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王蓉,你别復活了,歡迎閲讀。
原創 咔咔
2025 年 04 月 11 日 12:30 北京
在《乘風 2025》第一次公演的舞台上,從千禧年樂壇走出的姐姐王蓉,帶來了唱跳曲目《免我蹉跎苦》。
" 免我蹉跎苦,不能專挑我一個人欺負 ……"
作為初代 " 電音舞娘 ",唱跳于她而言不過家常便飯,沒想到這一次,飯碗卻被掀翻了。
實力舞台被剪得支離破碎,排練時同組的成員針鋒相對,當這句極具諷刺性的歌詞從王蓉嘴裏唱出,網友們狠狠共情了。
還沒來得及感嘆不公,猝不及防地,她就因為隊友表現不佳而 " 連坐 " ——王蓉,被淘汰了。
至此,首輪公演最大的意難平誕生,宛如 " 地獄笑話 " 般完成閉環。
網友們,怒了。
■在熱度來臨之後
在登上《乘風 2025》以前,王蓉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身上背負的都是罵名。
打開她的微博,随意翻閲若幹年前的評論區,不加修飾的字眼穿透螢幕,直直地扎進眼睛裏。
" 真吓人 "" 不正常 "" 好醜 "" 辣眼睛 "……
" 浪姐 " 初舞台後,王蓉的口碑卻翻天逆轉。
初舞台上全開麥唱跳,哪怕鏡頭被剪得稀碎,王蓉依舊用不到兩分鍾的時長,掀起全網回憶殺。在初舞台唱跳的《哎呀》,在短視頻平台單日使用量暴漲 470%。
還不等網友細細回味,王蓉就被她等了 6 年的舞台,淘汰了。
苦于資本操縱人心已久的網友不再買賬,央視也連發數條有關王蓉的視頻并置頂,全網撈人:復活王蓉!
上一次王蓉擁有如此熱度,還是因為發布了一首被噴為 " 網絡神曲 " 的《小雞小雞》,惡評如潮。
浪潮湧來,浪潮退去。接下來,王蓉還會以怎樣的方式出圈?又将收到何種評價?無人知曉。
最有可能的是,王蓉還是那個王蓉,觀眾還是那批觀眾,這場聲勢浩大的 " 全民營救 " 能否持續,完全取決于下一秒人們對她的理解。
或許王蓉,根本不用 " 復活 "。
■被羨慕的第一名
1978 年,極度鮮明又十分微妙。改革開放奔流而來,流經普通人的生活,留下悠長的餘味。這一年年底,一個小女孩出生在山西太原,趕上了 " 好時候 "。
王蓉童年照
父母為小女孩取名 " 王菲 ",并非受到何種影響——那時候,未來的天後王菲剛滿 9 歲,籍籍無名,無人知曉她将在 2 年後加入央視銀河少兒藝術團,4 年後首登電視熒幕,從此一帆風順,轟轟烈烈。
有時候,這種無由的契合最接近命運的本質,卻又有着截然不同的走向。
未來從王靖雯改回本名的王菲,有個女高音歌唱家的母親,未來更名為王蓉的 " 王菲 ",同樣生于演藝世家。父親在話劇團工作,擅長扮演各種正面角色。母親天生有副好嗓子,以演唱民歌在當地小有名氣。
拉小提琴的王蓉
和所有生在藝術之家的孩子一樣,王蓉從小耳濡目染,學小提琴、鋼琴、舞蹈 …… 唯一不一樣的是,她并非被動地延續一種文藝人生,而是主動展露出過人的才華。
愛唱歌的母親每日練聲,天籁般的嗓音是王蓉童年最美妙的背景樂。收音機裏旋律傳來,一些曲調悄悄留在了她的心裏。
兩歲半時,她就能完整唱出《洪湖水浪打浪》的副歌部分,還會即興 " 創作 " 一些小調。六歲時,她跟随父親參演了話劇《威尼斯商人》,飾演一名為王子拉起披風的小随從。
王蓉演出話劇《威尼斯商人》
