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4月貨币供應量增速緣何放緩?專家解讀,歡迎閲讀。
作 者丨唐婧
編 輯丨李玉敏
圖 源丨圖蟲
央行今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初步統計,2024 年前四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 12.73 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 3.04 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币貸款增加 9.44 萬億元,同比少增 1.7 萬億元。
對此,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表示,以往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有 " 好采頭 " 的季節性規律,今年一季度貸款衝高已有緩解,投放節奏較去年更為平滑。當前信貸均衡投放效果初步顯現,為年内貸款增長留有後勁,也更有效匹配實體經濟主體的用款需求。
4 月末,廣義貨币 ( M2 ) 餘額 301.19 萬億元,同比增長 7.2%,較 3 月回落 1.1 個百分點。狹義貨币 ( M1 ) 餘額 66.01 萬億元,同比下降 1.4%,3 月為同比增長 1.1%。
針對貨币供應量增速放緩,央行早有預判。人民銀行貨币政策司司長鄒瀾日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未來随着經濟轉型更新、有效需求恢復、社會預期改善,資金沉澱空轉的現象也會緩解。當前龐大的貨币總量增長可能放緩,數據上會有擾動,不宜簡單作同期比較。但這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減少,真正需要資金的高效企業反而會獲得更多融資,是金融支持質效提升的體現。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今年以來,信貸投放同比持續少增,貨币創造能力下降,對 M2 增速帶來一定影響。但 M2 增速下降并非資金供需出現問題,這與監管部門調控思路轉變有關。監管部門近期不斷采取措施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減少資金空轉沉澱,大力發展直接融資。作為總量指标,在新增貸款同比少增影響下,M2 增速有所下降,但存量資金使用效率出現提升并不會對 M2 增速帶來影響,因此要理性看待 M2 增速下行的現象。
M2 作為金融總量指标存在局限
張瑜認為,受企業活期存款 " 搬家 " 到理财等多重因素影響,4 月份貨币供應量增速有所放緩。
一是近期是存款向金融市場 " 分流 ",引起 M2 增速下行,M1 增速受此影響也有回落。随着債券價格走高,相關理财產品投資的收益率上升,企業活期存款 " 搬家 " 到理财的情況也較為明顯。另有接近央行人士告訴記者,近期資管產品募集增速回升較快,4 月末同比增長 11.3%,較大程度分流了銀行表内存款。
目前我國的貨币分為 M0、M1、M2 三個層次。M0,即我們常説的 " 現金 ",最活躍,流動性也最高;M1,是 M0 加上流動性稍弱一點的部門活期存款;M2,是 M1 加上流動性更弱一些的部門定期存款、居民存款等。
張瑜還提到:
M2 作為金融總量指标存在一些局限。部分資金從存款分流到理财後,不再納入 M2 統計,但實體經濟的資金供給沒有出現根本性變化,再從 M2 角度考察融資總量是不夠全面的。未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探索貨币供應量指标和經濟增長相關性的變化。
二是資金空轉、手工補息等現象已在規範治理。近期多部門對資金 " 低貸高存 " 空轉套利、銀行手工補息等現象的規範力度加大,過去相當一部分虛增的、不規範的存貸款有所減少,短期内有 " 擠水分 " 效應。但金融機構對有效的實體經濟需求依然充分滿足,金融總量對經濟的支持更實、效率更高。這既是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體現,也能促進經營主體立足主業,避免資金沉澱空轉。
三是金融業增加值核算優化調整也有影響。以往金融業增加值季度核算方法參考存貸款增速,今年一季度起,統計局修改為參考利息淨收入、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等指标,更能客觀體現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貢獻度,與年度核算數據也更為銜接。4 月以來地方政府通過督導存貸款提高金融業增加值的動力明顯減弱,也與 4 月金融總量增速下行有一定關系,相關影響可能會在年内持續顯現。但真正需要資金的高效企業會獲得更多融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沒有減弱。
事實上,資金價格、結構等方面也反映金融支持力度較強。記者從央行獲悉,4 月份企業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3.76%,基本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 23 個基點;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利率為 3.7%,比上月低 2 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低 48 個基點,均處于歷史低位。綠色貸款、普惠小微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繼續保持 20% 以上的較高增速,明顯高于全部貸款增速。
央行在一季度貨政報告中也表示,當前直接融資正在加快發展,未來随着櫃台債和企業債等債券規模進一步擴大,這些投融資活動并未通過傳統的銀行存貸款業務來實現,存貸款和貨币供應量也會下降。實際上,這類直接融資不斷發展,更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資金使用效率提升,間接融資的作用會相應下降。從國際上看,直接融資較為發達的經濟體不再以貨币供應量作為貨币政策中介目标。
張瑜認為,社會融資規模指标能更好反映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存款向理财分流後,投資的資產仍會反映在我國的社會融資規模統計中。加之我國金融市場不斷深化,債券與信貸市場發展更加均衡,直接融資增速有所加快。未來一段時間,社會融資規模作為總量衡量指标的相對參考價值還是會繼續體現。
信貸與經濟增長相關性或趨弱
數據顯示,前 4 個月社融累計新增 12.73 萬億元,同比少增 3.04 萬億元,延續年初以來的少增态勢。從信貸類資金看,新增人民币貸款 9.44 萬億元,同比少增 1.7 萬億元。
從直接融資看,企業債券淨融資 1.17 萬億元,同比多增 90 億元,政府債券淨融資 1.26 萬億元,同比少增 1.02 萬億元,股票融資 949 億元,同比少增 2194 億元。
央行在一季度貨政報告中再次提出,要合理把握債券與信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系。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認為,債券融資的重要性有所提升,或能解釋信貸總量同比持續少增的同時,企業債券融資出現同比多增。政府債券同比少增主要與去年高基數及發行節奏放緩等因素有關。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企業上市資質審核趨嚴,IPO 節奏放緩導致股票融資少增。
央行還在上述報告中表示,信貸只是社會融資渠道之一,不能反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全貌。高科技、創新型企業尚未經歷完整成熟的生命周期,迫切需要的是與其高風險、高收益、專業性強、知識和信息迭代快等特點相匹配的資金,主要是股權資金等直接融資。随着直接融資發展,融資結構與經濟結構轉型更新更加适配,同樣會導致信貸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趨弱。
央行強調,要科學認識信貸增長和經濟增長的關系,轉變片面追求規模的傳統思維,宏觀上要更加注重把握好融資環境的松緊适度。随着信貸結構有增有減,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減少資金空轉沉澱,大力發展直接融資,這可能會使得信貸總量增速放緩,但真正需要資金的高效企業反而會獲得更多融資,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金融支持質效。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 金珊
21 君薦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