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蘋果掉隊,國產手機拿大模型向AI Agent要未來,歡迎閲讀。
最近兩天,AI 手機圈可謂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
短短兩周時間,華為、榮耀、蘋果、小米接連放出自家最近 AI 手機大招,各種 AI Agent 和 AI 作業系統密集轟炸。
10 月 29 日白天,蘋果正式推送 iOS18.1,距 WWDC 發布會 4 個月後 Apple Intelligence 終于上線。
當天晚上,備受關注的小米 15 如期發布,盧偉冰口中的 AI 手機終于來了。小米 15 搭載澎湃 OS 2,并更新 " 小愛 " 為 " 超級小愛 "。
第二天,也就是 10 月 30 日,榮耀緊接着發布首款搭載 AI Agent 的榮耀 Magic7,且前段時間發布的 AI 作業系統—— MagicOS 9.0 也将集成在 Magic7 中,YOYO 助理也更新為 YOYO 智能體。
在發布會現場,榮耀 CEO 趙明用 Magic7 自動下單 2000 杯瑞幸咖啡,送給現場的參會人員。
我們看到,無論是蘋果,還是榮耀、小米都錨定了 AI Agent,如果説大模型讓手機有了 " 智慧大腦 ",那麼,AI Agent 則讓手機長出了 " 手和腳 "。
從去年就大火的 AI Agent 概念,經過一年的發展,終于在今年年底看到了各家的實際落地成果。
實際上,自從大模型爆火後,國内外手機廠商都轉向 AI 布局。
去年年初,OPPO 首席產品官劉作虎對外表示," 未來的方向,AI 一定是最重要的,再不布局大模型就沒戲了。" 同樣,雷軍也曾發表過類似看法,小米手機将全面擁抱大模型。
魅族更是在今年 2 月,提出 "All in AI" 戰略規劃,停止了傳統智能手機新項目,全面發力 AI 手機。
蘋果在 WWDC 上發布 Apple Intelligence 後,國内手機廠商也是迎頭趕上,AI 手機產品發布進入加速期,蘋果畫的餅國内手機廠商也已經實現地七七八八了。
從華為、榮耀到 OPPO、vivo 和小米,各種 AI Agent 和全新适配 AI 的作業系統等不斷湧現,國產 AI 手機無論是 AI 功能的多樣性,還是落地速度上,明顯要比蘋果的反應更加敏捷和迅速。
在 WWDC 發布會 4 個月後,蘋果承諾的 Apple Intelligence 終于姗姗來遲。
當地時間 10 月 28 日,蘋果正式推送 iOS18.1,引入 AI 功能,重點包括:AI 寫作、郵件優先推薦、智能回復郵件、總結消息摘要、通話錄音和轉錄、照片和視頻搜索、Siri 增強等。
庫克發文激動地表示," 這将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失望,承諾上線的功能只有皮毛。
備受大家期待且之前承諾的 ChatGPT 和 Image Playground 中的 Gemoji(表情包生成)等功能此次并沒有發布,還要等到 12 月左右的 iOS18.2,目前在内測階段。
現在不少用户體驗下來表示蘋果的 AI 功能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用。
據彭 · 博社爆料,蘋果公司的内部員工認為,該公司在人工智能的開發方面落後競争對手至少兩年的時間。
蘋果内部研究顯示,與蘋果 AI 技術加持的 Siri 相比,ChatGPT 的準确率要高出 25%,且能夠回答的問題類型多出 30%。
與看衰蘋果截然相反的是,29 号的小米發布會熱鬧非凡。一直追随蘋果的小米,在 AI 領網域似乎已經顯現了全面趕超蘋果的态勢。
小米 15 不僅搭載了澎湃 OS 2 作業系統,還具備一系列 AI 功能。具體來看,小米澎湃 OS 2 支持 AI 動态桌面、AI" 電影感 " 鎖屏、AI 寫作、AI 識音、AI 字幕、AI 妙畫等功能。
此外,小愛變身 " 超級小愛 ",定位 AI 助理,可以幫助你記、幫你找、幫你執行,打造成為一個全生态的 AI 智能助手,并且超級小愛還具備 AI 識屏功能,用户可以直接圈畫螢幕,進行 AI 識别感知;梳理文檔的關鍵信息、識别螢幕内容一鍵導;跨設備發送。
不過遺憾的是,超級小愛和澎湃 OS 2 并非同步推送。澎湃 OS 2 将在 11 月起開始陸續推送,而超級小愛預計在 12 月陸續發布。
