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夏季了解這個小知識,關鍵時刻能救命!,歡迎閲讀。
夏季到了,天氣炎熱,一些人為了避暑,喜歡到池塘、湖泊、河流和海邊等地遊泳。特别是兒童及青少年,喜歡戲水消暑納涼,殊不知威脅生命的頭号殺手就在身邊。
溺水已經成為我國兒童及青少年意外傷害的重要死因,我國每年約有 6 萬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兒童溺水死亡人數占一半以上。溺水是危及生命但可預防的公共衞生問題之一。了解溺水搶救知識,可有效挽救生命。
溺水的表現
大部分溺水者并不能及時呼救。因為在水中張口呼救時水會進入口腔和呼吸道,導致窒息。溺水時,溺水者多表現為雙手不斷拍打水面、頭向後仰、嘴巴張開、身體垂直、腿部沒有運動和意識喪失等。
因此,在水中若發現遊泳者出現慌亂、雙手不斷拍打水面、意識障礙時要警惕溺水的可能性,要及時進行急救。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溺水的搶救常識
如果不慎發生溺水,一定要保持鎮定,可采用仰泳方式,頭盡量往後仰,讓口鼻露出水面,及時呼救。發現有人溺水時,不貿然下水急救,應立即呼救,獲得他人幫助,并撥打急救電話 120。
當溺水者距離較近時,可以用樹枝、竹竿等把溺水者拉到岸邊,如果距離較遠,可以把木板、救生圈和水桶等抛向溺水者,讓溺水者借助這些物品保持漂浮在水面上,等待其他人員救援。不要進行多人手拉手施救,這樣容易被溺水者拉下水,導致多人溺水,造成更大的損失。
溺水者被打撈上岸後," 控水 " 是普通民眾由來已久的做法,認為控水能夠排出溺水者肺中的水,促進呼吸恢復。其實控水沒有科學依據,對溺水者進行控水,可能會延誤心肺復蘇,還容易導致胃内容物反流引起誤吸。
還有一個不支持控水的原因是,部分溺水患者由于水刺激導致喉痙攣、氣管痙攣,所致的幹性淹溺,呼吸道及肺内沒有水或只有很少的水進入,同時由于肺血液循環豐富,進入肺内的水能快速地吸收入血,通過血液循環把水排出,因此,積極控水對溺水者搶救效果甚微,反而有害。
溺水者被打撈上岸後,如果意識清楚,把溺水者放置于側卧位,防止誤吸,做好保温,等待專業醫務人員救援。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對于意識喪失的溺水者,快速清理口、鼻腔内的水草和淤泥,保持呼吸道通暢,如果溺水者發生心跳呼吸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先進行 2~5 次口對口人工通氣,再進行胸外按壓,按壓 30 次後給予 2 次人工通氣,依次交替進行。
5 組 30:2 循環後或 2 分鍾後再次評估溺水者呼吸和脈搏的情況,如果呼吸和脈搏仍未恢復,需要持續進行心肺復蘇,等待 120 急救人員到場進行繼續搶救。
如果溺水者為兒童,且搶救者為 2 人以上時,胸外按壓與人工通氣的比例為 15:2。如果現場能夠獲得體外自動除顫儀(AED),其他旁觀者應該迅速取得 AED,對溺水者進行及時除顫。
溺水的預防
溺水最好的救治方式就是提前預防,對于兒童和青少年要不斷進行防溺水教育,教會他們遊泳和心肺復蘇等技能。
同時遠離危險水網域,避免去陌生水網域遊泳;不在江河、水庫等水邊玩耍,避免失足落水。
兒童不私自單獨外出遊泳,兒童遊泳時要有熟悉水性的家長看護,重視危險水網域的隔離警示标志,切實履行好看護兒童的職責。
策劃制作
出品丨中華醫學會
作者丨王長遠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丨何婧瑜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 主任醫師
責編丨一諾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復 " 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