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滾圈叛徒大張偉,歡迎閲讀。
緩解精神内耗這一領網域,繼文學界來了餘華後,音樂界又出了個大張偉。
他最近又雙叒叕上熱搜,每次都是金句出圈,説到網友的心坎上。
人人都説他性感大腦、精神領袖,随處可見溢美之詞。
但這段時間以來,我和朋友們發現:
對大張偉的古早記憶,好像產生了 " 曼德拉效應 "。
因為幾年前,大張偉的形象沒這麼正面。
給人的印象大致是娛樂圈的混子、滾圈的叛徒。
但當下的互聯網已經失去了這段記憶,就好像我們之前記得的沒有存在過。
也不知如今他每次落淚是不是演的,每次推心置腹是不是裝的;
反正他已變成人人愛的 " 大老師 "。
1
從 8 月的樂夏到現在,終于找到機會來聊聊大張偉了。
他的才華、善良、初心、人間清醒,基本上都是在公眾面前展露無遺的内容。
但大張偉給我的印象,更傾向于復雜。
你説他接地氣,他反而有種讓人無處指摘的 " 完美 "。
你説他質本潔,他也因自己的 " 曲線救國 " 飽受诟病。
首先,衡量大張偉可以不用什麼滾圈、音樂圈标準。
因為目前他已經算得上内娛最會説話的藝人。
不是有多會跟圈裏人説話,而是知道怎麼和普羅大眾説話。
前腳 " 你可以永遠做一個小朋友 ",後腳 " 只有無聊的人才比較 "……
現在流行的 " 情緒價值 ",親朋好友不一定給得到,短視頻不一定給得到。
但冷不丁刷到大張偉某季綜藝裏的只言片語,反而能被治愈片刻。
因為大家早都不需要冷冰冰的方法、教訓,心貼心的理解在當下價更高。
所以大張偉力挺全網失意青年,成了互聯網上最理解你的那個朋友:
" 你可以長不大,也可以不那麼努力。"
" 沒有人站在你這邊的話,我會站在你這邊。"
沒辦法,任誰來看都是一句頂一萬句。
情緒價值并非空穴來風,不少成功學詞條會傳達一個信息:
能做到利用人的恐懼賺錢,就是走向發财之路的開端。
最害怕的、最在乎的事物,往往是人的盔甲,也會一念之間變成軟肋。
一個不在乎 " 名聲 " 的人,會無所謂自己被遺忘;那麼在乎名聲的人,必然會想方設法被記得。
因此不想内卷的青少年網友,遇上不想過氣的大張偉,在情緒價值和熱度上各取所需。
完美的閉環,就此形成。
2
是的,大張偉已經火了二十多年。
從搖滾這一閱聽人有限的圈層破局,走到玩搖滾的、看綜藝的、聽小曲的都認識的地步,大張偉蠻不容易。
還記得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 KTV 裏花兒《我們能不能不分手》的 MV。
魚眼鏡頭下一幫人張牙舞爪的朋克行頭,唱腔尖鋭、張揚浮誇,和 " 真善美 " 毫無關系。
到了 2014 年春晚," 就這個 feel 倍兒爽 " 讓 " 非主流 " 大張偉藝驚四座,卻讓長輩們緊皺眉頭。
這首上了春晚的歌有點鳥叔餘孽的味道,在好聽和難聽中間只能當個洗腦神曲的騎牆派。
《2014 央視春晚》
很明顯,比起其他搖滾音樂人,大張偉有相當一段時間志不在搖滾。
我清楚地記得,他曾經現身某檔女團選秀綜藝。
還在綜藝上毫不掩飾地鋭評過:" 我只在舞台上看到了 Cardi B 和 Nicki Minaj,沒有看到你們自己的表達。"
當時一起追綜藝的朋友諷刺道:他自己不都抄襲還有臉説其他人模仿?