從觀眾席走上舞台,不大的劇場,短短幾步卻很漫長。王蓉一步一步走上那條從人群邁向聚光燈下的路,她抬頭望向舞台,就好像被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再也移不開目光。
歡呼聲中,劇本早已寫好。在大多數人仍是天真爛漫的年紀,有的人已風風火火地決定了一生。
學生時代的王蓉
高中畢業後,王蓉考入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與李湘、胡可、張騰嶽等成了同學。其中,要數李湘和王蓉關系最好。講話直來直去的兩人,成了最夠義氣的好姐妹。
" 辣妹子 " 李湘笑容甜美、為人豪爽,特别喜歡唱歌。在考入播音系以前,她一門心思要讀音樂學校,專業考試都已經過了線。但最後,她還是聽了媽媽的話,改以當一名主持人為目标,冥冥之中走上了一條最适合她的道路。
不過,每每看到王蓉在宿舍裏抱着吉他唱歌練聲,痴迷地琢磨一段旋律,李湘還是很羨慕。那時的王蓉,除了音樂,專業課也沒落下,始終名列前茅,就連體育都能打一百分。
學生時代的王蓉
但她最耀眼的還是音樂。一次偶然的機會,王蓉被同學起哄推上了台,一開口全場驚豔。自此,每一次校園歌手大賽,王蓉都毫無懸念地拿下第一名,這引起了劉天禮教授的注意,他在後台叫住王蓉,稱贊道,這孩子氣息、咬字、節奏各方面都特别好。
沒過多久,王蓉便成為知名吉他大師劉天禮的關門弟子。
1998 年的樂章,在王菲、那英攜手合唱的《相約九八》中拉開了序幕。也是那一年,名為 " 王菲 " 的王蓉,臨近畢業,以四年綜合成績總評第一的成績,拿到了班裏唯一的留京名額,進入北京音樂台擔任主持人。
彼時,同窗的未來尚未明晰。
一心想留在北京的李湘,在父母的勸説下極不情願地回到長沙,進入了在她看來 " 整天放豬飼料廣告 " 的湖南衞視。胡可進入了鳳凰衞視電影台擔任主持人,很快就覺得難以勝任,痛苦煎熬。歐陽夏丹去了上海電視台,負責裝訂人事檔案。張騰嶽接棒了一檔收視率一度為 0 的節目,一幹就是 21 年。這檔節目就是後來給一代人留下深刻記憶的《走近科學》,當然,這是後話。
校歌合唱《校園裏有一排年輕的白楊》
只有王蓉,無比明确未來要走的路。她放棄畢業就擁有的極高起點。孤注一擲地決定:從主播台 " 裸辭 ",專心搞音樂。
年底,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歌曲排行榜》上,在王菲那英的《相約九八》、孫楠《不見不散》等歌曲的夾縫中,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人 " 伊菲 " 用一首原創歌曲《雲不知道雨知道》入選了當年的年度十大金曲。
伊菲就是王蓉,而王蓉不只是伊菲。
15 歲時,王蓉第一次聽到一首英文流行歌,曲風與民歌小調大不相同,獨特的律動一下子擊中了她,令她震驚又着迷。彼時的她不會想到,35 歲那年自己将創作出一首中式英文 " 神曲 ",一經發布全網轟動,卻從此跌落神壇,毀譽參半。
■爆紅的,消失了
一首歌的突圍如同昙花一現,王蓉并沒有一炮而紅。
從主播台離開後的幾年時間,她沒有工作也沒有收入,就和搭檔老貓三天兩頭在酒吧裏駐唱,偶爾給别人寫歌掙錢,也曾做過銷售。除此之外,所有時間都用在積累作品上。
王蓉和搭檔老貓(劉原龍)
鍵盤被敲得破損都舍不得換,一創作起來王蓉就什麼苦都忘了," 音樂就這點好,你一唱起來你也就忘了(艱難)。一個小破鍵盤我能玩好幾十首歌,寫出來。"
