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全網陷得最深的戀愛腦,我想為她鼓掌,歡迎閲讀。
這些年,Sir 常常有個疑惑:
每一次有人在極限運動中失事,網友的評論往往都不會是哀悼,而是冷嘲熱諷。
比如 " 不作死就不會死 "。
比如 " 晦氣 "。
一方面天天説 " 要為自己而活 ",一方面則把那些自己不理解的活法歸為 " 異類 "?這種心态該怎麼理解?
前些天,Sir 看了個紀錄片。
一次潛水中。
身為安全員的男友成功托起了作為世界冠軍的女友,讓其活着返回海面,而自己卻長眠海底後,有人感動涕零,稱之為《火山摯戀》的姐妹篇《深海摯戀》。
而有人則直接留言:
一群傻子。
為什麼?
他們不理解,拿命來玩這種運動,到底是圖個什麼——
最深的呼吸:自由潛之戀
這是 Sir 近期看過最有感觸的小眾紀錄片。
網飛聯合 A24 出品,目前豆瓣 8.5 分。
講述了一個很多人都沒有聽過的運動:
自由潛水。
相信很多人都聽説過深海恐懼。
随着下潛的深度逐漸增加,光線會逐漸減弱,水壓也會逐漸增大,直至來到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
那是屬于人類生命的禁區。
哪怕是乘坐潛水載具,進入到深水裏,也很容易會感受到心慌和壓力。
如果説願意進入深海的人已是勇氣可佳,那麼自由潛水?
——更像是跟大海籤訂生死狀。
不同于一般潛水,它要求潛水者不攜帶氧氣瓶,盡其所能屏住呼吸下潛到海的深處。
用身體去抗水壓,一步步感受氧氣消耗帶來的窒息,然後在失去意識前後,一次次通過挑戰生理極限觸及下潛深度。
這項運動的紀錄保持者們,基本每一次都是遊走在死亡邊緣,也因此被稱作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運動之一。
尤其是其中一個叫做 "藍洞" 的潛水點。
它位于珊瑚礁中間的深洞,外表看風景美如畫。
但内在,卻是一個據稱奪走了超過一百條潛水者生命的死亡之眼,危險系數超過珠穆朗瑪峰。
所以,這麼反人類的運動又為什麼要存在?
還要搞出比賽,還弄出世界紀錄?
表面上來看。
這就跟洶湧的大海常常有着絕美的景觀一樣——
深海裏,往往有着鮮為人見的風光。
唯美夢幻的海洋景觀,如魚般自在輕盈遊動的感覺。
可以放松愉悦其中,忘掉生活中的瑣事。
但。
在專業選手眼中,美景什麼的根本不存在。
他們眼前只有茫茫海水和一根長長的繩索,他們要做的就是順着這根繩索一口氣垂直下潛到海底,比誰潛得深。
冒這麼大風險?
圖什麼?
