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印度失速,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作者:李笑寅,題圖來自:AI 生成
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正面臨增長失速。
印度統計部于 11 月底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度三季度 GDP 同比增速為 5.4%,創七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遠低于印度央行預期的 7% 增速。
經濟學家推測,印度三季度經濟大幅放緩可能是受到了消費者需求減弱、私人投資長期低迷和政府支出縮減的拖累,并且,該國的商品出口長期以來 " 舉步維艱 ",到 2023 年其全球市場份額的占比僅為 2%。
經濟學家 Rajeshwari Sengupta 表示:
" 最新的 GDP 數據公布後,一切似乎都崩潰了。"
" 但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經濟明顯放緩,需求問題也很嚴重。"
一、高利率削弱增長動力,產業結構明顯失衡
印度經濟增長乏力的背後,離不開高利率環境對消費和投資領網域的長期損害。
官方數據顯示,印度 10 月通脹率飙升至 6.2%,突破央行目标上限的 4%,創下 14 個月新高。數據顯示,這主要是由占整體消費價格比重最大的食品價格推動的,比如,光是蔬菜價格就在 10 月飙漲了 40% 以上。
為了壓制通脹,自去年 2 月以來,印度央行持續将基準利率維持在 6.5% 的高水平。與此同時,以黃金為抵押的貸款每年以超過 50% 的速度激增,這反映出低收入群體需要抵押這類 " 硬通貨 " 來維持生計。
盡管對下調政策利率和釋放流動性的呼聲日益增加,但在通脹 " 高燒不退 " 的背景下,印度央行還加速抛售美元買入盧比以支撐後者的匯率,此舉進一步收緊了國内市場的流動性,印度外匯儲備也因此出現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從 9 月下旬的 7049 億美元減少至 6579 億美元。
不過,有經濟學家指出,盡管零售信貸創歷史新高,但無擔保貸款同時不斷增加,這表明即使在高利率的情況下人們也會 " 借錢消費 ",説明居民的消費意願仍較高,經濟增長後勁不足的 " 病灶 " 或來自印度本身極度失衡的產業結構。
吸納了全國 45% 的就業人口的農業部門不僅在基礎設施上嚴重落後,而且還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侵襲,服務業則扮演着印度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的角色。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疫情之後蓬勃發展的服務出口加劇了印度經濟結構的不均衡,導致當地經濟呈現 K 型復蘇——經濟復蘇的方式有利于資本而不是勞動力,有利于大公司而不是小公司,有利于富人階級,而不是普遍從事于 " 舊經濟 " 的平民階級。
印度甘地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Sengupta 認為,印度經濟可以分為 " 新經濟 " 和 " 舊經濟 " 兩種—— " 新經濟 " 以服務出口產業為代表,而 " 舊經濟 " 則指的是包括中小型工業、農業和傳統企業部門在内的大量非正規部門。
在 Sengupta 看來,這兩類經濟部門正雙雙面臨困境。随着服務出口行業對印度城市消費的刺激力度逐漸見頂," 新經濟 " 背後的驅動力正在減弱;另一方面," 舊經濟 " 正在等待眾多懸而未決的改革措施,尚未找到重拾增長的催化劑:
" 民間投資固然重要,但沒有強勁的消費需求,企業就不會投資。而如果沒有投資創造就業、增加收入,消費需求就無法恢復。這是個惡性循環。"
二、" 經濟 - 通脹 " 天平難平衡,新行長能否挽救局面?
三季度的經濟超預期放緩加重了央行降息的緊迫性。當地時間本周一,印度政府任命财政部税務局長 Sanjay Malhotra 接替 Shaktikanta Das 為印度央行新行長,任期為三年。
分析稱,現任行長 Das 普遍被視作 " 鷹派 ",因此即将接替的 Malhotra 或為降息鋪平道路。
Malhotra 尚未公開表達過對經濟增長或通脹的看法,但據相關報道,Malhotra 非常關注經濟增長,并認為央行的政策需要與政府的政策保持一致,以管理通脹。
雖然印度經濟似乎有望從寬松流動性中得到提振,但随着降息後很可能帶來的盧比匯率下跌,通脹前景可能面臨更多不确定性。
野村證券表示,新行長的上任可能意味着明年 2 月該行降息已經 " 板上釘釘 ",預計下一季度美元兑盧比匯率将跌至 85.6。
Emkay global 首席經濟學家 Madhavi Arora 評論稱:
" 印度當前不僅面臨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之間的權衡問題,還要應對不斷變化的全球環境,新行長可能會對經濟和貨币政策進行調整,意味着市場面臨很大的不确定性。"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作者:李笑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