比小米勢頭更猛的是榮耀,榮耀可以説是将 AI Agent 在手機端落地最早且最徹底的廠商。
早在 iPhone 16 發布的時候,趙明就預告了 Magic7 系列,表示這将是首款中國消費者可以體驗 AI Agent 的手機,領先蘋果。
實際上,榮耀從 2016 年第一代 Magic 手機開始就布局 AI,從早期的手機 AI 概念提出,到平台級 AI 的推出,再到端側 AI 的創新和 AI 智能體的發布與應用落地,榮耀可以説一直走在行業前列。
10 月 30 日榮耀 Magic7 系列正式發布,該系列搭載跨應用開放生态智能體的 AI 作業系統 MagicOS 9.0,基于 YOYO 智能體與系統的深度融合,MagicOS 9.0 能夠精準理解用户意圖,以更智能、個性化及更安全的方式,為用户主動提供服務。
MagicOS 9.0 推出的全新 YOYO 智能體,具備模糊理解、界面識别、自動執行、一語到位等顯著優勢,可以支持單指令系統級任務執行、第三方應用任務執行甚至多應用協調執行等多種模式,讓榮耀 Magic7 系列實現包括 " 一句話關閉自動續費 "、" 一句話點咖啡 "、" 一句話發送檔案 "、" 一句話關閉應用權限 " 等等多種落地功能。
總結來看,搭載 AI Agent 的榮耀 Magic7 手機,實現了 "AI 一句話的事兒 "。
可以看到,國内手機廠商在 AI 領網域頗有趕超蘋果之意。在 AI Agent 的落地方面,國產手機目前确實走在了前列,不過蘋果預計在明年 3 月推出 iOS18.4,對 Siri 進行全面改革,提供更具上下文和個性化的響應。
AI Agent 已經開啓了智能手機新一輪的創新競賽,各家都已經進入到 " 一級警備狀态 "。
從手機廠商的角度看,AI 是一個近乎确定性的增長極,而 AI Agent 是鏈接用户和數字生态的最佳入口。
現在,每年更新好幾代的智能手機,無新意、堆硬體等标籤成為網友吐槽的對象。iPhone16 出現後,更是被網友描述為 " 擠牙膏 " 的一代,沒有給人帶來新鮮感。離開喬布斯的蘋果正在變得平庸。
從初代 iPhone 發布後,已經很久沒有堪稱 " 炸裂 " 的產品出現,盡管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已經很高,但是人們的換機意願在降低,主要原因是 " 新功能 " 可有可無,用户感知不明顯,在手機行業,亟待出現一個 " 颠覆式 " 的互動方式引領消費者革命。
AI Agent 的出現在從底層邏輯上正在重構人機互動的方式。如果説傳統的智能手機是 " 人主動從機器上獲取信息 ",那麼搭載 AI Agent 的智能手機則是 " 機器主動感知人并提供服務 "。
從技術角度來看,AI Agent 是一種能夠感知環境、進行決策和執行動作的智能實體,具備推理學習、記憶機制、多模态互動等能力,使其能夠模拟人類智能行為,處理復雜的任務,并根據環境的變化進行自适應和學習。正因如此,AI Agent 被稱為人工智能發展的下一個階段。
就目前來看,AI Agent 發展分化為兩種路徑,一種是從軟體出發,做 AI 應用,如智譜推出的 AutoGLM 工具、支付寶的 " 支小寶 ";另一種就是與硬體結合,做端側 AI Agent 的落地,而手機無疑是最佳選擇。
AI Agent 在手機側的落地,有望拉動手機市場新一輪的增長。事實上,最近兩年手機消費市場持續下滑,據 IDC 數據顯示,2023 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為 2.71 億台,同比下降 5.0%,創近 10 年以來最低出貨量。
借助 AI Agent,手機市場或将出現 AI 時代的 "iPhone" 級創新。IDC 最新預測估計,2024 年生成式 AI 手機的出貨量将同比增長 364%,達到 2.342 億部。到 2028 年,全球生成式 AI 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将達到 9.12 億部,2024-2028 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 78.4%。
然而,對手機廠商來説,除了可觀的市場增長外,他們全面押注 AI 的更深層次原因在于,AI Agent 正在成為智能手機新的互動入口,這不僅極大地提升了用户體驗,還可能催生全新的商業模式。如通過智能推薦系統促進銷售或提供訂閲服務。
