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兩次“失效”後再度遞表港交所,KK集團成色幾何?,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雷達财經,作者 | 莫恩盟,編輯 | 深海
兩次遞表、兩次 " 失效 " 後,累計獲得 13 輪融資的 KK 集團三度征戰港股 IPO。
雷達财經了解到,自 2015 年成立以來,KK 集團已經陸續搭建起了由 KKV、THE COLORIST、X11、KK 館四大零售品牌共同組成的品牌矩陣。不過,KK 集團目前營收的大頭主要是 KKV,而另外三個品牌所取得的收益均不及 KKV。
三度衝刺港股的背後,KK 集團 2020 年至 2022 年期間營收增速放緩、經營虧損及經調整淨虧損不斷擴大等問題也一并被披露了出來。盡管今年第一季度 KK 集團的營收、經營利潤、經調整淨利潤指标均有所好轉,但由于公司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增加,KK 集團當前的負債仍處于高位。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KK 集團共擁有 690 家門店,但與名創優品同期超過 5500 家的門店數量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且若将時間線拉長,自 2021 年後,KK 集團的門店數量整體呈現出不斷下滑的趨勢,而自有門店數量占 KK 集團所有門店數量的比重卻在不斷攀升。
KK 集團三戰港股 IPO
7 月 31 日,KK 集團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向着港股 " 潮流零售第一股 " 的目标再次發起衝刺。雷達财經了解到,其實此番并非是 KK 集團首次向港股發起衝擊。在此之前,KK 集團曾分别于 2021 年 11 月、2023 年 1 月兩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不過,按照港交所的相關規定,如果一家公司未能在遞交上市申請後的六個月内完成聆訊或上市,招股書便會處于 " 失效 " 狀态。
值得一提的是,二次遞交招股書 " 失效 " 後,有自媒體發表題為《KK 集團二次上市失敗,資金面臨嚴峻危機》的文章。對此,KK 集團表示,IPO 進度正常, " 二次上市失敗 " 説法嚴重失實,已向監管部門投訴,不排除以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回顧 KK 集團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至 2015 年。彼時,KK 集團的主體運營公司廣東快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 12 月,廣東快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開設了自己的首家 KK 館門店。
在公司成立至今的幾年時間裏,KK 集團頻頻獲得資本的關注,累計獲得過 13 輪融資。早在 2016 年 4 月,公司便完成了種子輪融資。此後,KK 集團相繼完成了 A 輪至 F 輪的多輪融資,成功吸引到了包括深創投、經緯創投、璀璨資本、CMC 資本、京東等在内的諸多明星投資方。
2021 年 6 月 ,KK 集團的 F++ 輪融資結束後,其估值達到 29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208 億元),與 2016 年初完成種子輪時的 1 億元估值相比,KK 集團 5 年時間裏估值增長了約 200 倍。
KK 集團之所以能獲得眾多投資方的青睐,與其在潮流零售賽道的領先地位有關。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若以 GMV 計,KK 集團是 2022 年中國三大生活方式消費品潮流零售商之一,且是中國前十大市場參與者中增長最快的生活方式消費品潮流零售商,2019 年至 2022 年的 GMV 復合年增長率為 88.6%。
發展至今,KK 集團旗下共孵化出 4 個零售品牌,它們分别為精致生活潮流零售品牌 KKV 、美妝潮流零售品牌 THE COLORIST 調色師、全球潮玩文化潮流零售品牌 X11 和進口商品集合店 KK 館。
不過,由于各個零售品牌的所售商品和目标客户不盡相同,KK 集團旗下 4 個品牌在市場上的表現也各不相同。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KK 集團旗下的 KKV、THE COLORIST、X11、KK 館分别擁有 387 家、196 家、47 家、60 家門店。
以今年第一季度的表現來看,KKV 以一己之力為 KK 集團貢獻 69.2% 的收益,同期 THE COLORIST、KK 館、X11 取得的收益占 KK 集團第一季度總收益的比重分别為 16.3%、2.5%、6.1%。
而毛利率指标方面,THE COLORIST 以高達 49.5% 的毛利率一騎絕塵,KKV 則以 47.1% 的毛利率緊随其後,而 KK 館、X11 的毛利率分别為 30.8%、40.5%。
值得一提的是,KK 集團絕大部分的銷售額來自第三方品牌的商品。招股書顯示,2020 年至 2022 年,第三方品牌商品銷售額占 KK 集團同期貨品銷售所得總收益的比重分别高達 87%、87%、89.5%,而自有品牌商品銷售額占同期貨品銷售所得總收益的比重僅有 13.0%、13%、10.5%。
近年業績略顯頹軟,一季度有所好轉
盡管 KK 集團自诩為國内領先的潮流零售企業,但公司的财務指标仍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
招股書顯示,2020 年、2021 年,KK 集團分别取得 16.46 億元、35.24 億元的營收。但去年一整年,KK 集團的營收為 35.51 億元,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并未展現出亮眼的增長态勢。這期間,KK 集團的營收增速從 2020 年、2021 年的 254.9%、114.1% 下降到了 2022 年的 0.8%。
與此同時,KK 集團的經營虧損卻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财報顯示,2020 年至 2022 年期間,KK 集團的經營虧損分别為 1.43 億元、2.38 億元、3.23 億元,經營利潤率分别為 -8.7%、-6.7%、-9.1%,經調整淨虧損分别為 1.71 億元、3.04 億元、4.12 億元。
