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吳宇森的槍,這次又啞火了,歡迎閲讀。
在制造了《太平輪》一二部和《追捕》的連番驚天票房慘案之後,華語電影市場基本已經對吳宇森導演關閉了大門。
好在還有頭鐵不信邪的好萊塢公司,因為手持美元感受不到人民币割肉的痛感,仍然向這位前動作電影大師抛出了橄榄枝。
當然,是很小的公司,很低的投資。
于是,就有了這部《靜夜厮殺》,香港譯名《極夜追緝》,台灣翻作《無聲夜》。
其實,七叔覺得這電影應該叫 " 復仇的父親 " 或是 " 父親的復仇 ",更直接,更點題。
兒子被黑幫流彈擊中身亡,父親苦練各種武功後直闖黑幫巢穴報仇雪恨。
就這麼一個平鋪直叙的故事,而且還真的是 " 苦練各種武功 ",
完全遵循了早期邵氏功夫電影裏 " 受害——練功——復仇 " 的叙述套路。
因為開場追趕攔截黑幫被擊傷而失去發聲功能的男主,在各種場合練習臂力、搏擊、射擊、駕駛等等各種復仇技能的畫面,幾乎占去了電影 1/4 甚至更多的篇幅。
唯一缺少的就是一個功夫高深莫測但脾氣稀奇古怪的師傅角色,不然就更像是邵氏功夫電影復活了。
這片子一直有一個很大的宣傳噱頭,就是從頭至尾沒有一句對白。
真是這樣做的,但也真的沒有必要。
男主角失聲,已經是一個很有戲劇效果的設定了。
其餘所有角色,其餘所有場景,也都沒有語言交流,必然導致失真和滑稽。
尤其文戲集中的前半場,各種對白情境的回避,各種怼臉拍+各種慢鏡頭,造成叙事節奏和情緒的停滞與重復,就像是 MV 連放,又或者是演員試鏡片段組合。
真的是何苦來哉?
而且,本來就是一個以暴制暴的爽片架構,偏偏卻拍得爽不起來。
一是不同于以往吳宇森華語電影中的情義英雄,也不同于西方動作片中的鐵血狂徒,《靜夜厮殺》的男主顯得有些陰柔,有些凡俗,缺少一腳踢開生死之門的英勇灑脱,豪氣與從容。
激戰時刻,厮殺間歇,男主眼裏的猶豫、痛苦、憐憫甚至忏悔太多,太沒必要了。
沒有對白,就一定要多給演員臉部表情特寫嗎?太多看似復雜深刻的内心刻畫,反而對電影主題和故事節奏是一個嚴重的衝擊與破壞。
二是我也能想到這是導演在用暴力電影來反思暴力的一種創作意圖,但這個劇情架構卻并不是一個很切合的承載。
反英雄的角色設定,卻不反類型片的故事走向,為在結尾表達悲劇的情思與審視,只能是事倍功半見效甚微。
在以暴制暴的劇情框架内,男主的那些復雜心理情緒,在正常觀眾看來都只會是不合時宜的内耗與軟弱。
一個已經謀劃良久下定決心單槍匹馬闖進黑幫總部為子報仇的男人,沒有視死如歸擋我者殺的絕決狠厲,反而不時心生憐憫動搖鬥争,那他只有死路一條,那他也根本就做不出復仇這個決定。
決定之前的左思右想是正常的,橫下心後去實施時還心軟心亂個毛啊?
吳宇森的用意是好的,但被故事拒載給踹下了。
不過,不得不説,結尾槍戰動作的場面調度,吳宇森倒是沒讓觀眾太過失望。
各種花式槍火展示,加上 " 哒哒哒哒 " 猶如打擊樂般響起的子彈出膛聲,熟悉但依然有效,吳氏暴力電影美學仍能讓觀眾腎上腺瞬間狂飙。
但最讓人不能忍的是,為了自我致敬 " 雙雄 " 情結,硬是不要一點邏輯的給拉上了一位黑人警官,與男主在最後并肩作戰。
去時不通知上司和同僚,進入黑幫巢穴開始激烈槍戰了,還不呼叫支援力量,就是一門心思一個人拿槍玩命去幫助只遠遠在電梯口見過一面的男主,就為了拷貝 " 喋血雙雄 " 的戲碼。
這樣硬來也就算了,但是這位黑人小哥的表演是太特麼尬,太特麼辣眼睛了。
我高度懷疑,是劇組經費實在不夠,臨時找了一個非洲留學生來湊數的。
演技不提了,根本就沒有。最上頭的是表情管理全崩了,兩三次中槍後那種咧嘴硬擠似哭更似笑的硬核便秘表情,喜劇效果從天而降秒換片場。
最後,一定會有人問,這次吳宇森 " 放鴿子 " 了嗎?
開場不久,男主病房窗台上,飛來一只彩色翅膀的小鳥。
好幾個鏡頭呢。也算是一種替代吧。
至于讓我們親切和驚豔的白鴿,還有吳宇森那些用子彈寫詩的電影,也許都只能回頭再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