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古代中醫會做“外科手術”嗎?比你想象的先進多了!,歡迎閲讀。
2023 年 7 月 5 日,科普中國 · 星空講壇以 " 科技賦能,讓文物 ' 活 ' 起來 " 為主題,邀請 5 位來自不同領網域的文博、歷史專家,從文物的發掘、修復、展示、保護、交流等方面,講述科技如何賦能文物保護,讓文化遺產歷久彌新。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于赓哲帶來演講:《從天竺到中土,一項眼科手術的千年歷程》
以下是于赓哲的演講節選:
從一個顱骨説起
在你印象裏,中醫擅長手術嗎?好像我們的感覺中醫應該就是湯藥、針灸,不擅長手術,但其實中醫也有自己的外科手術的傳統。
山東廣饒傅家坡大汶口文化遺址的一個墓葬裏面曾出土過下面這樣一個顱骨,經過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的韓康信先生等考古學家、醫學專家用 CT,X 光等技術進行檢測,最後得出來的結論——這是一個史前的開顱手術的顱骨。
供圖:于赓哲
這張圖片是顱骨動手術圓形破損細節,你可以看到這個圓形破損的上下骨板已經愈合了,説明什麼?説明此人在手術以後起碼存活了兩年以上,由此可見手術是成功的。
再加上周邊留下的很多微痕迹,30 多位專家最後出具了一份報告認為它是外科手術的痕迹。
我曾經寫過一篇論文《被懷疑的華佗》,專門探讨華佗外科術是不是真的存在。我的觀點是華佗的外科術淵源有字,它肯定是存在的。
有些網上的人質疑,覺得中國古人不會動外科手術,一個邏輯就是古人又不懂人體解剖,像顱骨這麼復雜的東西,神經那麼豐富,血管那麼豐富,他不懂人體解剖,怎麼敢動這個外科手術呢?
為什麼後來外科手術在中醫裏面漸漸淡出歷史舞台了,因為我們越來越懂人體結構了,懂了之後反倒不敢了。所以在我看來,中國也有外科手術的傳統。
不過我們今天講的這個中醫外科手術跟剛才提到不一樣,它是一項外來技術,然後在本土被我們吸收、發揚光大,這就是我今天要講的 "針撥白内障 "。
" 金篦術 " 的來源
針撥白内障的技術誕生于印度,這一點也不奇怪,印度地處熱帶,所以眼病患者非常多,也就是説,醫生有足夠多的練手機會和經驗積累,所以印度自古以來以盛產眼醫而著稱,這些醫生在古代順着外貿之路來到中國,很多印度眼醫在中國非常受歡迎。
針撥白内障又叫 " 金篦術 ",因為使用金針作為手術工具而得名。它在印度誕生于公元前 4 世紀,漢代以後随着佛教進入了中國。
北涼時期翻譯的《大般涅槃經》裏面就曾經提到過,説是 " 良醫以金錍決抉其眼膜。" 所謂 " 錍 ",等同于 " 鈚 ",兵器的 " 鈚 " 是一種看起來有點像劍的又薄又長、十分鋒利的工具,用它劃開眼上的白翳,這種工具發展到後來就是我們所説的 " 金針 "。
随着 " 金篦術 " 在中土的大行其道,也有一本專門的治療白内障的眼科專著,叫做《龍樹菩薩眼論》,它可能是隋唐時期成書的,從書名到内容都受到了古印度醫學巨大的影響。
這本書裏記載了金針術,它還説了一句,當你的白内障用湯藥無法再治療的時候,你就試一下金針術," 唯用金針撥之,如發雲見日 "。
《龍樹菩薩為禅陀迦王説法要偈》供圖:于赓哲
中醫眼科學推測了古代 " 金篦術 " 的施術步驟和手段:
