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逆風吐槽宮崎駿,全世界我只服他,歡迎閲讀。
前天《天空之城》上映,Sir 發了文,但老實説還不夠盡興。
對于這部 N 刷的作品,如果還想挖掘出什麼不一樣的動機,也許只有找他——
世界上最了解宮崎駿的人。
他説:" 第一次看《天空之城》的時候,沒什麼感覺。"
他説:" 我還是更喜歡宮崎駿早期的作品。"
他是誰?
他憑什麼敢這麼説?
看看他的姓氏你就明白了——
宮崎吾朗,沒錯,宮崎駿正是他的父親。
△ 宮崎吾朗手繪賀圖
他 1967 年出生,今年 56 歲。
能做導演,作品有過豆瓣 8.0,也有過 5.5。
能做工程管理,主持建設吉卜力公園。
趁着《天空之城》六一重映之際,Sir 和宮崎吾朗聊了聊。
他坐在吉卜力工作室,一身休閒的格子襯衫,平易近人,神采奕奕。
△ 與宮崎吾朗視頻聊天的截圖
抱着見吉卜力傳人的期待,中途 Sir 卻一度懷疑遇見了 " 宮崎駿黑粉 "。
只能説。
這次聊起宮崎駿的動畫,多少帶點私人恩怨。
01
" 讓男主角在電影一開頭就弑父,我也猶豫過 "
Sir 看的第一部宮崎吾朗的電影,是他的長片處女作《地海戰記》(2006)。
一開頭,便是個驚世駭俗的情節。
身為王子的男主角,初次登場,臉都沒露,就把他爸殺了 ……
影視劇裏,弑父的劇情并不鮮見,但出現在宮崎吾朗的電影裏,很難不讓人浮想聯翩。
宮崎駿的老冤家押井守在《并不想説壞話!無人敢評的吉卜力功過》(真的嗎?我不信)一書裏暴言:
二代們想要做出成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弑父。
還揶揄了宮崎吾朗先生,曾經在他問起關于這段劇情時的語焉不詳。
這一次,好不容易見到吾朗先生本人。
Sir 當然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宮崎吾朗——
王子殺死父親,這是鈴木敏夫先生出的 " 好 " 主意。(編輯注:鈴木敏夫是吉卜力工作室的代表董事制片人,也就是宮崎駿背後的男人)
△ 首映禮上連線鈴木敏夫
我原來想用另外一個方法,但是鈴木先生説,殺死父親會有更好的效果。
我又上了當,我還認真地問了一下,可不可以這麼改?是不是不好?他説沒關系的啊,你大膽地去改。
我想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或者哪一個朝代,哪一個家庭,一定會有父和子對立的現象存在。這時可能有兩種對應的辦法,一個就是逃避,一個就是勇敢反抗。
我當時也是在想到底應該要逃還是要去戰,會有一些逃避的想法吧,但是偶爾也有想要跟他鬥,或者要打敗他的衝動,我自己可能更想把這個衝動更直接地表現在電影裏,并不是一定要去殺。
我們要知道當時那個時代的背景,我們叫 " 嬰兒潮時期 "(編輯注:戰後 1947 年至 1949 年),現在是 55-65 歲,或者 65-70 歲的人的父母,那一輩,他們在嬰兒高峰期長大,他們的鬥争精神,或者説所有的精神都是熱情高漲的。
他們為這個社會建設奮鬥,總是熱情高漲,也有很多的壓力,在不知不覺中,也會把這種壓力傳遞給他的孩子們,周邊有很多的年輕人也是在對國家建設貢獻很大的英雄父母之下成長的,這是很難的。
當時我周邊有很多的年輕人,類似會有我想逃避,或者父輩鬥争的想法。
對我來説,宮崎駿有不同層面的意義,首先我們都知道他是做了很多非常優秀作品的動漫導演,這是毋庸置疑的。在公司他的地位比我高,所以他算是我的上司,是我的老總。同時他又是我的父親。有這三重意義,對我來説意味着三重的壓力。
所以我覺得在三重壓力,或者有三個影響的情況下,我可能就做不出依照自己想法的作品。我們以前請過一些很有名望的導演到吉卜力來工作,但是很多外請的人都受不了我們老總的壓力。