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還先得從這對明星情侶的遭遇説起。
01
和《火山摯戀》一樣。
《自由潛之戀》叙事的重心,是在一對相愛的男女身上。
而在他們身上。
我們看到了一段極致浪漫的愛情。
女主角阿萊西娅是位來自意大利的自由潛水運動員,她從小就對大海和自由潛項目充滿興致,大海幾乎承載了她全部的夢想。
男主角斯蒂芬是位來自愛爾蘭的自由潛水安全員,此前他熱衷到世界各地漫無目的地冒險旅行,大海成了他最終心之所向。
二人于一場自由潛水比賽相識。
一個要遊下去,一個要救上來,相輔又相左選擇的兩個人互相化作彼此羁絆成就了彼此。
她是他的驕傲,他是她的依靠。
説他們是情侶已經太平淡了,這分明就是兩個緊緊連接的生命。
對于他們而言,自由潛水是為了不斷挑戰。
挑戰自然,挑戰他人,挑戰自我。
眼前的深淵越是黑暗無盡,越是充盈希望。
有種神奇的活法叫 " 向死而生 ",大概説的就是像他們這群人。
不過回顧下影片開頭阿萊西娅對如何看待死亡這種沉重問題簡單直白的回答,就見怪不怪了。
老實説,我不考慮死亡的事。
在普通人看來,死,是生命的結束,是有限世界的終止。
但冒險者的世界是由無限诠釋的。
借着這對愛侶的視角。
紀錄片把自由潛這項運動一步步展現在大眾面前:
這是一群怎樣的人。
以及,對于他們來説,這個世界應該是什麼樣。
02
當然如果只是大秀恩愛,只是帶着觀眾獵奇地呈現自由潛水的魅力,充其量就是個走馬觀花的介紹。
它沒有放過這項運動,殘酷且真實的一面——
首先是生理上的折磨。
自由潛水是一個極度與人體本能相悖的運動。
從海面出發一直下潛,不僅需要健康的體魄,還需要一顆強大的心髒。
往下遊,周圍一片死寂,遊得越深未知感就越強。
往上遊比往下遊還困難,那個時候海水壓得人氣息已非常微弱,卻還要四肢猛地發力破開水流的阻力。
人浮出水面時呈現呆滞狀态,出現肺損傷,這都還算幸運的。
不幸的性命也會丢失,即便是有多年經驗的冠軍。
大海一樣不會仁慈,不會網開一面。
而相對于這些共同的困難,走上這條專業道路上的孤獨,也很少有人能理解。
女主角阿萊西娅。
從小她身邊就很少有人能理解她成為知名自由潛水運動員的夢想,她父親的關愛和她對她偶像納塔利亞 . 莫爾查諾娃的崇拜一直作為她堅持前進的動力。
但在遇上斯蒂芬之前,她都是孤獨的。
雖然成為了職業選手,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小社群,但由于她太過好強的個性,她沒有什麼朋友。
還常為社交平台上的評論苦惱。
除了斯蒂芬。
他會一直為她取得新的突破而高興。
會在她破紀錄失敗後陪伴她,為她訓練。
可就在兩人都雙向奔赴的時候。
這項運動最大的困難也逐漸暴露:
極高的,且不可預知的風險性。
一個重要的日子來臨。
阿萊西娅想挑戰遊過藍洞的海底拱門。
放眼整個潛水界,這也是最高難度的挑戰之一。
而不服輸的她還在此基礎上給自己加了難度——
這可能是對冒險、刺激、挑戰的熱衷。
也可能是對身為安全員的伴侶的信任。
但,意外還是發生——
阿萊西娅消失了,斯蒂芬下潛尋找她。
許久之後。
浮出水面的是意識模糊的她,已無生命體征的他。
兩人最後一張合照顯示斯蒂芬在水下用盡最後一點意識将阿萊西娅救上來。
極致的 be 大概就是離開的人走時依偎着他的兩個摯愛(阿萊西娅和大海),留下的人對他片刻的美好回憶都化作求而不得的陪伴。
愛人走後,接受制作組采訪的阿萊西娅與曾經那個專注比賽的她相比已明顯朝氣鋭減。
神色黯淡。
像阿萊西娅一樣的冒險者如同一群拿自己命運為籌碼的賭徒,赢則成為眾人眼中的 " 不可能 ",輸則成為眾人眼中的 " 不存在 "。
畢竟除了他們的親友。
世上會有多少人對一群遠在人們日常視野之外,頻繁 " 作 " 死的人增添關注甚至同情其不測呢?
可,真的是 " 作 " 麼?
03
就像那些網友在新聞下的留言,相信不少人也像 Sir 一樣疑惑,阿萊西娅為了自由潛水失去穩定的生活,失去友情,愛人,甚至險些失去性命。
這一切,值嗎?
而因為愛人的 " 作 ",就意外去世的斯蒂夫,冤嗎?
