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蘋果上演關税“大逃亡”:5架飛機滿載iPhone急赴美國 但供應鏈格局難改,歡迎閲讀。
财聯社 4 月 8 日訊(編輯 史正丞)據媒體援引印度政府高級官員消息稱,趕在特朗普揮動 " 對等關税大棒 " 前的最後幾天裏,5 架滿載 iPhone 等蘋果產品的飛機從印度起飛,為科技巨頭囤貨應對全球貿易動蕩局勢又多争取了一分喘息的空間。
據悉,蘋果趕在 3 月底的最後一周裏,僅用 3 天就完成了這一次緊急發貨,目的是為了徹底避開潛在關税政策衝擊。
知情人士稱,盡管眼下通常是一年裏的運輸淡季,但在關税陰霾下,蘋果不得不迅速将產品從中國、印度的制造中心送進美國倉庫。目前蘋果美國倉庫 " 已經備了足夠應付數月需求的貨品 ",能夠暫時緩衝關税風暴的衝擊。
報道稱,這種囤貨行為也使得蘋果能夠暫時維持當前定價。不過按照特朗普此前公布的政策,包括中國、印度、越南、泰國等整條 " 蘋果供應鏈 " 的所在地,都不同程度受到關税政策的影響。因此從特朗普宣布政策開始,蘋果公司股價在 3 個交易日累計下跌近 19%。
(蘋果公司日線圖,來源:TradingView)
知情人士:蘋果判斷不宜徹底改變供應鏈布局
當然,包括囤貨、選擇税率較低的國家向美國發貨都只是短期權宜之計。知情人士稱,蘋果仍試圖獲得特朗普的關税豁免,同時鑑于當前形勢過于不确定,蘋果公司認為不宜徹底改變目前以中國為核心的供應鏈長期投資布局。
分析師指出,對于蘋果的布局而言,特朗普關税會帶來兩方面的限制。
首先是印度的產能無法滿足美國市場的需求。美國銀行分析師 Wamsi Mohan 指出,在關税政策出台前,蘋果印度供應鏈今年的 iPhone 產能預期為約 2500 萬部。其中約 1000 萬部供應印度本土市場。如果把今年印度產的 iPhone 全部銷往美國,那也只能滿足 50% 的需求。
從長期來看,特朗普想要實現的制造業回流,至少在生產 iPhone 方面幾乎不可能。分析師和供應商普遍預期,在美國生產 iPhone 所帶來的成本上升,将遠超支付關税的費用。
研究機構 Wedbush 在最新研報中嘲諷道:" 如果美國消費者想買一台售價 3500 美元的 iPhone,那應該在新澤西州、德克薩斯或其他地方生產。"
據 TechInsights 分析,以 54% 的税率計算,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税可能使得 iPhone 16 Pro 的硬體成本從當前的 550 美元增加約 300 美元,該機型(256GB 版本)目前的零售價約 1100 美元。
所以背靠中國產業鏈,然後在世界各地組裝會是最符合商業邏輯的決策。蘋果近年來更多地将中國生產的零部件運到印度組裝,由于它們經歷了 " 實質性轉變 " ——從一堆零件變成一部功能齊全的智能手機,所以蘋果可以将這些 iPhone 标為 " 印度原產 "。
報道指出,蘋果公司的生產重心仍在中國。中國政府的政策支持、深厚的供應商網絡,以及大量熟練勞動力等要素,都是蘋果供應鏈的優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