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一只黑色蟲子正扭動着身體鑽進爸爸皮膚,取下時它嘴裏還叼着一塊肉,歡迎閲讀。
端午踏青是我家鄉大興安嶺的傳統習俗。當天爬山回家後,我爸爸感覺下腹部側面有點癢,還有輕微的刺痛,撩開上衣一看,發現了一個黑色的 " 肉揪 "。500 度近視的我,剛要上手摸一把,就被爸爸厲聲喝止,他眼疾手快地按住了我的手:" 先别摳!像蟲子屁股!看着是草爬子!"
一旁的媽媽湊近一看,發現一只吸血後身體膨脹、幾條腿還在吱扭亂動的黑色蟲子。此時它已經一頭扎進了爸爸的皮膚,正欲進一步通過身體的擺動鑽得更深。
小小的蜱蟲(我們家鄉俗稱草爬子)一頭扎進了爸爸的皮膚。丨作者供圖
醫生用鑷子和刀片,
将蟲完整拽了出來
我們開車載着爸爸火速趕往醫院。醫生撩開爸爸的上衣,一看那 " 黑點 " 便馬上下了定論:"去野外了?這是蜱蟲。"
蜱蟲在我的家鄉,被稱為草爬子。兒時每年春夏之交,我們去山上瘋玩前,大人都會囑咐我們千萬要注意草爬子:" 被這玩意兒咬上一口,很可能會致命哩!" 小孩子們大多嘻嘻哈哈,并不放在心上。所幸從小到大,我從不曾被草爬子咬過,所以這也是我出生 26 年來,第一次見到正在吸血、還拼命往血肉裏鑽的草爬子。
醫生首先對叮咬處做了局部消毒,之後用鑷子拽住蟲身,手持尖刀片,在距草爬子身體兩毫米處的皮膚處劃開兩個小口,随即一拽,蟲子就被完整地剝離出來。整個過程只用了兩分鍾,果然林區的醫生們處理蜱蟲叮咬還是非常有經驗的。
醫生的鑷子上夾着草爬子,此刻的它嘴裏叼着一小塊肉,身體還在撲騰亂動,這看得我心裏一陣惡寒。醫生對爸爸説:" 沒事了,每天用碘伏局部擦擦即可。"
好在是虛驚一場!我和媽媽放下心來。多虧爸爸能及時發現身體的異樣,并趕往醫院,這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感染的風險。而這時,一同上山的我完全沒想到,此刻就在我的膝蓋窩裏,還蟄伏着一份更大的危險。
家鄉山水間的景色真不錯,不過我很快就沒有欣賞美景的心情了。丨作者供圖
膝蓋窩處的 " 蚊子包 ",
讓我整個小腿紅腫
這一趟野外之旅,我全身不幸被蚊子叮咬共超過十個 " 大包 "。其中尤以左腿膝蓋窩處的那個 " 蚊子包 " 最嚴重,野外歸來第二日,我整個左側小腿皮膚發燙、紅腫。區别于其他的蚊子包,它并不癢,只是有點脹疼,并伴有半個指甲大小的硬結。
左側膝蓋窩處的 " 蚊子包 " 丨作者供圖
第二天傍晚,左腿紅腫愈發嚴重,叮咬傷口周圍還出現了十餘個小水疱,甚至已經影響到我正常走路。媽媽發現我走路姿勢不對,便問我左腿的狀況,我略一解釋,她趕緊蹲下查看我口中的 " 蚊子包 ",又摸又擠觀察了好半天。忽然她站起身一拍大腿,責怪我怎麼不早説,言語間也有點自責。
隔天一早,我們又火速趕往醫院,約了同一位醫生。醫生讓我俯卧在床上,消毒後,一邊用鑷子撥弄硬結,一邊説:"雖然不能百分百确定,但八成也是蜱蟲。" 醫生又問我:" 之前有從腿上摳掉過蟲子嗎?如果撓的時候,摸到蟲子身體,應該能明顯感受到。"
我拼命回想了三十秒,狐疑地搖搖頭。三天前撓膝蓋窩時的觸覺,我實在回想不起來。
醫生又問:" 你這兩天發燒了嗎?如果發燒,懷疑有感染的危險。" 我趕緊搖頭説沒有。醫生松了口氣,繼續用鑷子挑開被叮咬的小口,檢查是否有遺留的蟲子屍體,但沒有發現,随後他再次用碘伏消毒,覆上紗布。
我起身整理衣服時,醫生終于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你們前天從醫院回家後,沒有全部檢查一遍嗎?一個人被咬了,其他人被咬的風險也是很大的。" 我解釋道:" 我們都做了全身檢查,确實沒有發現。"
醫生點頭:"懷疑是蜱蟲剛咬住你膝蓋窩,你就用手把它趕走了。回去要每日用碘伏消毒,觀察叮咬傷口變化,硬結和水疱會慢慢自己吸收,不用太擔心。"
回家後,我們又針對全家人身上的每個 " 蚊子包 " 做了檢查,好在沒發現什麼異常。
到了第四天,我左側小腿部的紅腫仍在惡化,硬結也更硬了。作為内科醫生的媽媽擔心傷口内還殘存蟲子屍體,便在消毒後用一毫升注射器的針頭,将傷口連痂帶肉全部挑開,又撥弄了一遍。我痛得揪住被單直發抖,她卻樂呵呵地拍了拍我的大腿,説:" 起來吧,沒有蟲子屍體,這下我就放心了。" 而此時我已經痛得起不來了……
端午假期即将結束,為了不影響我返京,醫生建議靜點三天抗生素。第一天靜點後,腿部開始消腫;第三天靜點完成,腿部已不再紅腫,傷口也開始結痂。
靜點抗生素丨作者供圖
算一下,從被叮咬到傷口結痂,前前後後花了八天。
回京後,媽媽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在被蜱蟲叮咬後感染了重症森林腦炎,還住進了 ICU 病房。她心有餘悸:" 被草爬子叮咬真不是鬧着玩的,如果碰巧草爬子攜帶森林腦炎病毒的話…… " 她頓了頓," 不敢想了,還好你沒事兒。"
所以,去這些森林草地之類的地方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啊!