" 當撥障針沿睫狀體與晶體之間,向瞳孔區推進,到達晶體前面時,先向 6 點方向繞過晶體赤道部,轉到晶體後方以撥斷 4-6 點懸韌帶,然後退針,重新進入晶體前,依次将其他處晶體懸韌帶撥斷…… "
撥斷之後,混濁的晶狀體就會被剝落,掉到玻璃體裏,患者眼睛就能復明。
但是這個手術也是有缺陷的,撥掉之後你會發現你的眼睛遠視了,而且還有較大的概率會伴發青光眼。
《原機啓微》關于 " 金篦術 " 曾經説過,這個手術絕對做不到打保票," 此法治者五六,不治者亦四五 "。
" 金篦術 " 的本土化改良
技術傳入中國,很快針撥白内障就出現了本土化。
宋代有一個著名的眼科醫生叫王彥若,他實施外科手術的過程就被蘇轼記錄下來了。
蘇轼看完之後説王彥若 " 運針如運斤 ",這裏面的 " 斤 " 是斧子,就是説王彥若去翳如拆屋,像魯班砍木頭一樣。他還問王彥若,你這個技藝神奇到如此地步,是不是有什麼神迹," 常疑子善幻,他技雜符祝 "。結果王大夫毫不猶豫地把他趕出去了,那是人家看家的本領,憑啥要告訴你。蘇轼是個相當有意思的人。
宋代還有一個關于針撥白内障的有趣記載,這個跟宋高宗的母親,也跟宋代的徽欽二宗有關系。
高宗的母親韋妃,就是顯仁皇後,她早年間跟徽欽二宗一樣被金兵給掠走了,後來等到徽宗去世之後,她扶徽宗的靈柩返回南宋,臨走的時候,還活着的宋欽宗苦苦懇求她説:" 請你轉告現在的皇帝(就是高宗)把我也接回去吧,你放心,我回去不是搶皇位的,我只當一個太乙宮主就可以 "。
韋妃賭咒發誓説:" 苟不迎君者,瞽吾目也 ",就是説我如果不把你迎回來的話,我眼睛就瞎掉。但是真正回去了,她敢提迎宋欽宗嗎?她不敢,因為宋高宗非常忌諱把宋欽宗給接回來。
到了後面出現這麼一件事,晚年的韋氏有白内障,按照宋史正史的記載,有一個叫皇甫坦的醫生來給她治療,最後把她的病給治好了。
這是一個很平常的故事,但是宋代還有一本書叫《雪履齋筆記》,拿這事編了段子。
顯仁後韋氏白内障,請了一個道士來用金針術給她治療,道士金針一撥,她的一只眼睛好了,太後很高興地説:" 能不能把我另外一只眼也治好?" 道士笑了一下説:" 您有一只眼睛能看見就可以了,另外一只眼睛幹脆保留着它吧,‘存誓可也’ "。
啥叫 " 存誓可也 ",意思就是用這只眼睛來彰顯一下你當年發的誓言,你當年説:" 我如果不接你回去就讓我的眼睛瞎掉 ",現在讓你先瞎掉一只算了,也就是用這個故事諷刺韋氏。其實坦白地説,你們覺得真正在諷刺誰?諷刺宋高宗。
這個故事可能是段子,但是它能反映出金針術在宋代人心目當中的地位——第一,金針術很普遍;第二,金針術應該是立竿見影的一種手術。
宋代還有一本繼承了唐代《龍樹論》的醫書,叫《龍木論》,因為宋英宗名字叫趙曙," 樹 " 字和 " 曙 " 字是諧音,所以要避諱。
書裏把白内障分了很多類型,這本書後來成了國家教材——太醫局的教材,而且傳播範圍非常廣,從宋代一直傳到清代,而且向東邊還傳到了朝鮮半島,成了朝鮮的《東醫寶鑑》的一部分。
供圖:于赓哲
白内障手術的從古到今
現在這個技術已經被更先進的" 白内障的超聲乳化術 "取代了。
可以説白内障的問題,古人、今人接力把這個問題完美、妥善地解決了,這就是科技造福人類。
從這個故事裏我們也能看到,中國自古以來的文化就是開放包容,我們往外可以輸出很多技術,從外面也可以引入很多技術,同時又可以讓這個技術在中國不但落地生根,發揚光大,而且還能夠脱胎換骨,達到 2.0,3.0 的版本,讓它上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