現在,我們為了獲取不同的服務,需要手動選擇各種獨立的 APP,如點外賣用美團餓了麼、打車用滴滴,購物用天貓京東。而 AI Agent 出現後,我們的最佳選擇被 "Siri"、" 小愛 " 等 AI 助手取代,它們擁有最終決策權。
而這意味着所有 APP 都可能成為像百度、谷歌的流量入口,應用程式之間将展開激烈競争。比如,當我們説:"Siri,幫我點個咖啡 " 時,不同的外賣應用将會如同争奪百度搜索排名那樣,争相獲得這份訂單的機會。這種變化背後隐藏着深刻的商業邏輯轉變。
不僅如此,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不但每個手機廠商會有自身獨立的 AI 智能體,每個 APP 也會有有自己的智能體,如釘釘、百度高德、騰訊音樂推出的智能體。
當多個 Agent 并存時,各手機廠商的原生智能體與各 APP 智能體之間如何組合協同,如何定價,應該遵循什麼樣的标準,如何改變上下遊的商業生态等等,這些有待行業的探索。
眾所周知,大模型能力與算力規模成正比,如果 AI 手機想要取得與 GPT 相似的能力則需要部署超大規模的模型與算力。
大模型的算力需求導致功耗和内存占用問題,使得普通手機難以承受。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硬體條件與成本下讓大模型 " 落地 " 手機,成為業界關注的核心。
端側大模型的重點在輕量化,所謂輕量化,是指通過對模型進行壓縮和優化,使模型在不影響性能的前提下,減少計算和存儲需求。具體來説,輕量化主要依靠模型剪枝、知識蒸餾和量化技術來實現。
1. 模型剪枝:删除不重要的參數和連接,減少模型的計算量和存儲占用。
2. 知識蒸餾:通過小模型學習大模型的輸出,将大模型的知識遷移到小模型中,以便小模型可以在較低資源的設備上運行。
3. 模型量化:通過将浮點數表示轉化為低精度數據格式,顯著減少内存占用和計算量。
例如,蘋果推出的 Apple Intelligence 端側大模型 Apple On-Device,就是基于輕量化思路,通過生成專用小模型、動态加載和交換适配器、整體量化壓縮等方式,使 3B 的小模型在特定任務上取得了優異的表現,接近甚至可媲美更大的模型如 Mistral-7B 和 Gemma-7B。這種輕量化技術在本地計算中不僅提升了響應速度,還降低了數據泄露風險。
與雲端大模型相比,端側大模型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雲端大模型需要雲廠商的算力支持,因此產生高昂的費用。例如,vivo 公司透露,若其 3 億用户每天調用大模型 10 次,每日運算成本高達 3000 萬元,年均成本可達 90-100 億元。
因此,手機廠商逐漸開始将研發方向轉向端側大模型,以減少對雲端的依賴,降低模型運行成本。
盡管端側大模型在手機行業逐步普及,但在硬體方面仍然面臨挑戰。
AI Agent 能力對手機芯片、存儲、電池等硬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為了支持較大的模型,手機内存容量需要達到 16GB 才能滿足需求,但當前市場上内存達到這一标準的手機比例較小。
此外,高性能芯片的功耗通常遠超手機的承受範圍,一般手機的功耗約為 10 瓦,而高性能 GPU 動辄數百瓦,這就對手機端搭載大模型提出了新的難題。
在這種限制下,進一步将模型 " 變小 " 成為手機廠商的研發重點。蘋果、微軟等公司均發布了 3B 參數的端側大模型,國内的 vivo 也在今年發布了 3B 模型,在性能上相比前代產品提高了 300%,平衡模式下功耗降低了 46%,内存占用減少了 63%,展現出極高的效率和優化。
進入 AI 時代,手機廠商不斷地在產品、成本與性能之間尋求平衡,進一步探索 AI Agent 的應用潛力。
未來,人人都将會有一個 AI Agent 的超級智能助手,出現在我們工作、生活的各個場景,《鋼鐵俠》《星際穿越》《Her》等電影中的人機協同場景将會成為現實,而這裏藴含的市場又是一個目前無法想象的量級。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AI 大模型工場 ",作者:參商,編輯:星奈,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