對于前述時間段内所取得的經營虧損不斷增加,KK 集團解釋稱主要是由于疫情以及公司進行門店及總部層面投資,以擴展全國門店網絡。
不過,此次招股書更新的數據,KK 集團的部分财務指标有進一步好轉的迹象。招股書顯示,2023 年第一季度,KK 集團錄得營收 14.46 億元,與上年同期 9.78 億元的營收相比實現 47.8% 的增長。同期,KK 集團錄得 1.31 億元的經營利潤,經營利潤率為 9.1%;而 KK 集團該報告期内的經調整淨利潤為 0.86 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公司業績向好的同時,KK 集團仍背負着不小的債務壓力。招股書顯示,2020 年至 2022 年,KK 集團的負債總額分别為 58.24 億元、138.31 億元、137.62 億元。今年第一季度末,KK 集團的負債總額仍高達 135.5 億。
有财會人士指出,KK 集團相關負債,與公司前期多輪融資後估值上漲存在一定關聯。KK 集團在招股書中也提到,其非流動負債由截至 2020 年末的人民币 49 億元增加至截至 2021 年末的人民币 125 億元,主要歸因于公司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增加。
招股書顯示,2020 年至 2022 年,KK 集團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分别為 1.68 億元、4.66 億元、2.48 億元。今年第一季度,KK 集團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增加到了 6.66 億元,但在高額的負債面前仍顯得有些渺小。
在此次更新的招股書中,KK 集團表示,此次 IPO 募集所得資金淨額将主要用于持續發展門店網絡并進一步提高市場滲透率;進一步投資技術舉措以提升業務的數字化程度;擴大并優化物流和供應鏈;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門店數量有所下滑,未來欲加快擴張
憑借對于 Z 世代消費者喜好較為精準的把控,KK 集團目前已在國内和海外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商業帝國。
截至第一季度末,KK 集團旗下共開設有 690 家門店,覆蓋國内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在内的 31 個省的 190 多個城市;而在海外地區,KK 集團的足迹也已延伸至印度尼西亞的 22 個城市。
不過,與名創優品相比,KK 集團的門店數量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據名創優品發布的一季報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名創優品共有 5514 家門店。以此計算,名創優品的門店數量約為 KK 集團的 8 倍。2023 年,名創優品還預計在海外新增 350 個至 450 個門店。而目前擁有不到 700 家門店的 KK 集團,門店布局版圖的規模顯然不及名創優品。
整體來看,KK 集團的門店規模自 2021 年後不斷收縮。招股書顯示,2020 年 KK 集團共有 556 家門店。到了 2021 年,KK 集團的門店數量增加至 721 家。但 2022 年,KK 集團的門店數量卻減少至 707 家,同比減少 14 家。
今年第一季度末,KK 集團的門店數量再度減少至 690 家,這意味着僅僅三個月的時間,KK 集團就減少了 17 家門店,超過了其 2022 年全年門店減少的數量。
值得注意的是,門店數量有所下滑的同時,KK 集團的門店布局策略也在悄然發生着變化。2020 年,KK 集團 556 家門店中有 132 家為自有門店,另外 424 家為加盟店。但今年第一季度末,KK 集團 690 家門店中自有門店的數量飙升至 595 家,而加盟店的數量卻降至 95 家。
從前述數據不難發現,近年自有門店在 KK 集團門店網絡中的占比不斷提升。在此期間,KK 集團自有門店數量占所有門店數量的占比,從 2020 年的 23.7% 上升至今年第一季度末的 86.2%,而加盟店數量占所有門店數量的占比,則從 2020 年的 76.3% 一路下滑至今年第一季度末的 13.8%。
事實上,KK 集團的不少自有門店系由其他類型的門店轉變而來。具體而言,KK 集團的門店網絡優化措施主要包括兩種方法,一個是通過取代或股權收購将加盟店轉為自有門店,另一個則是通過股權收購将非全資門店轉為全資門店。
招股書顯示,自 2022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2 月,KK 集團四家合資企業下的 161 家加盟店通過股權收購轉為全資門店,其中四個加盟商将該等合資企業的 50% 股份轉讓予 KK 集團。于 2023 年 2 月,一家合資企業下的 14 家加盟店通過股權收購轉為全資門店,其中一個加盟商将合資企業的 50% 股份轉讓予 KK 集團。
KK 集團認為,持續監控及優化門店網絡對公司而言至關重要,這可以使其能夠提升品牌知名度,确保門店位置優越,并提高門店的運營效率。KK 集團考慮不同零售品牌的搭配及協同效應的同時,在地網域覆蓋和滲透方面優化門店網絡。
随着疫情對企業的不利影響逐漸消退,此前門店規模有所下滑的 KK 集團接下來打算大舉擴張," 由于生活方式消費品潮流零售市場的強勁市場需求、我們的可持續擴張計劃及實現持續增長和盈利能力方面的努力,預期于 2023 年将開設 250 家至 300 家新門店 "。
具體來看,新開的這些門店包括在國内開設的 80 家至 90 家 KKV 門店,以及于印度尼西亞開設的約 30 家 KKV 門店、120 家至 129 家 THE COLORIST 門店、19 家至 50 家 X11 門店及約一家 KK 館門店。2024 年、2025 年,KK 集團還打算每年各開設約 250 家新門店,将主要針對國内的二線及低線城市。
然而,開設新零售店的能力受諸多因素影響,因此這有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到任何新開零售店實現與現有門店相若銷售額和盈利水平或實現盈利的能力。如果 KK 集團不能有效地管理擴張或控制與擴張相關的成本上升,公司的增長潛力和盈利能力可能會因此受到不利影響。
再次舉起擴張大旗的 KK 集團,能否成功摘得港股 " 潮流零售第一股 " 的稱号?雷達财經将持續關注。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