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銀行下調存量房貸利率的最大顧慮是什麼?,歡迎閲讀。
招商銀行行長助理彭家文在近日舉行的 2023 年中期業績交流會上表示,從央行的發聲來看,從 " 鼓勵和支持 " 直接變成了 " 指導 "。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勢在必行,也是大概率事件。招行已制定相應預案,但還沒有最終的方案。
除招商銀行外,華夏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等也都在半年業績會上,對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問題做出表态。這種表态,俨然成為各大銀行中期業績説明會、交流會的标準格式。所不同的是,各家銀行在表達方式上存在一些不同,有的表達得直接一些,有的表達得含糊一些,更多的都是想 " 一站二看三通過 ",先看别人的,再考慮自己的,不太想搶在别人前面做出政策調整。
最終結果也可能,要麼管理層統一發話、統一行動,要麼部分銀行約定好統一調整,而不大可能出現一家或少數幾家銀行先帶頭,其他銀行根據情況選擇如何跟進的現象。如果那樣,帶頭調整政策的銀行會面臨比較大的壓力。當然,也不排除,可能會出現有的銀行就是不下調的現象。
那麼,為什麼在輿論和公眾反映已經非常強烈,購房者也在采用各種手段置換房貸,管理層也已經發話的情況下,各大銀行依然用等待觀望的方式對待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問題呢?到底是銀行舍不得這塊利益呢,還是作業系統跟不上調整的需要,或者還有其他方面的顧慮,需要弄清楚。否則,會給銀行帶來不利的影響,會損害銀行的市場形象。就算銀行處于強勢地位,不需要考慮那麼多,也不該有太多的負面影響、負面形象。
銀行舍不得這塊利益,那是肯定的。因為,對很多銀行來説,已經當作既得利益放在銀行的業績薄上,相關的績效收入,也已經按照當時的利率測算發放到員工手中。如果下調存量房貸利率,就等于把既得利益 " 吐 " 一部分出來,這對銀行來説,當然是極不情願的,一定會能多拖一天就多拖一天的。畢竟,銀行也是企業,也要講效益、講利潤,也只有效益好、利潤多,員工的收入才能多,員工的積極性才能發揮。
但是,這也絕對不是銀行拖着不辦的主要原因。少一點利潤、降一點效益,對銀行來説,完全有這個承受能力,也不會影響員工的收入。銀行最忌憚的,也是最顧慮的,還是風險防範,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會給銀行帶來怎樣的風險壓力。如果經過評估,不存在風險問題,銀行就完全可以下調存量房貸利率。否則,就必須繼續評估,繼續以現行存量房貸利率形成的利潤對衝可能出現的風險。
事實也是,對相當一部分銀行來説,雖然不良率處于較低水平、不良貸款總額也不算大,感覺比較安全,沒有多大的風險隐患。實際上,各大銀行心裏都非常清楚,所謂的低不良率和低不良貸款總額,并不可靠,也不穩健,只要某個行業發生問題,就有可能使銀行的不良率和不良貸款額快速上升。其中,房地產企業貸款是最令銀行擔憂的,也是風險最大的,更是風險随時都有可能爆發的。
以恒大為例,2.4 萬億的負債,貸款 6000 多億元。雖然這些貸款都有抵押、擔保等,但是,如果恒大真的破產了,有些剛性的支出是必須的,即便銀行有抵押、擔保,也沒有絕對把握把錢拿回來。更何況,恒大用于向銀行貸款的抵押物,大多是土地。銀行把這些土地拿到,要想變現,難度也是相當大的。一家銀行就這麼多,而出現資金鏈斷裂風險的,可不只有恒大一家,負債規模最多的 10 大房地產企業,已經有 7 家暴雷,如果都走向破產,對銀行來説,無疑是一場不小的風險。
也許正是因為銀行普遍面臨着來自開發企業那頭的風險壓力,其他方面的風險也就需要更好地防範,千萬不能出現多處冒煙、多地出險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先不急于出台存量房貸利率下調政策,也是對銀行可能面臨風險的一種預防。至少,可以避免銀行息差進一步降低,抗風險能力進一步下降。
央行在今後二季度貨币政策執行情況報告中指出,商業銀行維持穩健經營、防範金融風險,需保持合理利潤和淨息差水平。從這句話不難看出,央行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和淨息差水平也是非常關心的,不會強行要求銀行下調存量房貸利率的,而會讓企業依據自身實際進行選擇。确實沒有條件下調的銀行,也可以選擇不下調。否則,息差太少,利潤太低,一旦出現開發企業破產等方面的問題,風險就難以化解,也無力承受。因此,防範風險,才是銀行不能及時下調存量房貸利率的最大顧慮,也是最大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