《創造營 2020》
确實,除搖滾叛徒、綜藝咖外," 音樂裁縫 " 也是大張偉曾經給大眾的印象之一。
關鍵這不是網友爆料,是他在一段 4 年前的采訪中自己爆料的。
" 主打不會抄整首歌,只會抄一小段。"
" 我就覺得那一段就該用上這一句。"
" 我抄襲,也能唱得比原唱好聽。"
4 年前充滿批評的彈幕和今天的微博評論,如今看來完全不是一個風向。
其實抄襲有嚴格的小節區分,雷同的旋律、相似節奏進行都不一定算鐵證。
大張偉的 " 抄法 " 十分狡黠,滑跪的姿态也只能氣得人牙癢癢。
你能拿他有啥辦法?真沒啥辦法。
緊接着,大張偉還坦言:我就不想成為大師,只想做個快樂的藝人。
唱歌、做綜藝、做編導,做自己覺得好玩的東西就夠了。
那搖滾老本行呢?
" 如果堅持以前的音樂,我只會有三種結果。"
" 改行,自殺,變成神經病。"
説出以上這些話的大張偉,嬉皮笑臉下流露着無奈。
多年前他就選擇了第一種結果——改行,成了綜藝常客。
綜藝走穴、耍貧嘴、賣笑,在後來已幾乎掩蓋他做樂隊起家的背景。
都拼演技,其他人在真人秀演 " 真人 ",大張偉在綜藝演他自己。
過早進入名利場的大張偉,好像很早就從搖滾夢裏清醒了。
他不希望别人把他當歌手,但《靜止》詞曲封神,連他自己都無法逾越。
他説不在乎成就,但做什麼都師出有名。
他説做搖滾沒出路,但 2023 年還是 " 曲線救國 ",回到了搖滾的舒适圈。
他自稱喜歡朝前看,但還是會在看到咖喱 3000 的時候想到花兒,會佩服十年如一日坐冷板凳的田鵬,和話别多年的彭磊感慨當年 ……
圖片資料來源:微博 @毛肚
你可以説大張偉虛偽,但他們星空大海的場面話裏,多少都摻着幾句你不知道的真情實感。
雖然大張偉玩慣了這套用俏皮話掩藏自我的把戲,但至少他的目标已經實現。
他就是想邊有趣、邊有飯吃,還能一直紅下去。
3
今年樂夏,大張偉也因為金句和誠意頻頻出圈,保持着熱度。
他的金句多到難以歸結,還能出其不意煽動全場的眼淚。
也有網友發現他的不少發言,都能在一些英美古典詩人的名句中找到出處。
記得大張偉在《樂夏 2》講過一個玫瑰的故事:
" 我在花園種了一百朵花;
有很多人想過來摘一朵走。"
" 但突然有一個人問我,你看的是什麼書。"
" 我當時的回答是,你可以把所有花都摘走。"
興許是上了年紀,大張偉連説話都不得不 " 裝腔 "。
從前的口無遮攔不復存在,反而開始引經據典地搞彎彎繞。
于是網友們猜來猜去,也只能在愛情上彎彎繞。
大張偉似乎成功地 " 洗白 "、夠 real 了,但他也成功地把真正的自己藏的更深了。
在他自己來看,興許五花八門的解讀正中他下懷。
我們能看到的表象都只是園裏的玫瑰花,而非那本不知名的書。
連對搖滾的初心,也許都只是離他比較近的那一朵。
兩天前,大張偉發行了新歌《世上最美的旋律》。
鬼馬、惡搞、朋克,他好像還是以前那樣。
但想起他已經受邀參與滾石的新專發布會,我又覺得他已經不一樣,太不一樣了。
想起來崔健説過:老子從來沒變過。
窦唯説過:明天更漫長。
樸樹説過: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大張偉也清楚地認識到:崔健、窦唯、樸樹,都沒有人能代替。
但他還是覺得:" 像我這樣的人,也只會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