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向上管理」,與領導搭建互信,有多難?,歡迎閲讀。
文丨 Sean Ye 圖丨源自網絡
第 439 篇原創文字,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全文 4300 字,建議閲讀時間 11 分鍾
✎ 寫在前面
向上管理,對于不同年齡的打工人來説,有所不同。
但相同的一點是:向上管理不是無原則跪舔領導,而是通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和領導打造一個利益共同體。
最近從前輩那裏學來一個概念:應然、實然。
「應然」是社會應該是怎麼運轉的;
「實然」是指社會實際是怎麼運轉的。
舉個例子,作為一個曾經的熱血青年,我一直認為努力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做出好的項目,就能赢得上司的賞識。
這是應然。
但實際上呢,只埋頭做自己的工作,未必能夠真正得到上司的賞識;有些時候,PPT 做得精彩,故事講得好,反而能赢得上司的賞識,得到更多更好的機會。
這是實然。
不公平,對嗎?
未必。
我們必須意識到一個殘酷的現實:
在中國,我們的職業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直線領導。
你成就上司的職業發展,上司為你提供更多的機會更好的待遇,這是職場明規則,也是目前中國職場的「實然」。
説説我個人的真實體驗:
2008 年,我加入 500 強人力資源公司 Randstad,做中國區總經理的助理。
當時的荷蘭 CEO 性格超級靠譜,我以為我選對了。
但沒多久,金融危機來襲,荷蘭人回國,原來的總監老喬,升任中國區 CEO。于是,我惴惴不安找老喬聊自己的未來。老喬沒着急決定,要先和我合作一段時間。
在幾個月後,50 多位亞太高管們齊聚中國,我負責主導了全部接待工作,最後無論是業務規劃,還是市場活動,還是休閒規劃,中國區都讓亞太的各位老板們都非常滿意。
我和老喬都順利通過了考驗。
不久後,他找我談:
公司上層你基本都熟悉了,也了解公司大方向,所以我希望你去一線好好歷練,多向前輩學習。我安排你去市場部。
之後在市場部,我接觸了大量人力資源領網域的知識,也接觸了社交媒體,從公眾号到知乎,才有了今天的我。
我一直很感嘆,遇到老喬這樣慧眼識人的好領導需要運氣。
但回頭來看,為啥老喬願意幫助我?
因為我盡力做好了我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幫助了他,這是發生在我身上的「實然」。
我們很多時候不能選擇領導,但是我們能用我們的方式,影響領導支持領導,從而赢得他們的信任。
當然,不同年齡的職場人,幫助領導的方式是不同的。
今年我 40 歲,經歷過外企和民企;經歷過人力資源、金融和互聯網行業,摸索了一些微小的經驗,希望能幫到不同年齡的職場人。
本文覆蓋三個職場階段,我建議不到 30 歲的年輕人也讀一讀邁入 30 歲後與領導的合作之道,可以先收藏,未來重讀可能有更多收獲。
説到底,成為上下級關系,是一種緣分,是一種深度關系,更是一種「命運共同體」(這個詞來源于我另外一位老領導: @朱寧)
不同年齡層次的打工人「向上管理」的方式是不同的。剛畢業應屆生給上司寫萬言書進言,會被當成奇葩;而 35 歲 + 打工人只做手頭工作,千方百計避免參與業務決策,反而會被認為是逃避責任。本文 4000 字 +,作為一個擁有 15+ 年人力資源經驗的從業者,我給不同年齡層次打工人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向上管理經驗,我把職場生涯抽成三段:
23-28 歲的職場新人階段;
28-35 歲的職場中堅階段,以及
35 歲的職場老鳥階段
1
23-28 歲的職場新人
對于剛入職場不久的新人,逃不開執行細節事務。
不管事大事小,做事的完成度也是一種價值體現。
讓老板不擔心,就代表我要把細節規劃好,不要讓他把寶貴時間花在細節上。
比老板多想一步
舉個例子,電影《穿 Prada 的女王》中,有這麼一個情節:
女主安迪作為一個時尚雜志編輯助理,被女魔頭米蘭達出了一道難題——在四小時内拿到未出版的《哈利波特》手稿,給自己兩個雙胞胎孩子旅行時看。
安迪費盡心思終于拿到了手稿,給米蘭達遞上,卻被責備説:一份手稿,怎麼夠兩個孩子看?