所以我在這樣的壓力下,我只能跟他鬥,才能把我的工作做下去,我們創作作品的時候,有一些因為意見不同的争吵,争吵之後,我們父子倆三年沒説話。
02
" 現在的話,100 分裏,我給宮崎駿打 10 分吧"
Sir 和宮崎吾朗先生分享了一件巧合的小事。
前幾天,Sir 随機播放紅心歌單,一首悠揚的日文歌響起。
正是他導演作品《來自紅花坂》裏的插曲,曲名叫做《深藍色的波紋》(紺色のうねりが)。
他很意外 Sir 居然記得這首歌,告訴 Sir,歌詞由他和父親共同創作,取自日本小説家宮澤賢治的一首詩。
但和你們想象中的 " 上陣父子兵 " 不同。
這部電影的背後非常劍拔弩張。
" 三年沒説過話 ",并不誇張。
當時宮崎駿正忙于另一部作品,可他根本放心不下兒子這邊,時不時就要到宮崎吾朗面前溜達一圈,他看看這,看看那,就是不跟吾朗説話。
宮崎吾朗為了避免他指指點點,連分鏡圖都不給他看。
一提到這個兒子,宮崎駿不是嘆氣,就是發火。
- 如果您和兒子一起做一部電影怎麼樣
- 沒這個興趣
- 沒有靈魂的畫,不畫也罷
- 吾朗還是不做導演的好
而宮崎吾朗的回擊,更是一招 " 致命 "。
他是個零分父親,在家裏一無是處。
盡管總被評論説在模仿宮崎駿,但宮崎吾朗在作品中留下了專屬的個性。
比如,《地海戰記》中的男主角,小王子亞刃,弑父之後,踏上旅途,想要甩掉自己的影子——這是個無法認同自我的男孩。
而在《來自紅花坂》裏,吾朗最初構想的女主角小海,因為年幼喪父,同樣性格沉郁。
與宮崎駿電影裏總是陽光、積極的主角們大相徑庭。
只是,這個方案最終沒有被采納。
如今,十多年過去,做過導演,經過挫折的宮崎吾朗,與那個零分父親,和解了嗎?
宮崎吾朗——
我和我父親所處的時代不同,再回顧我父親年輕時,很多人熱情參與到建設國家大的工程當中,當時是一片廢墟,很多人都是帶着某種理想,帶着理想主義生活和工作。
他很多作品都體現了那時的時代背景,比如説初期的一些作品。很多作品裏的故事,是講在大事件或者大悲劇當中,主角怎麼去積極應對,怎麼去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困難。
但是到了我們這個年代,國家建設好了,離我們所認為的一些理想、願景貌似有點遙遠,再就是我們也沒有要打鬥的敵人,就比較安逸。安逸的時候,就開始會思考我該怎麼辦,出現一些徘徊的情緒。
我們兩個不同的主角的性格,就代表了我們所處時代的背景。
當時宮崎駿主張女主角小海應該是非常開朗的性格。但是我根本沒法設想她會成長為一個非常開朗的主角。所以對于一件事情的感受度,就是我們的感覺這方面就會有很大的落差。
不過我現在再去回想,我還是會做出同樣的改動。
宮崎駿是一個很有幽默感的父親。但在我小的時候,父親在家的時間幾乎為零,我們幾乎沒有見面的時間,也沒有相互聊天和溝通的時間,所以説不上對他有慈祥或者嚴厲的印象。
但是因為現在我有了自己做導演和做父親的經歷,再去評價,我想 100 分當中能給他 10 分吧。
從 0 到 10 是質變式的增長。
作為父親,我想我一定會高于 10 分的,起碼能達到 50 分,這是我自己希望的,不過也不及格,我一直對自己沒有太大的信心。
03
" 去工地現場是最開心的,不想做導演"
如果不好好努力工作,就要回去繼承家業。
這種在普通人看來 " 甜蜜的煩惱 ",對于宮崎吾朗來説,或許沒那麼甜蜜。
宮崎駿不認可宮崎吾朗的導演才能,宮崎吾朗自己也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感覺。
畢業于信州大學農學部森林工學專業的他,從事過不少公園綠地和都市綠化相關的企劃和設計工作。
本該和父親的事業八杆子打不着,但 1998 年,鈴木敏夫找到他,請他設計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設計完成後,他又于 2001 年至 2005 年 5 月出任首任館長。