醫生點評
王芳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太原醫院皮膚科 主治醫師
蜱蟲叮咬後果 " 可大可小 ",嚴重時會導致人感染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蜱蟲可分為硬蜱和軟蜱,最多見的是硬蜱,叮咬人和動物的也常是硬蜱。蜱蟲喜歡蟄伏在草叢、植物上,或寄宿于寵物、牲畜等動物的皮毛間。每年的 4 月至 9 月,是蜱蟲活躍期。
蜱蟲的一生會經歷四個生命階段:卵、幼蟲、若蟲和成蟲,每個階段都必須通過吸血來生長發育。當其叮咬在人或動物身上時,吸血時間可長達數天,并且難以直接取下;同時蜱蟲還會分泌麻痹液,使人不易察覺它的存在。不吸血時,它的個頭如芝麻粒大小,附着在人體或動物皮膚表面,宛如一個 " 小黑痣 ",吸血後蟲體可增大數十倍。
蜱蟲常叮咬人體皮膚較薄、容易暴露但難以發現的部位,比如頭皮、耳後、脖子、膝後、腳踝等。叮咬時人一般不會感到疼痛,1~2 天後,大多數患者表現為叮咬部位局部紅斑,中央有瘀點或瘀斑,嚴重者在瘀點周圍可出現水腫、丘疹或水疱,之後可出現結節,抓破後可形成潰瘍。患者還可伴有畏寒、發熱、頭痛、腹痛、惡心、嘔吐等 " 蜱咬熱 " 症狀。
蜱蟲咬傷的瘀點周圍出現紅斑。丨參考資料 2
更值得注意的是,蜱蟲可攜帶多種病毒、細菌和原蟲,其叮咬後可能會傳播多種疾病,如森林腦炎、新疆出血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蜱媒回歸熱、萊姆病等等。病情較嚴重的患者,還可出現肺出血、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被蜱蟲叮咬後,如何科學處理是關鍵。一般不建議自行處理,最好前往醫院,因為需要完整取出蜱蟲,如有口器斷于皮膚内還需手術取出,同時醫生還可對被叮咬者的其他症狀進行評估,以盡早發現感染等問題。
那麼在沒有就醫條件的情況下,該如何取出蜱蟲呢?在取出蜱蟲時,需要用幹淨的細尖頭鑷子,将蜱蟲盡可能靠近皮膚表面的位置夾住,以穩定、均勻的力緩慢向上拉動。不要扭曲或猛拉,更不要用手捏碎蟲體,這樣可能會破壞其口器并導致口器脱落殘留在皮膚中。如果條件允許,也可先用酒精噴塗在蜱體,再用尖頭鑷子将其取下。取出蜱蟲後使用酒精或肥皂水清洗傷口及雙手,檢查蟲體及叮咬部位,查看是否有殘留。
如何取出蜱蟲示意圖丨參考資料 3
出現以下情況也需及時就診,并在就醫時告知醫生有被蜱蟲叮咬過的歷史:蜱蟲附着已超 24 小時;蜱蟲未被完整拔除;被蜱蟲叮咬後 30 天内出現皮疹、發熱、疲勞、頭痛、肌肉酸痛、關節腫痛、出血點以及神經系統改變等症狀。
此外,如果要去到森林、草原、郊外草地這樣的地方,要做好蜱蟲預防。預防方法類似防蚊,包括穿長袖長褲減少皮膚暴露;攜帶并使用含有氯菊酯的驅蚊產品;攜帶蜱蟲清除工具以備在沒有就醫條件時使用。同時,從上述地區回來後,要注意檢查衣服和身體各部位,尤其是蜱蟲喜叮咬的部位,以确保沒有蜱蟲附着;帶着寵物的話也要認真檢查寵物全身。
參考資料:
[ 1 ] https://www.chinacdc.cn/kpyd2018/kpydcrb/202204/t20220418_258487.html
[ 2 ] Razai MS, Doerholt K, Galiza E, et al. Tick bite [ J ] . BMJ. 2020 Aug 13;370:m3029. doi: 10.1136/bmj.m3029. PMID: 32816780.
[ 3 ] Due C, Fox W, Medlock JM, et al. Tick bite prevention and tick removal [ J ] . BMJ. 2013 Dec 9;347:f7123. doi: 10.1136/bmj.f7123. PMID: 24324215.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作者:非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