心思缜密的安迪早就猜出老板所想,回答:
我已經復印了三份手稿,這是給您的備份,剩下兩本已經裝訂好,寄到了孩子們手上了。
劇情源于生活。
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有時候多想一步、多考慮一個細節,就會讓上司對我們刮目相看。
舉個例子,前兩天,我參與了 Mercer 的老友會——離職員工自己搞的一場活動。
活動準備放 PPT 的時候,突然發現需要 U 盤和投屏轉接頭。
但大家都是抽出業餘時間來參與活動,主辦方沒有,自然我們都沒有準備。
但我都有,幾位老同事看我像看哆啦 A 夢一樣,書包裏啥都能掏出來……
這是我從做總經理助理時就養成的習慣,老喬經常會在各種活動和峰會上做分享,而我負責準備材料和設備。
比如:
适配器和 MacBook 轉換插頭(早年活動,酒店裏沒有 MacBook 的插頭);
演講用的翻頁筆;
提詞器
錄音筆。
會後還需要準備:
可公開的 PPT 版本
演講錄音整理(上傳公司雲盤,分享給全體同事);
名片(方便老喬會後社交)
事情瑣碎,但很重要。
從表面上看,我的任務是準備相應的材料和設備;實際上,我的角色是确保老喬專注于演講,不被細節所分心。
最細節的時候,我甚至連老喬在講台上的走位,都會提建議。
老喬很認可這種多想一步的方式。
2
28-35 歲職場人
到了 28 歲的時候,我們至少有 3 年工作經驗了。
沒有新人的帽子來保護我們了,光有細節不夠了,更需要讓上級感受到我們的專業度。
28-35 歲的職場人,想要的是工作的自由度,也就是領導的授權。
如果領導事無巨細都要管,職業成長就是一句空話。
但根據我的個人經驗,很多時候領導不授權,不是因為你不靠譜,而是因為溝通的方式出了問題。
而優秀的溝通能力,尤其是向上溝通的能力,是讓領導放心的關鍵。
一、自下而上 - 金字塔原則的匯報方式
職場人和領導打交道的一個典型場景就是匯報工作。
我們在匯報時,往往從自己角度出發,有意想讓領導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而額外提到不必要的細節。
我遇到過類似的場景,會議上老板安排團隊挨個做匯報,一位同事準備了 40 多頁 PPT,把業務模塊抽成了十塊。
他剛剛講到第二部分就被老板摁住了:
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請直接總結一下業務中哪裏做得好,哪裏做得不好,應該怎麼改?
他自然很冤枉,40 多頁 PPT 都是幹貨,業務復雜,怎麼能簡單粗暴地下結論呢。
但是他不知道,那些讓他糾結無法下結論的細節,領導并不關注。
這個時候的溝通就适用于「金字塔原理」:
以上統下,結論先行:領導首先需要答案,先抛核心觀點 What;領導如果繼續追問……
邏輯遞進:按照邏輯把結論的原因推導出來,Why;
歸類分組:把相同類型的論點和事實歸類分組,更清晰展示給領導 How。
二、自上而下:工作安排反復确認後行動;
另一個典型的工作場景是上司安排工作。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
接到老板的工作要求後,盡心盡力,加班加點搞定,上司不但不領情,反而批評做得不好。
咱是不是特别委屈?
的确,作為領導,需要提升傳遞信息的技能。
而作為下屬,咱不一定每次都遇到好領導,我們要确保的是信息不遺漏。
最基礎的一招就是:反復确認。
可以從掌握一個會議小技巧入手:
每次别人説的時候,立即拿筆記下來;
别人説完,你及時确認:「您希望我們做的是 ABC 三點,對不對?」;
等領導 / 客户确認後,再接着郵件敲定:剛剛開會達成三點内容,分别是 ABC;
接下來,保持定期更新:A 完成了 B 還在做 C 還沒開始啓動。讓對方心裏有底。
這種方式溝通,會讓領導感覺:你很讓人放心。
不僅如此,這麼細致的溝通,也會讓領導和其他同事無從甩鍋——所有東西都是記錄在案的。
3
35 歲 + 職場人
35 歲以後,職場人的角色往往轉變為某一個團隊的領導,或是領導身邊的核心骨幹。
要麼你能帶團隊完成目标,要麼你是能以一己之力拖着項目前行的專家。
但無論如何,這個年紀的我們要具備求生欲和警惕感。你需要知道你領導關注什麼,不用領導開口,你應該時刻想着如何幫助領導實現他的業務目标。
一、關注領導的業績目标
作為一個資深的職場人,如果只盯着自己手裏的指标,格局就小了。
定期花時間思考三個問題:
領導在業務上的核心關注點是什麼?
