不足的原因所致。
目前,P7i 的交付時間為 8 周,短期内難以立刻體現在銷量上。在财報電話會上,何小鵬承認了 P7i 的產能問題主要是電池原因,并表示預計從 6 月份開始,P7i 銷量會進一步放大。
成本浪費
銷量表現不佳外,連累小鵬财務數據的另一要素即是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
2022 年小鵬汽車财報表現不佳的直接原因是 G9 銷量滑坡。此前何小鵬曾稱,一款新車 SKU 的開發、測試、驗證和申報公告等綜合費用高達 5000 萬元。而 G9 上市才兩天,因 SKU 過多,口碑不佳,緊急修改,消耗了大量資金。G9 的失誤,導致小鵬汽車數億元的損失。
2022 年年報發布電話會上,何小鵬談到成本問題時表示,小鵬汽車從今年到明年将實現整車硬體(含動力系統)約 25% 的成本下降。
同時,他也坦誠道,「成本降低 25% 不代表小鵬有多厲害,是代表過去小鵬成本控制不夠好。」
除 G9 失誤發生的費用外,小鵬慣常成本損耗的大頭是電池。
因為占比高、開發周期長,汽車廠商通常會采用同一尺寸規格的電池包,以保障利潤。然而,小鵬早期一款車有 6-7 種電池包類型,最多時達到十幾種。產線建設、工程開發、樣件采購、驗證測試等,都需要大量甚至是重復投入,各個環節加起來就是一筆不菲的費用。
為了實現降本并覆蓋各種車型,小鵬采用多供應商策略,目前合作廠商包括中創新航、欣旺達、億緯锂能等。
同樣重復開發的問題也出現在小鵬的車型設計。
自 2019 年,小鵬共推出 5 款車型,外觀、内飾、配置各不相同。
這意味着,在同樣的銷量之下,小鵬要鋪設的生產線數量、對接的供應商數量以及在營銷、研發等投入上,要遠高于只有兩款車型的其他車企。
顯然,聚焦少數產品更有成本優勢,但對于小鵬來説,以平台化的方案做優化或許是另一個更适合的解題思路。
自去年 10 月以來,何小鵬不止一次提到用平台化優化造車模塊,以進一步提升全公司全流程的運營效率。而在更早之前,王傳福就在内部説到,一款電池包出來,要适配多款車型。
銷售渠道的過度損耗,也是拖累小鵬成本的一項重要因素。
根據小鵬 2023 年一季度數據,小鵬收入 40.33 億,成本 39.66 億,銷售成本率高達 98.33%。2022 年全年,這一數字為 88.50%。2022 年蔚小理三家中,平均售價最低的小鵬汽車,卻創造了最高的消管費用率,達到 24.9%,理想僅為 12.5%。
2019 年,為了加快渠道建設并降低初始成本,小鵬汽車宣布開放授權合作銷售模式。截至今年一季度,小鵬汽車門店數量達 425 家,其中授權加盟店占比約 30%。
在實際運營中,據多家媒體報道,直營店和授權經銷商此前常常存在内部搶單的現象。長期内耗變相增加的是銷售成本。
小鵬成本的消耗,也與年初特斯拉掀起的「降價潮」有關。
今年 1 月,特斯拉率先扔下炸彈,宣布旗下 Model 3 和 Model Y 降價 2 萬 - 4.8 萬元。小鵬随後緊跟,宣布 G3i、P5、P7 三款車型降價,降幅最高達 3.6 萬元。
只是,降價不但未能保住銷量,還拉低了毛利率。無論是短期壓力,還是長期在產品或組織上積攢的問題,何小鵬急需一次深度變革。
求生變革
為了扭轉頹勢,自去年 10 月,小鵬汽車内部進行了一系列人事、組織、產品策略方面的調整。
首先是何小鵬本人的決策資源聚攏。
很長一段時間,何小鵬對產品一線的關注度是在減少的。爆款車 P7 面世後,何小鵬減少出現在車輛開發會議的頻次。據 36 氪報道,遇到電池、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短缺,需要公司掌舵人出面時,時常找不到何小鵬的身影。2020 年底開始,他把大量精力投入在飛行汽車和機器人業務。
去年 10 月,何小鵬開始回歸產品,了解一線業務情況,直接與各個業務部門總監交流。
同期,小鵬汽車新成立了戰略規劃、產品規劃、技術規劃、產銷平衡等 5 個委員會,何小鵬自己擔綱其中 3 個委員會主任。而電動力、自動駕駛、互聯網等核心業務負責人,也都直接向何小鵬匯報。
其次是包括涉及聯合創始成員夏珩和何濤在内的職位變動。今年 1 月,長城老将王鳳英出任小鵬汽車總裁,全面負責產品規劃、產品矩陣及銷售體系。夏珩和何濤則轉向技術領網域。
人事、組織調整之外,何小鵬在產品方面也進行了一系列調整。
在成本控制方面,何小鵬在 2022 年财報電話會上表示,公司将通過造車模塊平台化、技術創新兩方面實現降本。
降本之外,小鵬汽車依舊重視其智能标籤。财報會議上,何小鵬認為,自動駕駛技術和用户使用率将迎來拐點。
據何小鵬介紹,城市 NGP 的 OTA,采用了基于 Transformer 的 BEV 時序網絡 XNET,可以不依賴高精度地圖,覆蓋城市範圍進一步擴大。這是小鵬智能駕駛得以保持領先的原因。這一功能将在廣、深、滬、京加速落地。
在這些基礎之上,小鵬汽車產品戰略調整一個更關鍵的動作,即初步成果展示,G6 的發布。
在今年一季度财報電話會上,何小鵬自信表示,G6 将成為中國 20-30 萬元新能源 SUV 市場最受矚目的熱賣爆款,并帶動小鵬汽車未來銷量的高速增長。
今年 4 月,G6 車型在上海車展亮相,兩個月後開始預售,6 月 29 日正式上市。
配置上,580-755 公裏的續航、800V 高壓碳化硅平台和 3C 電芯、前後一體式鋁壓鑄車身、第二代 XNGP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在多位業内人士看來,這樣的配置,已是「相當能打」。
價格上,20.99 萬 -27.69 萬,相比特斯拉 Model Y,起售價便宜了 5.4 萬。
高配低價有利于提振銷量,G6 目前預售訂單 3.5 萬輛似乎是個不錯的開始,但更真實的市場表現還要等待實際銷量的公布。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技術底座,扶搖架構。一體式鋁壓鑄車身,集成了 161 個零件,減少了 17% 的車身重量,優化了車輛的動态表現。
更重要的是,扶搖架構兼容多個研發平台,讓小鵬能像搭樂高積木一樣實現模塊化造車。
據何小鵬透露,基于扶搖框架,車型開發時間将縮短 20%,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可達 80%,整車綜合研發成本降低 50%。這一定程度上可能會解決此前小鵬汽車重復造輪子的問題。
自去年三季度進入挑戰期開始,小鵬汽車已在迷霧中艱難穿行了 285 天。何小鵬一系列大動作,謀求變革重生。暫渡難關還是更加艱難,G6 發布的不久之後,将很快得到答案。
一篇稿件解決一個問題
如果喜歡,歡迎轉發朋友圈或在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