明明人來到世上有那麼大把的時間能用來認真生活工作,這些極限運動員為何要把時間浪費于在生死邊緣線上蹦迪?
來之不易的生命在他們眼裏就如此輕如鴻毛?
沒錯,史蒂夫也曾想過和他的朋友們一樣,過上一種社會認可的普通人的生活。
結婚。
生子。
安安穩穩度過這一生。
一個細節。
斯蒂芬及時行樂的人生信條,其實是在母親患癌去世後建立的。
活在當下,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或許,正是因為看透了生活的沉重,才有了如此輕率的 " 妄舉 "。
因為生命中局限的,難以把控的事太多。
突然的災難。
倒塌的道義。
難以想象的明天。
在這樣瞬息萬變、模棱兩可的時代,我們該怎麼活?
于是,史蒂夫們所做的事,其實就是尋找。
就像很多年前。
他可以不遠千裏,也要去看一只照片裏出現的大猩猩一樣,他們在追尋着自己的熱愛,也在尋找生命的極限,和生存的意義。
所以活在當下。
其實并不是及時享樂,而是真實而自由地活好每一分鍾。
只是。
對大多數人來説,這樣做,也太危險了。
雖然説,冒險是人類生物學的遺產,是人類之所以延續的根本。
但長久以來。
安逸的環境,已經讓我們早早地失去了原初的動力。
在安逸的環境裏,太多人會小心翼翼地生存,生怕犯錯,生怕事沒做成倒先把自己弄得不能動彈了。
以至于我們時常鼓吹 " 為自己而活 "。
但往往,也是活在一個别人規劃好的,安全的圈子裏。
于是。
哪怕是在動機交代明确的電影中,我們也常常表現出自己的無法理解。
比如看完《冰峰 168 小時》後,有人感嘆:
确實蠢
比如看完《127 小時》後,有人總結:
沒事别瞎跑
只是因為他們偏離了為我們熟知且接受的生活軌道,偏離了主流觀點中的,人生意義的選項。
而脱軌,對我們來説是可怕的。
是我們不願意去想,也不 " 敢 " 去想的。
但與此同時。
其實這些 " 脱軌者 " 何嘗去理解過自己呢?
他們潛下去的那一刻,在斯蒂文舍生相救阿萊西娅那一刻,理解實在顯得太拖綴了。
無需多想,做,就完事了。
斯蒂芬走後,他的好友即便是為他守夜也完成得如此 " 随意 "。
不需要痛徹莊嚴的哀悼詞,只需要用他熱愛的活法記住他曾短暫而熱烈地存在過。
實際上,這也是紀錄片想傳達的态度:
相對于大眾去糾結這項極限運動有多麼的 " 不值當 "。
不如説——
值得不值得,其實并沒有一個标準答案。
像斯蒂芬一樣,幸運遇見一生所愛,然後傾盡所有,付出一切,最後死在了愛人懷裏。
扪心自問。
除了親友外,又有誰真的有資格,為他的境遇惋惜可憐呢?
這讓 Sir 再一次想起了《東邪西毒》裏,那個為了一籃子雞蛋去殺馬賊,并斷了手指的洪七。
旁人不解:值得嗎?
洪七的回答是:
不值得
但我覺得痛快
因為他發現他開始變得和大家一樣,開始遵循着主流的利益驅使的價值觀,拒絕幫助那個求助他的女人了。
他不再是他 " 自己 "。
這樣 " 活着 ",如何能痛快?
歸根結底。
當大部分人被框定了一個既定路徑。
被限制了更廣闊的觀察視角。
只有眼前一條确定方向的時候。
那些對于錯誤的恐懼,那些對于行差踏錯的焦慮,可能才是困惑的幕後真兇。
當對一個事情發出 " 值不值 " 的靈魂拷問時。
可能在潛意識裏——
已經忘記了,這個世界,并不是只有一類人。
更忘了。
這世界,本該存在很多不一樣的色彩。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