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美股總舵主定調:9月可能還會加息,歡迎閲讀。
作者:李佳、黃繹達
編輯:鄭懷舟
美國當地時間 7 月 26 日,美聯儲在 7 月的議息會議上決定:上調聯邦基金利率 25bps 至 5.25~5.50% 區間,同時縮表的節奏不變。本輪加息之後,基準利率已經達到了二十二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關于未來加息的節奏,鮑威爾在講話中表示還将取決于屆時的就業與通脹數據,關于 9 月是否加息暫無定論,同時還重申了今年不會降息的論調。對于美國經濟的走向,鮑威爾頗有信心,美聯儲也不再預測今年會出現衰退。
資本市場對本次議息會議反應平淡,各大類資產漲跌不一。根據萬得統計,26 日隔夜市場,全球主要股指多數下跌,主要商品卻全線上漲,主要國家國債利率多數下行。
那麼,資本市場反應平淡的核心原因是什麼?投資者對本次會議又有哪些觀點?對股票市場又有哪些影響?
01 7 月加息在預期之内
在美聯儲 6 月跳過加息後,市場其實對本次加息就早已有了較充足的預期。在 6 月公布的點陣圖中就已經暗示聯儲在下半年還要至少加息 2 次,而且聯儲官員在會議前也向外傳遞了還要繼續加息的意思,資本市場在前一段時間的交易中也部分計價了 7 月加息的影響。
對于美國通脹水平的理解,資本市場與美聯儲之間似乎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6 月美國 CPI 同比已降至 3%,主流的市場觀點認為未來 CPI 将會在 3 附近徘徊很久,市場對于當下的通脹水平相對樂觀,所以進一步認為已經大幅下降的通脹與之前美聯儲在下半年還要加息兩次的指引存在矛盾。因此,相比于本次加息,市場更關心之後加息的節奏。
而從鮑威爾的發言也不難看出,還是堅持了之前 " 數據依賴 " 的觀點,由此也證明了本次加息的必要性。
首先,雖然 CPI 較之前有大幅下降,尤其是 6 月的通脹數據好于市場預期,同時新增的就業數據不及市場預期,但是美國目前勞動市場整體上依然過熱,失業率仍處于較低水平,驅動本輪通脹的核心因素 — 工資 - 用工缺口的二元螺旋依舊成立,所以通脹的韌性仍在。
其次,目前的通脹水平離 2% 的政策目标仍有距離,而且從結構上看,核心通脹還比較高,長期通脹的預期亦 " 根深蒂固 "。不同于投資者更偏好博弈短期邊際變化,出于長期與政策制定的影響為主要考量,美聯儲則更樂見核心通脹能夠顯著下降,他們認為加息在控制通脹方面到目前還沒有體現出全部的影響。
所以,基于本輪通脹所表現出的韌性,鮑威爾才會預計到 2025 年左右通脹才會回到 2%。對于降息的節奏,首先是重申了今年不會降息的觀點,但是鑑于目前預測政策目标的實現将在 2 年後,于是鮑威爾針對降息給出了一個更加開放的指引,即在通脹到達 2% 的政策目标之前會開始降息,同時利率調整與縮表之間相互獨立。
02 最後一次加息?
即便鮑威爾在會議上也釋放了一些鷹派言論,比如在他看來強力控制通脹所承受的長期社會成本遠低于對通脹控制不足的場景,目前的加息對控制通脹尚未顯現出全部影響等等,但是結合目前美國通脹明顯走低的趨勢,與鮑威爾 " 數據依賴 " 的态度,以及針對降息頗為開放的指引,市場普遍認美聯儲在本次會議釋放了中性偏鴿的政策立場。
也正是基于市場對本次會議中性偏鴿的理解,即便美聯儲在會議上沒有釋放過多前瞻性信息,不少國内與海外金融機構就未來加息的節奏,大都認為 7 月的加息很可能是本輪加息周期中的最後一加。
海外機構方面,UOB(大華銀行)認為本次加息後,年内将暫停加息,但仍有再加一次 25bp 的風險,由于加息周期接近尾聲,目标利率不太可能到 6%。降息方面,大華銀行基于鮑威爾的指引,預計 23 年也不會降息,降息的起點會在 24Q1。
中信證券明明、民生證券周君芝等國内知名宏觀分析師都認為 7 月是本輪最後一次加息的概率較大,理由除了通脹較之前明顯走弱,勞動市場出現邊際降温外,銀行的負債成本上升壓縮淨息差的問題也逐步凸顯,随着信用收縮,加息效果也會得到強化。
而德邦證券蘆哲則認為 9 月或 11 月還可能會有一次加息,觀點的衝突還是在于解讀經濟數據時對風險敞口的計價。根據市場與美聯儲的預測,美國的經濟增速可能仍然高于潛在水平,通脹有再度抬頭的風險,核心通脹較高且韌性較強,勞動力市場整體過熱等風險,都有可能成為美聯儲再加一次的理由。
03 對股票市場有什麼影響?
本次議息會議除了加息的問題外,對經濟增長的預期同樣是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從鮑威爾的發言來看,他對美國經濟相對樂觀,美聯儲已經不再預測今年是否會出現衰退,在他看來未來美國經濟可能會出現軟着陸。
但是市場對上述觀點似乎并不怎麼買賬,不少投資機構依然堅持美國經濟會發生衰退的觀點。花旗銀行經濟學家 Veronica Clark 警告稱,若要通脹回到 2% 的目标水平,勢必會發生衰退或者經濟深度放緩,如果明年沒有發生衰退,那麼通脹也不會回到 2%。
本次會議之後,海外金融機構對美國經濟的中期預期依然相對悲觀。JP Morgan 首席投資官 Bob Michele 的最新預測顯示,未來 12 個月内美國的實際 GDP 将走弱至 -2%;花旗集團經濟學家 Andrew Hollenhorst 則認為這一數值将低于 -1%;Bianco Research 宏觀策略師 Jim Bianco 略微樂觀,給出了 1.25% 的預測。要知道,美國目前的經濟增長要強于市場預期,今年 Q1 的 GDP 同比錄得 1.8%,高于 22Q4 的水平。
對于投資者而言,議息會議上無論是政策決議還是經濟展望都會對未來的投資產生一定的影響。短期的邊際變化來看,即便存在一些已知的風險,聯儲偏鴿的立場讓市場在短期内相對樂觀。
StoneX 集團的外匯交易員的觀點非常典型:正是因為市場認為聯儲不會比之前更加鷹派,所以在交易中會減少對聯儲今年進一步加息的計價,所以标普 500 股指期貨在會議之後大幅上漲,同時美元指數走弱。
然而,市場目前對美國經濟在中期出現衰退的預期依然強烈,對美股的中長期預期也會形成一定的壓制。所以,即便美股在短期内行情不錯,但是美國經濟衰退的預期并未逆轉,美股的投資者依然要承受估值壓力帶來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