從此,自己和父親的事業便交織在了一起。
△ 宮崎吾朗主持建造的吉卜力公園
宮崎吾朗——
去建築工地現場是最好的,最開心的。我可能不是太擅長坐在辦公室工作,如果在現在的選項當中選的話,我更喜歡去公園的建設工地,去工地現場。
當初我沒有想要做導演。可能大家都知道我當初之所以進到吉卜力,是因為我要參加吉卜力美術館的建設工作,這是我來到吉卜力工作的初衷。
當然美術館一旦完成了之後,作為美術館的負責人,就覺得應該要不斷有新的電影充實它,才能使得我們吉卜力往下延續下去。
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工作室裏有宮崎駿、高畑勳這樣的重量級人物,有這兩位重量級人物在,就很少會有年輕人或者新人作為導演加入吉卜力團隊當中。
所以我當時就想如果我來做一次導演,就一次,如果連我都能做的話,會不會促進年輕的導演加入我們團隊。
我以為我完成這一個作品之後就結束了。
△ 吉卜力公園
當時我擔任美術館館長,美術館是需要董事會和理事會的,我給他們匯報一下兼任館長的同時還要做導演,理事會的會長不同意我這麼做,我無奈之下,辭掉了美術館館長的職位。
但是後來發現做完導演,幾年之後,已經有新的人接任館長,我沒有辦法,就在吉卜力院子裏來來回回地走,鈴木先生看到我,説你沒有事做了,那再去做導演吧。所以我現在可以冷靜地回顧,告訴你説我是一步一步被鈴木騙到現在的位置來的。
可以説,沒有一部作品是我衷心地,打心底就想做的。
但在吉卜力,需要有人去完成。
04
" 宮崎駿出名之後拍的電影,沒有早期那些經典"
宮崎駿曾説:他畫動畫,就是為了逗兒子開心。
吾朗 5 歲時,宮崎駿制作動畫電影《熊貓家族》,裏頭熊貓爸爸下班的車站就是宮崎駿家門口的樣子。
在父親缺席的童年裏,父親的動畫,是他重要的同伴。
随着他的長大,宮崎駿也由名不見經傳的小導演,成為蜚聲國際的一代巨匠。
從《龍貓》(1988)開始,幾乎他的每一部長片都會拿下些國内外大大小小的獎項。
《千與千尋》(2001),柏林金熊獎,衝破電影界歷來對卡通片的偏見,成為了影史首部獲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的卡通片,又榮獲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安妮獎,更是使之到達職業巅峰。
電影的票房紀錄直至去年才被《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超越。
《哈爾的移動城堡》(2004)獲得威尼斯金獅。
《哈爾的移動城堡》和《風起》還提名了奧斯卡 ……
但榮譽和光環下的宮崎駿作品,卻不一定是宮崎吾朗最喜歡的那些。
在被問起最喜歡父親的哪一部作品時,他如是説。
宮崎吾朗——
這個最不好回答了,你問一個我最不喜歡的電影吧(笑)。我們不説最喜歡的,説幾個我喜歡的吧。
有時候人就得逼,我認為在不得不做創作的時候,做的作品或者電影反而會更讓人喜歡。比如説我父親年輕時代的《魔女宅急便》《魯邦三世》《天空之城》我都非常喜歡,這幾部電影把我父親最好的才能都展示出來了,非常純粹。
因為做這幾部電影之前有一些不得不去做的緊迫性,當時會有一些任務,一定要讓這個電影成功,或者一定要讓觀眾喜歡,可能有這樣不得不去關注一些點,反而會做的非常好。
但是等我們出名之後,人家投資者説宮崎駿先生你拍一個你喜歡的電影吧,反而就不會變成這麼經典。
我覺得選一個好的主題對于一部電影來説是最關鍵的要素,但現在對我來説,宮崎駿後期的作品有些是為了作品而作的。
為了要完成一部作品,就要不斷地去尋找題材和主題,但是又找不到很好的主題。
而且為了要把自己的作品弄好,把故事講圓,要往裏面加很多元素,所以作品就變得不那麼純粹。
除了電影以外,除了宮崎駿以外,有很多其他領網域的作家、創作者、動漫導演都會有類似的現象。
