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自律獨處30天赢取20萬”,現實版的“鱿魚遊戲”正在上演……,歡迎閲讀。
" 只需要在一個房間裏,自律打卡 30 天,就能拿到 20 萬獎金。"
這樣的自律挑戰工作室在短視頻平台層出不窮。
如果是你,你會參加嗎?在這場挑戰的背後,是突破自我限制、挑戰自我成長的人生訓練,還是交錢被騙、耍得團團轉的一場精心騙局?
本期顯微故事帶你走進這些自律挑戰工作室,看看他們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故事:
文 | 馬孔多
編輯 | 卓然
" 給你一個房間,只要你能夠自律獨處 30 天,就能拿走 20 萬現金。"
這樣的條件,誰不會心動?
然而,你必須遵守一些規則。例如," 每天晚上 10 點前睡覺,早上 6 點前必須亮燈起床,不得午睡;每天只能在晚上 9 點開始,玩 3 分鍾手機;全程要呆在攝像頭下,不得遮擋臉部超過 3 秒鍾;房間内酒水飲料、零食不得動用…… "
王海潮在短視頻平台刷到這樣的挑戰,決定去試一把。
普通人的 30 天,可能是月薪五六千元,王海潮的 30 天,卻只有 3000 元,而現在只要參加這個挑戰,他可以用 30 天換來 20 萬元。
王海潮今年只有四十來歲,在一家物業公司做保安。在這之前,他開了一家小飯館,生意不景氣,賠了很多錢。當保安這兩年,王海潮一直想着辭職,想重操舊業,去開個什麼店,賺大錢。
家裏人一直説王海潮愛折騰,但又沒那個資本來折騰。幾句話怼得王海潮啞口無言,只能在保安亭裏一直做下去。
他每天的工作很輕松,幾乎沒啥活,沒事就刷短視頻。直到他刷到這樣一則挑戰,他仿佛看到了希望,仿佛有一只大手要将他從生活的泥沼中拉上來。
圖 | 一些自律挑戰視頻
他在平台上搜索這樣的視頻,想要繼續了解項目規則。在這些視頻裏,參與者大多是負債 20 萬以上的中年人,主辦方聲稱只要按照規定完成一定時限的自律挑戰,就可以幫助他們償清債務。
他晚上回到家,在飯桌上告訴家人。老實本分的妻子告訴他,這肯定是個騙局,天上不會掉餡餅。兒子告訴他,這不就是鱿魚遊戲嗎?純粹忽悠人。
圖 | 《鱿魚遊戲》劇照
王海潮不懂什麼是鱿魚遊戲。他心裏癢癢的,總覺得這個挑戰不是騙人的,因為有遊戲規則擺在那,只要按照規則執行完成,不就是可以賺到大錢了嗎?又沒有讓你去投資、去理财。
他瞞着家人,加了賬号裏的客服微信,詳細了解參與方式。客服打來語音電話,跟他講解遊戲規則。最後告訴他,只要獨處 30 天,就可以拿走 20 萬。王海潮聽着熱血澎湃,仿佛中了彩票一般。
他問客服,能不能多次參加?得到肯定的答復後,王海潮盤算着,一年參加 3 次,就可以賺到 60 萬。
當得知活動需要繳納 9000 元報名費時,王海潮稍微有點泄氣。
一是因為這相當于他三個月的工資,他一下子拿不出這麼多錢;二是因為讓他拿錢,他就開始懷疑這是不是跟家裏人説的那樣,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
客服似乎看出了王海潮的顧慮,講了很多成功案例,很多人 30 天前負債累累,30 天後在這裏翻身。
客服又告訴王海潮,就算挑戰失敗了,9000 元就當在外面旅遊了 30 天,在哪住宿單人間不要個三四百的?
圖 | 來挑戰的人很多
王海潮説服家人,湊足 9000 元,只身前往武漢。他第一次離開家鄉,第一次坐高鐵,一張車票就要四五百元。
他對自己的能力 " 迷之自信 ",他認為自己就是幹保安的,一動不動坐着就能度過 24 小時,這點挑戰對自己來説家常便飯、小菜一碟。
殊不知他已經掉進了對方的 " 陷阱 "。
王海潮入住第一天,就違反了規定。
規則寫明,臉部要全程暴露在攝像頭之下。王海潮入住時,床上的被子亂了,很明顯是剛剛有挑戰者離開了,他被無縫連接地安排住進去。
就在他轉身疊被子的時候,被管理員告知他違反了規定,因為攝像頭只拍到了他的背部,看不見他的臉。
王海潮敗北,這意味着 9000 元打了水漂。他不甘心,在主辦方的建議下,又去線上金融平台申請了一筆個人貸款,開始了第二次挑戰。
圖 | 合同協定中的活動規則
他深刻汲取第一次失敗的經驗教訓,每時每刻都想着攝像頭,就連睡覺也要把頭朝着鏡頭這邊睡。起初他很不習慣,熟睡中不經意翻了個身,立馬驚醒,在三秒鍾内盯住了攝像頭。
每天晚上 9 點,王海潮可以使用手機。主辦方告訴他,使用手機時間只有 3 分鍾。王海潮覺得這個規則時間雖短,但并不那麼難。
入住前幾天,王海潮每天與外界連通的 3 分鍾權利,他都用來和家裏人通話。他打開計時器,一旦時間到了 2 分 55 秒,他果斷挂掉電話,哪怕電話那頭老婆兒子的話還沒講完。
後來,王海潮每天用這三分鍾時間來刷視頻,娛樂放松一下。計時器一旦響了,他就立馬關機。