領導的業務目标 / 任務是什麼?
我的日常工作如何支持領導完成他的業績?
三國演義的賈诩,就很懂老板的心思。
曹操不希望手下員工,站隊自己的兒子們争奪權力。
卻來問賈诩關于立嗣問題。這可能是一道送命題,賈诩沒有接招,閉口不答。
老板再問時,他説在想袁紹和劉表,在沒有明确表态的情況下抛出了倆反面案例,成功説服了曹老板。
我也遇到過類似的經驗(劃掉,教訓)。
我英語好,負責對接很多亞太市場部的領導,以及他們在中國的部分業務,有時候他們為了業績好看,會來争搶中國市場的資源。
我當時年輕,并不知道這些,總想着努力做事就好。
結果不但不讨好,還會被老板批評。
但如今回來想想,也能理解直線領導的苦衷和當時我挨過的罵了,其實領導不是批評我能力不行,而是反感我忽略了他的業務需求,而只專注于亞太團隊的需求。
二、幫助領導去影響他的領導
過去我總覺得,把老板安排給我們的工作做好,并管理好領導的預期,就是「向上管理」。
但 35 歲過後,我逐漸發現其實真正的「向上管理」,是幫助你的領導去影響他的領導。
35 歲的我們,應該是團隊的專家,或者骨幹,完全有這個能力做到這一點。
但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站在上司身邊,幫助他一起影響公司内的關鍵決策者——大概率就是領導的領導。
我自己也有類似的遭遇,2018 年的時候加入了一個互聯網創業團隊,我的領導在業内很資深,但我們同歲,我一直擔心自己衝得太前面,會讓領導感到危機,所以盡量把露臉的機會讓給别人。
但最終項目因為互聯網寒冬而被迫結束。
我和領導復盤,我坦誠告訴他,我最大的遺憾是:
沒有最大限度地幫助他影響決策者,推進我們的項目進度;
沒有讓投資人感覺到團隊的價值,團隊的成績。
有些時候,業務線被裁撤,被合并,不是因為團隊本身沒有價值,而是沒把價值完全展現在管理層面前。
這一點不僅是團隊領導的責任,也是團隊裏 35 歲以上骨幹和專家的責任。
我們拿着相對來説的高薪,甚至期權,沒有從領導的思維出發,讓自己的領導孤身一人在團隊外奮戰,是缺乏風險意識的表現,也是對自己職業前程的不負責。
我們要和我們的領導們站在一起,反復提醒管理層:我們團隊對公司很重要,很有價值。
✎ 寫在最後
職場,是互(交)幫(換)互(利)助(益)的地方。
上司給我們的幫助和禮遇,不是單方面的恩賜。
從他的角度來説,想要在職場上繼續高升,那也是需要自己的下屬給力,做出成績,他才能順理成章的接着高升的。
我們做出成績支持領導,也是為了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領導能夠高升,他接下來也會給我們帶來更多實在的利益,無論是更高薪資,還是更多機會。
這是職場的交易規則。
我們都知道用人唯賢的道理(應然),卻又屢屢發現絕大部分領導用人都是任人唯親(實然)。
在我看來,任人唯親裏的「親」應該是「相互信任」。
在一家正常的公司,在工作中支持領導,并不意味着要做領導的舔狗。單方面跪舔也不是穩定的關系。
只有互相成就,并搭建我們和領導之間的互信,才是正經職場上下級關系。
無論是多做一點的細節,還是關注領導的 KPI,以及幫助領導去影響他們的領導,説到底,就是一件目标:讓領導感覺「有我們在身邊,他不用擔心。」
以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