年輕的時候,還沒有太出名的時候,所謂的目标或者目的是被别人看到,别人會告訴你,我們要達到這樣,我們只是純粹地奔着那個目标努力就好,但是等我們實現了那個目标,有了年齡,有了經驗,尤其是有了名之後,下一個目标或者終極目标就需要我自己去定,這個是非常難做的一件事情。
我們有一個目的,有一個終點,能看到終點,我們奔着跑就好了。但是我們到了終點,再找下一個終點,尤其是在我們有名的時候,下一步要去哪裏,這個很難把握好。
我們現在可以感覺到,去往下一個高地,是真的非常困難的事情,總是覺得我可能達不到這個高度,就會把這個高度設的更低一點,或者找一些理由,就是不會逼自己往前走得太高了,等等,這樣就會顯得更難。
因為該有的都有了,你也沒有必要逼迫自己再走那麼艱難的路。
不管怎麼樣,作為一個做電影的人,最讓我們高興的,讓我們想要走向下一步的,一定是我的電影有更多的人喜歡,有更多的人看。
不過,宮崎駿導演已經 82 歲高齡了,創作本身已經融入到他整個人生裏面,或者等同于他的人生。
05
"《天空之城》當年沒有給我留下任何的印象,但後來覺得這是我父親思想的結晶,理想主義,是吉卜力的關鍵詞"
最後,我們聊到《天空之城》。
這部豆瓣 9.2,好過 99% 卡通片的電影,常年居于豆瓣 top250 前列。
是吉卜力工作室制作的第一部動畫長片。
少女希達和少年巴魯,在一群海盜的幫助下,飛上天空,尋找失落的帝國拉普達。
在這部電影裏,你可以看到的宮崎駿後來幾乎所有動畫的始終不變的元素。
少男少女的冒險、對于飛行的熱愛、對于人類之外王國的想象、和平主義、環保主義,以及對自然、生命的愛。
久石讓清亮而哀傷的音樂之外,你還會記得只屬于這部電影的幾個瞬間。
電影 1986 年上映時,宮崎吾朗正在讀大學,剛成立不久的吉卜力工作室還沒什麼名氣,大概很少人料得到,工作室未來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包括宮崎吾朗在内。
可無論電影多麼美好,這個世界似乎都沒有變得更好,戰争不斷,紛擾不斷。
當戾氣越來越重,人與人、階級與階級、國家與國家、種族與種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一觸即發。
再看這些表現愛與真善美的作品,又有什麼意義?
宮崎吾朗——
那個時候我剛好是大學生,大學生生活比較充實,學習也非常忙,我當時也在電影院看過這部電影,但是很遺憾,沒有給我留下任何的印象,不好意思。
當時完全對未來沒有任何的展望,就是一個電影的感覺,平平淡淡的。
再説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内幕插曲,《天空之城》之前有一個《風之谷》,電影非常成功,成功之後就有很好的收益和資金了,有了這個資金之後,父親覺得這麼多錢,我也不能自己花,怎麼辦?就問了一下周邊的人,鈴木先生説我們就把這個錢投給高畑先生,高畑先生當時做一個紀錄片,我們就把這個錢投到那上面了。
後來,還沒有制作電影之前,這個錢就被花沒了,我們馬上要面臨破產危機,沒有辦法,又去找鈴木先生咨詢,怎麼辦?鈴木先生説,那我們只能再做一部電影了,之後就出了《天空之城》。
世事難料,當然拍《天空之城》的理由或者説契機是被逼的,我們實際的的成功又跟它有落差。當然雖然是被逼的,但是《天空之城》是我父親從大學時期就一直惦記和醖釀的產品,只不過在後來才作為一個點子,一個劇本,一個電影的形式展現出來,積累產生了非常好的成果。
當然我後來也看了幾次,就覺得這部電影應該説是宮崎駿導演的結晶吧,有很多的部分,包括少年或者是主角去冒險的地方,整個冒險的過程,還有跟他周邊喜歡的人的态度和感情,這些都是充分地反映了宮崎駿導演想表達或者他所擁有的精神。