她将作品錄成小樣做成磁帶,到處發," 見到一個人發一個 "。聽説有人能帶到香港,王蓉不管真假,跟幹批發似地塞過去一堆磁帶,反復叮囑道:" 你不管能給誰,逮人就送。"
發着發着,還真遇見了貴人。
李進,一名曾發掘梅豔芳的香港金牌經紀人,聽到王蓉的 demo 後感嘆道:" 這是來自北京的聲音。" 此時的香港,對以王菲為代表的嗓音十分青睐。為此,他親自飛到北京,籤下了王蓉。
為了将原名和天後王菲區分開來,李進找來相士替她改名。小説中的 " 黃蓉 " 聰明伶俐,武功高強,對方希望她在樂壇同樣有好成績,粵語黃同王諧音。" 王菲 " 改以 " 王蓉 " 為藝名出道,正式開啓了自己的音樂征程。
從那些在小房間裏沒日沒夜地反復敲擊、琢磨的近百首作品中,王蓉精心選出 10 首,于 2003 年收錄成首張個人專輯《非想非想想》。
憑借這張專輯,王蓉一舉奪得兩項新人金獎。
可惜,她依然沒有受到太多關注,甚至因為粵語 " 王蓉 " 和 " 黃蓉 " 的發音一樣,出席頒獎典禮時,王蓉座位上的名籤經常寫着 " 黃蓉 ",就連很多歌迷也分不清歌手的名姓。
出席最多的小型演唱上,王蓉的名字出現時,觀眾都一臉茫然,禮貌性鼓掌,和遇到大牌歌手的興奮迥然不同。
次年,王蓉将被錯叫的尴尬,以 " 聲明啓示 " 的方式,寫進第二張專輯《我不是黃蓉》,同名主打歌《我不是黃蓉》橫空出世。
" 我不是黃蓉,
我不會武功,
我只要靖哥哥,
完美的愛情。"
不會武功的王蓉,一擊命中了年輕人的心。
《我不是黃蓉》MV
那是 2004 年,正值華語樂壇 " 神仙打架 "。
周傑倫為宣傳專輯《七裏香》,在侯佩岑主持的節目上低着頭青澀地笑;剛出道的林俊傑,拿到了最想要的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徹底打消了回新加坡讀書的念頭;蔡依林憑借《愛情三十六計》成功打開了内地市場;王心凌一曲《愛你》,為 18 年後 " 甜心教主 " 的翻紅奠定勝局 ……
而王蓉在他們之中殺出重圍,專輯銷量一度名列前三。
大街小巷、商場公園、電視電台 …… 到處都放着 " 我不是黃蓉,我不會武功 "。
王蓉,真正被人記住了。
主流之外,乘着彩鈴業務興起的東風,《我不是黃蓉》長期占據彩鈴下載榜前 3,創下 1.2 億下載量,給王蓉帶來的年收入超 630 萬。由此,她不僅成為彩鈴下載量最高的女歌手之一,更名列中國藝人福布斯财富榜第 43 位,當年的收入比劉亦菲和黃曉明都高。
流量的滋味一旦嘗過,便很難忘記。
嗅到爆曲路數的王蓉,2005 年在第三張原創專輯《多愛》繼續推出一系列快歌,從觸及真心的《爸爸媽媽》到可愛歡快的《哎呀》《水煮魚》等歌曲,無不成為許多人的青春記憶。
她将 " 學習雷鋒好榜樣 " 編入 rap,志得意滿:" 我想如果(這首歌)也能夠像周傑倫的《蝸牛》一樣入選‘愛國主義推薦歌曲’倒是當之無愧的。"
《我學雷鋒好榜樣》MV
風頭正盛的她,還出了一個小插曲。
當時,正值初代網紅芙蓉姐姐以 " 扮醜 " 爆火于網絡之際,王蓉看不慣這種博眼球的行為,便将制作人作詞的《芙蓉姐夫》私下譜曲做成小樣,沒想到一夜間被做成 flash 形式,紅遍全網,盜版者更是将歌收錄在王蓉的專輯中,沒有任何授權就在各大唱片店裏銷售。歌曲雖大火了一把,但明星下場 diss 網紅的作派也令王蓉口碑盡失,被網友追着罵。
王蓉并沒有把這首歌收進專輯的打算,她清楚自己的音樂夢想和定位,"《芙蓉姐夫》這類歌并不是我想要的 "。可是當讨伐之聲越來越大,一向大大咧咧的王蓉不再繼續解釋,淡淡回應道:" 我已經被罵慣了,無所謂。"