第六天的時候,王海潮忘了開計時器,自己陷入了一條長達 5 分鍾的電影解説視頻,忘乎所以。等到第 4 分鍾,管理員打開房門告訴他挑戰失敗,他才猛然想起自己目前身在挑戰中,他還以為自己還在崗亭裏上班。
王海潮再次挑戰失敗,至此,他已經花費了一萬八千元,相當于他半年的工資,而他來到武漢才不過 10 天。
主辦方問他要不要繼續接受挑戰。王海潮受到了精神打擊,想起家裏人的話,這是不是一場騙局?但他确實是自己犯了錯誤,違反了規定,錯在自己。
王海潮決定回家去,不再參加這個挑戰。眼下的問題是,王海潮身上一分錢都沒有了,連回去的車票,他都買不起。
主辦方為了讓他繼續參加挑戰,故意放松了規則,允許他每日使用手機 30 分鍾,睡覺時臉可以回避攝像頭,并且 30 天時長降為 20 天,報名費還是 9000 元。
被他們這麼一説,王海潮頓時覺得難度小了不少,決定再來一次,他想回本。他又去金融平台借款,開啓了第三次挑戰。
毫無疑問,王海潮的第三次也失敗了,原因是他觸碰了自己的私密部位。活動規則明确指出,挑戰者不能在鏡頭前接觸自己的隐私部位。
當管理員進來通知王海潮挑戰失敗時,他還一臉懵,不清楚自己哪裏觸犯了規定。管理員向他解釋,王海潮瞬間火冒三丈,掄起拳頭想要打人。
也是在這一刻,王海潮才徹底明白,這些規則已經突破了人類的本能和人性,根本是無法完成的。
這些公司完全是為了騙取報名費。王海潮和他們有着白紙黑字的合同,他一時間感到有點 " 有理説不清 ",只能灰溜溜地借錢買票回家。
近年來,這些公司在自媒體平台上如雨後春筍,他們發布招募啓事和發放獎金的視頻來吸引人氣。
在報名時,這些公司都會詳細詢問挑戰者的年齡、職業和所在城市,電子合同裏的每一條規則清楚寫明。
報名費大多在 6000 元到 9000 元之間。為了吸引人參與,有些公司還設定了階段性獎勵,例如完成 7 天赢取 10 萬元,完成 10 天赢取 15 萬元等等。
為了讓這項活動更具真實性,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會把這種挑戰進行 " 美化粉飾 "。
他們宣稱,這是為了喚醒現代人的自律意識,讓那些内心深處渴望改變自我的人,擁有一次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在這樣的宣傳手段下,這些挑戰的參與者幾乎都是現實生活中一些極度缺錢的社會底層,他們學歷不高、收入微薄,大多是一些體力勞動者,甚至有一部分是失業中年,他們渴望金錢,更渴望成功。
有些人認為規則簡單,就想當然地報名交費參加了。這些規則雖然看着簡單,但背後的底層邏輯卻是 " 反人類 " 的。
可以説,只要是肉體凡胎的人類,就免不了會觸碰規則。
圖 | 報名需要發送身份證
這些公司很會操控人的 " 賭徒心理 "。
有些公司,在挑戰者第一次失敗後,會退還報名費,這時大多數挑戰者都會選擇繼續挑戰,等到第二次失敗後,報名費就要不回來了,但是挑戰者會想着是自己犯了錯誤,繼續交錢開始第三次挑戰。
等到第三次挑戰失敗了,主辦方又會刻意降低規則難度,讓挑戰者繼續報名第四次挑戰。
為了讓挑戰者更方便地交錢,主辦方還提前做了很多功課。
他們把一些市面上的小額貸平台,例如叫什麼名字、怎麼貸、能貸多少搞得明明白白,梳理成一張清單。在挑戰者動了 " 再來一次吧 " 這樣的念頭時,讓他們能夠絲滑順暢、極其方便、無腦地貸到錢繼續參加挑戰。
等到挑戰者再次失敗了,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從哪個平台貸款了,直到下個月接到催債電話。
這有點類似在賭場上賭博。只要人有 " 想赢 " 的貪欲,就會掉進他們設定的陷阱裏。
圖 | 所謂的 " 挑戰成功者 "
李智明挑戰了兩次,皆以失敗告終。但他和王海潮不同,他開始了自己的維權之路。
他在第二次失敗後,立馬報警,然後又去聯系律師,去法院起訴。那家位于浙江的小公司實在拗不過這樣頭鐵的人,給他全額退款。
李智明拿到錢後,有段時間專門在短視頻平台相關視頻下面留言,告訴大家,這是個騙局,根本不可能挑戰成功,你想的是别人的獎金,别人想的是你的報名費。
結果,還是有很多人私信問他,挑戰難度大不大?成功率如何?怎麼參加才能赢?
李智明在私信箱裏感受到了人類貪欲的無窮無盡。總有那麼一群人信奉着天上能夠掉餡餅,以至于 " 天下無詐 " 永遠是個夢想。
這種挑戰的本質就是通過 " 反人類 " 規定來達到騙錢的目的。
試想一下,如果某個人真有那個自律,那麼他做任何事都能成功,都能賺大錢,他又怎會參加這個破遊戲呢?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均采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