《天空之城》最主要的内容是給我們一個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整個故事情節是兒子尋找父親,尋找一個夢想的之地。
後來雖然也是找到了,但是發現父親所説的 " 天空之城 " 其實已經是一個文明坍塌之後,被破壞了的遺迹,它并不是人們想象中那麼完美,它有非常好的一面,也有非常不好的一面。
我們從中可以學到很多教訓,回顧一下人類的歷史,其實每次都是重蹈覆轍,有好的一面,都有不好的一面。
這也説明我們認為有一些東西是好的,來尋找它或者為它拼命,但是結果并不一定是我們所希望的,這是人生的道理。
雖然我們達到的結果不一定是我們所想要的,但是我們為之努力的過程中,又成長了很多,結識了很多夥伴,培養了很多感情等等,這就是整個故事情節。它要傳遞的就是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氣。
我想雖然時代不一樣,但是我們向往理想的在每一個時代都是普遍性的存在,所以我認為我們的電影如果是積極向上的,或者有理想主義的,仍然給我們的觀眾,或者看電影的人一些共鳴。
理想主義,這個就是我們吉卜力的關鍵詞或者主題詞。當然這個理想主義涵蓋很多的意思,比方説我們吉卜力,大家都知道鈴木先生管我們的财政,我們去問他,他去掙錢,讓我們整個集團或者公司有收益的理由是什麼?
他會很直接的回答,就是為了創造下一個作品,而不是為了每一個人要多掙一點錢而已,那也就是説包括鈴木先生,所有的吉卜力的員工或者人都是非常喜歡電影,非常喜歡做動漫,我們做動漫并非是為了謀求有名利,我們認為去做動漫的本身的過程就是快樂的,這就是一種理想主義。
06
尾聲
如今的宮崎吾朗,正操持着吉卜力公園二期的建設。
這個公園與迪士尼、環球影城不同,園内沒有大型遊樂設施,建造的理念是," 不砍樹伐林,不破壞原有園區,利用舊設備進行重新開發 "。
遊客們一進門,就會徜徉于吉卜力的世界,熟悉的動畫場景、人物,近在咫尺,觸手可及。
比如,變成廢墟的拉普達的 " 天空庭院 "、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凌亂又温馨的家,還有湯婆婆、無臉人、貓巴士、龍貓 ……
二期魔法故裏、魔女之谷将于 2023 年秋季和 2024 年 3 月陸續開放。
如果要問,一個寧靜又夢幻的童話之地該是什麼樣?
我想,那裏便是了。
△ 吉卜力公園
聊天時,宮崎吾朗先生就坐在吉卜力的辦公室裏,已在圖片、紀錄片裏看到過無數次的那間。
他的周圍有一排書架,幾扇窗,還有一只可愛的大号龍貓玩偶,窗外是五月裏翠綠的樹蔭。
我們交談時,偶有風過,葉子沙沙聲通過螢幕傳來。
恍惚間,似是能感覺到一絲來自小金井市的綠意和濕意。
這間了不起的動畫工作室是如此樸素,卻又是傑出智慧與才能的港灣。
《天空之城》由此誕生,彼時它還不是如今模樣。
而在電影上映過的這三十多年裏,他的父親宮崎駿,以及以他為首的全體吉卜力導演、藝術家們,一直在為觀眾描繪着一個個美好而脆弱的世界。
那裏的孩子們看得到龍貓,白狼神莫娜和她養大的人類女孩相依為命,煤球的灰塵是亂跑的小精靈,人面小金魚波妞愛上了五歲的男孩宗介。
而這一切的源頭,大概就是宮崎吾朗眼中的理想主義。
這是一種向前看的精神,如吉卜力電影裏的那樣,向往着真善美的世界。
也是他眼裏,每一位吉卜力員工的樣子,為了自己鍾愛的事業努力着,從一個終點,去向下一個終點。
我們該慶幸,和他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才能不斷見證着傑作的誕生與延續。
才能為心靈找到一片自由與純淨的應許之地。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阿莫多瓦尼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