很快,便沒人再罵她,因為,沒人再記得她了。
随着公司突發變動,經紀人李進被架空,王蓉籌備的第四張專輯意外流產,在巅峰時期被雪藏,不再出席一切活動 …… 這一停滞,四五年過去了。
娛樂圈的高光往往只在一瞬,錯過便很難翻身。
王蓉,查無此人了。
■從 " 唱作才女 " 到 " 神曲天後 "
再出現時,王蓉仿佛搭上了一趟電音快車。
從電音舞曲《要抱抱》開始,她進入了從與國際廠牌合作到成為獨立音樂人的轉變,終于一個人掌握了所有話語權。
從此,命運好像在不經意間拐了個彎,從 " 金曲才女 " 脱軌到 " 神曲天後 ",一路疾馳。
《要抱抱》MV
2012 年,一首《江南 Style》火遍全球,看着人人被魔性旋律洗腦,随處可見有人在跳鳥叔那标志性的 " 騎馬舞 ",王蓉有了一個大膽的念頭:" 有時候人壓力大,就需要一個簡單的釋放。這個世界就是需要這樣的聲音,那為什麼不能是我?"
深谙網絡流量密碼的她説幹就幹。一年後,一首名為《好樂 DAY》的神曲在網上炸開了鍋。
糖果色的奇豔服飾,群魔亂舞般侵入眼球的舞蹈,洗腦式重復的中式英語,造成了病毒式的傳播。
《好樂 DAY》MV
一首《好樂 DAY》不夠,一首《壞姐姐》還不夠,很快,王蓉再放出奇歌《小雞小雞》,徹底引燃了大眾對她的争議。
" 小雞小雞小雞小雞小雞小雞
咕咕 day
母雞母雞母雞母雞母雞母雞
咕咕 day
公雞公雞公雞公雞
喔喔 喔喔喔 ……"
将幾句中式英文簡單重復,混合着各種動物的叫聲,魔性旋律超級洗腦,舞蹈動作妖娆,一切都自帶話題。
發布第一天,播放量就達 600 萬次,在 YOUTUBE 網站上更以每日 100 萬點擊量的速度飙升,創下 2 億播放量,連《時代周刊》都将它與《江南 Style》《狐狸叫》一起列為 " 世界第三大神曲 "。有人瘋狂追捧,覺得新奇好玩;也有人厭棄吐槽,直指其低俗、博眼球。
當巨大的成功又一次降臨,她就索性玩到底。瘋狂的創意好像沒有盡頭,她陸續寫出諸如《抖抖傲》《鲨魚鲨魚》《紅燒肉》之類更多的神曲。
《小雞小雞》MV
王蓉,徹底高開 " 瘋 " 走了。
那幾年,她不是沒有寫過别的歌,大多無人問津。在此之前,最慘的時候她的公司賬上連 6000 塊錢都沒有,底下十幾個人嗷嗷待哺,直到《小雞小雞》的出現扭轉了一切。
這是她最賺錢的一首歌。
拿到錢後,王蓉終于保住了公司,購買了新的設備,可以繼續做自己想做的," 神曲是被大眾認可的另一個代名詞,任何創造性的東西勢必會面對争議,這是我一直想要去追求的東西。"
或許,娛樂時代,陽春白雪與下裏巴人的界限本沒有那麼明顯。她依舊坦蕩蕩:想轉型就搞創作,整了容就大方説,沒錢了就抓流量,活下來再談理想,唱功舞蹈還不錯,被惡評也繼續樂。
最重要的是,從她手中出來無論金曲還是神曲,都在各自的地盤内響當當的。
神曲也是歌,王蓉攤牌了:要做 " 神曲 ",要做更多的 " 神曲 "。
■復不復活?不重要了
後來,青春時代聽過王蓉的人,重新湧入她的微博評論區。
有人支持贊美,有人苦口婆心,有人懷念從前,有人嘲諷唾棄,有人拿出在她小縣城酒桌旁商演的照片惋惜不已,也有人相信她還是那個王蓉。
或許,王蓉還是那個王蓉。
47 歲的當下,在狂舞的海風中,王蓉全開麥唱跳《我不是黃蓉》+《哎呀》,無懼的笑容足以抵擋一切風沙。耳返被大風吹到失靈 3 回,好幾次她都差點被吹得往旁邊走,但她很享受:" 這不就是乘風破浪的聲音嗎?"
