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上海财大校長劉元春:債務置換比減税功能更大,明年達到新均衡可期,歡迎閲讀。
财聯社 11 月 18 日訊(記者 李翀) " 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出台和 2025 年政策的加碼,這是一個重大的利好 ";" 轉入到新的調控體系後,明年應該可以看到我們穿越周期結構調整的正能量和短期調整的新希望 "……
17 日,在雄安新區舉辦的 "2024 投融資論壇 " 上,上海财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演講時如此表示。
該論壇由河北省國資委、河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指導,财達證券等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新質生產力研究中心、财聯社 FICC 研究院等提供智庫支持。
對于近期的化債新政策,劉元春認為超預期。
中國宏觀經濟正經歷深刻的結構轉型,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在這個過程中,經濟面臨着需求不足、企業盈利下降等多重挑戰。與此同時,政府通過一系列财政政策調整,努力緩解企業和地方債務壓力,促進經濟平穩過渡。
劉元春指出,中國經濟正從一種均衡向另一種均衡邁進,傳統增長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于疫情衝擊和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潛在 GDP 增長率有所回落,中國經濟在享受完工業化、城市化、人口和國際化紅利後,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潛在增長速度有所變化,但增長速度仍保持在 5%-6% 的區間。
整體方向上,9 月 26 日的政治局會議決定在一攬子存量政策的基礎上全面開啓一攬子增量政策,并從邏輯、框架對宏觀政策的定位和操作模式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可以通過更靈活和有針對性的手段,促進經濟的穩定增長。
"近三年每年 2.8 萬億,這個置換要看到它所產生的超級推動作用,這比一般的減税產生的功能還要大",劉元春稱,因為過去的隐性債務進行展還的比重很少,只是不斷地累加,從而導致部分地方中小企業的流動性枯竭,為何會出現資金充裕但在生產領網域流動性不足的狀況,主因來源于政府的債務,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對于微觀層面(企業)流動性的解決就能夠產生很大的影響。
新政策出台的背後,在劉元春看來,是傳統的 " 三架馬車 " 出現了新問題新情況,經歷經濟結構的鎮痛期,可使我國快速進入到資產負債表修復的新階段。
從居民與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整體狀況看,居民的存貸比上升,居民收入增長放緩,特别是财產性收入下降,是居民資產負債表資產端縮水的具象表現,同時企業投資收益率降低,一定程度影響了企業的投資回報和經營狀況。
在政府方面,可以看到,目前廣義财政支出處于谷底,部分政府财政公共預算和廣義财政支出也出現了一些負增長現象。
" 分析宏觀很重要的一個着眼點是要對這些資產負債表以及影響這些資產負債表的一些基本力量進行判斷。"
劉元春認為,應在财政上進行結構性調整,可以改變積極财政政策的着力方式以及市場預期調整作用,這是關鍵中的關鍵。
" 資產負債表修復,艱難且復雜,但同時也會看到,穿越周期結構調整達到新均衡的新希望。" 劉元春表示,2025 年是落實政策、不斷觸底探底、結構持續調整的一年,随着未來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中國經濟将更加健康、可持續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