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同仁堂之争”落幕 京津合并牽出百年恩怨,歡迎閲讀。
曠日持久的品牌之争。
12 月 19 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北京同仁堂 ")發布公告,其控股股東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 " 同仁堂集團 ")近日取得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 天津同仁堂 ")60% 股份的控制權,并承諾,五年内進一步解決天津同仁堂與北京同仁堂的競業問題。
随着北京同仁堂将天津同仁堂 " 收編 ",這場曠日持久的品牌之争終于在 21 世紀落下帷幕。
歷時百年的 " 同仁堂 " 之争
北京同仁堂和天津同仁堂,從幾百年前就開始因為商标問題而 " 對簿公堂 " 了。
資料顯示,北京同仁堂的品牌始創于 1669 年(清康熙八年),而天津同仁堂的前身則是起源于 1644 年(清順治元年)創立的張家老藥鋪。但是最初的張家老藥鋪還和 " 同仁堂 " 這個名号沒關系。
1788 年(乾隆五十三年),張家老藥鋪在知道北京同仁堂想要在天津尋求分銷商時,順勢入股與其合作,并且字号牌匾及所有署名須冠以 " 京都同仁堂 " 稱謂,并把 " 老 " 藥鋪改為 " 京 " 藥鋪。之後張益堂從北京同仁堂贖回股份,去天津另立門户 " 京都同仁堂張家老藥鋪 ",除了自己制藥,還代銷北京同仁堂的成藥。
因此,天津同仁堂歷史上曾使用張家老藥鋪、同仁堂張家京藥鋪、京都同仁堂張家老藥鋪、京同仁堂和記、天津市同仁堂制藥廠等名稱開展藥品經營活動。
2002 年天津同仁堂制藥廠改制為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08 年更名為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一直沿用至今。
從有記載的歷史淵源來看,北京同仁堂與天津同仁堂的名号糾紛由來已久,在 1904 年(光緒三十年),北京同仁堂樂家就一紙訴狀将天津同仁堂上告。最後的審理結果是,北京同仁堂不得在天津商界以同仁堂字号登記注冊,天津同仁堂不得再到外地使用同仁堂字号經營,兩家訴訟彼時以握手言和告結。
雖然兩家達成了 " 暫時和平 ",但是因為商标問題,讓天津同仁堂後續的上市歷程困難重重。
早在 2015 年,天津同仁堂便在新三板挂牌,并于 2016 年啓動主機板上市計劃,2019 年 7 月,由于天津同仁堂聘請的審計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受到證監會立案調查,天津同仁堂于的上市申請被迫暫停,後在當年 10 月 30 日恢復審查。然而,由于财務狀況和成長性問題,天津同仁堂在 2020 年 1 月終止了主機板上市計劃。
2021 年 6 月,天津同仁堂再度衝刺 IPO,從上交所主機板換成了深交所創業板。但是就在天津同仁堂試圖登陸深交所的同時,北京同仁堂的訴訟也追了上來。
2021 年 8 月,在天津同仁堂遞交上市招股説明書不久,北京同仁堂将天津同仁堂作為被告之一,以侵害注冊商标專用權及不正當競争糾紛為由提起訴訟,請求天津同仁堂停止侵害原告注冊商标專用權。
不僅要求天津同仁堂立即停止使用 " 同仁堂 " 字号、變更企業名稱,變更後的企業名稱中不得含有 " 同仁堂 " 或者與 " 同仁堂 " 構成近似的字樣;同時還要求天津同仁堂停止不正當競争行為,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費用 5000 萬元,并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畢竟從時間線上來説,北京同仁堂早在 1997 年就已經滬市主機板上市,老字号 " 同仁堂 " 的稱謂也是先于天津同仁堂。無論是在文化傳承上還是資本市場稱呼上,天津同仁堂都晚了很多。
最終在多方因素的影響下,天津同仁堂于 2023 年 9 月 6 日主動撤回了其發行上市申請檔案,結束了長達兩年的 IPO 申報歷程。
此次北京同仁堂收購天津同仁堂,也為這起持續了百年的商标糾紛畫上了句号。
北京同仁堂在收購後還發布《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東關于解決和避免與公司同業競争承諾函的公告》。公告顯示,同仁堂集團向北京同仁堂承諾," 不改變同仁堂的核心業務定位,不影響同仁堂主營業務未來拓展,亦不會利用控股股東地位采取損害本公司及其股東利益的行為。"
北京同仁堂同時表示,公司将結合本公司戰略發展規劃及天津同仁堂的未來經營發展情況,在機會恰當時,與同仁堂集團協商将天津同仁納入上市公司。
彌補 " 院内業務 "
此次收購天津同仁堂,有不少市場人士猜測,是北京同仁堂強化院内市場(醫保資金主要注入的公立醫療機構市場)的布局。
北京同仁堂的主營業務以醫藥工業與醫藥商業為主,其中醫藥工業業務占比達到 66.3%,這就意味着藥品的生產和銷售是這家企業的重頭戲。
其心腦血管類與補益類藥品銷售強勢,2023 年心腦血管類藥品銷售額達到了 43 億。資料顯示,2024 年上半年,北京同仁堂在實體藥店的市場份額達 19.24%,排名第一。
相比之下,北京同仁堂在院内市場的布局相對薄弱。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醫療體系内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
而天津同仁堂的優勢就在于院内市場。從核心產品看,天津同仁堂的核心產品為腎炎康復片、血府逐瘀膠囊和脈管復康片,三款產品均為處方藥。2020 年至 2022 年,三款產品占各期毛利總額的比例分别為 91.56%、91.64% 和 90.34%。
三款核心產品中,腎炎康復片于 2004 年入選國家醫保目錄,為國家醫保目錄甲類品種,2013 年入選國家基藥目錄,并于 1999 年至 2013 年被評為國家二級中藥保護品種;脈管復康片于 2009 年入選國家醫保目錄,為國家醫保目錄乙類品種,2013 年入選國家基藥目錄,于 2003 年和 2011 年被連續評為國家二級中藥保護品種。
天津同仁堂曾表示,其終端客户主要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產品銷售較為依賴醫保。招股書顯示,2020 年至 2022 年,國家醫保目錄產品銷售收入占其各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别為 88.83%、92.67% 和 94.61%,占比較高。
因此,北京同仁堂收購天津同仁堂,被市場認為是同仁堂集團加強院内市場的舉動。為了擴展院内市場,北京同仁堂也是下了很大功夫。在收購天津同仁堂之前,北京同仁堂還收購了紅惠醫藥,目的也是為了開拓院内市場。
今年 10 月底,北京同仁堂子公司北京同仁堂商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同仁堂商業 ")拟支付 1.05 億元,受讓紅惠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紅惠醫藥 ")51% 股權。
對于此次交易的目的,北京同仁堂表示," 旨在借助紅惠醫藥在醫療渠道的服務優勢,通過整合内部渠道資源,挖掘同仁堂系内產品在醫療渠道的銷售潛力,拓展大型醫療集團的客户資源,進一步擴展銷售規模,實現穩步增長 "。
随着市場的發展,醫藥行業也逐漸呈現出集中化的趨勢,頭部企業不斷擴大 " 疆網域 ",行業融合進入了新階段。此次北京同仁堂收購天津同仁堂,将進一步強化 " 同仁堂 " 的品牌聲量,同時也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攻克院内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