沒人能看出這高光的背後,是離錄制前不到一天,臨時被喊去救場,連夜做音樂、妝造、舞蹈,甚至高音被切、鏡頭被剪,仍然在背景板裏兢兢業業,最終呈現出對得起世紀初音樂人的舞台。
一公從訓練室到公演,王蓉都是組内腰下得最好、舞姿最标準、歌喉最亮眼的,當然,也是鏡頭最少的一個。網友調侃,節目組生怕多給她一秒完整鏡頭,讓觀眾看到她到底有多好。
就是這樣一位掀起全網回憶殺的實力姐姐,後卻因為節目的種種操作,加上隊友的不夠努力而被 " 連坐 ",墊底淘汰了。
一起被淘汰的,還有這檔節目的底線。
用心的表演被剪得支離破碎,努力練習的身影也只能淪為流量藝人的背景板,鏡頭總愛對着舞台之外的角落,看女人們鬥個你死我活,最終淪為被推崇或是群嘲的對象,類似的劇情早已司空見慣。
前有李晟憑一首《當》斬獲斷層第一後,鏡頭卻稀少到引發熱議;後有吳宣儀組的舞台觀眾都在喊好看,卻遭遇評分倒數,現場集體大喊 " 黑幕 ";還有被淘汰的何泓姗發文,硬剛節目組颠倒黑白,将污水潑在自己身上 ……
暗流洶湧,何以乘風?
把不公包裝成勵志,把暗箱操作包裝為成長空間,這不是觀眾想看的。需要復活的不是王蓉們,而是這個舞台的初衷。
女性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乘風破浪,為所有認真卻不被看見的女性而來。真可惜,節目組忘了這本來有多美。
不過,面對幾乎一邊倒的支持,王蓉充滿感謝,卻不借風拉踩任何。對于這個她等了 6 年才來卻又輕易将她推開的舞台,她登上時拼盡全力,離開便毫不在意。
而那些年聽過仙樂、又哀嘆神曲的我們,也已經步入自己的人生,任時間來來去去,仍舊會為不公的際遇抗争,依然會為這位世紀初音樂人的舞台生命力而熱血沸騰。
風浪被甩在身後,王蓉活得比會武功的黃蓉更灑脱。
她不願鑽進枷鎖,不怕評價好惡,她想要的自由在這個時代竟如此簡單:玩兒,就是玩兒。以玩兒的心态面對好壞,對被寫好的人生叛逆到底,勇于出發去征服新的風浪。來到世界這個舞台上走一遭,她就一定要踩出回聲。
王蓉,早已不只是那個王蓉了。
復不復活什麼的,也沒那麼重要了。王蓉大手一揮,表示姐早已往前走了:" 有機會就復活,沒機會就報名《乘風 2026》。"
也許,下一首神曲又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